我陷进去了……
你,有没有想过
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
读完一本书
听完一节课
……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个场景:
早上八点,熬夜赶完一个作业正是困的时候,在教室里坐着,哈欠连天。下一秒,老师要求打开APP进行签到。
万般不情愿地拿起手机解锁,准备点了签到就撑着头补觉。
“叮咚。”消息栏弹窗突然蹦出来一条“爆料!某当红明星又……”标题没显示全,却立刻睡意全无了。
“有瓜吃谁还睡觉啊!”心里一边激动一边紧张,以“不知道今天的房子是不是会塌到我头上”的心情,点开了这条弹窗。
这一出闹完,脑袋里的瞌睡虫也跑得差不多了,准备老老实实听课,那条微博下面又开始自动播放推送的短视频。
“欸,剧情好像还不是很俗套?”抬头看了一眼电子白板,老师在讲理论知识。对此实在提不起兴趣,于是点开了视频,自动跳转到了另一个APP。
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播放完了还能自动跳转到下一个,下一个,再下一个……
一直半低着头刷视频还真有点累了,眼睛酸痛,肩颈也有些僵硬,放下手机伸了个懒腰,又扫了一眼课件,是一道练习题。
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刚刚看向讲台就听见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间,戴上耳机听着歌,趴在桌上度过短暂的休息时间……
这种经历你觉得似曾相识吗?
手机给你的刺激越大,你就会越焦虑。正如小时候没有做作业就出去玩,直到天黑,到最后内心充斥着不安与焦虑。
现如今,手机渐渐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类似的场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有的时候,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却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伤害。
到底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注意力?
又是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轻易被吸引?
@关注民生法学硕士:
其实,我们大脑中存在着“奖赏回路”,它能提供“刺激——成瘾”这一过程。
当你实现了预期目标时,多巴胺分泌会高于平常水平,作为奖励,就带来了快感和继续下去的欲望;反之,失落的情绪会降低多巴胺分泌水平,又促使我们去继续游戏满足自己的奖励期待。
“多巴胺循环”——它让我们陷入到不断检查手机、查找消息、阅读通知或者进行更新的状态之中。不断的产生刺激,逐渐地,我们能感觉到的“快乐”不断衰弱,最后获得可能会是无聊和空虚。
我们本想通过手机获得快乐或者有用的信息,由于商业化的信息处理,“垃圾信息”出现频率过高,滚动的屏幕,变相的不断蚕食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让我们难以保持一定的专注度,有效的使用网络变得困难。
互联网发展壮大,提供可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来源也纷繁复杂,产生了严重信息割裂与碎片化。
我们能看到的更多了,能记住的却更少了。信息的碎片化,严重影响我们的注意力,阅读也愈发的碎片化,完整的时间被割裂。
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层面,简化了我们获得信息的步骤,同时也降低了认知成本。得到往往只有事实与结果,一定程度减少了我们主动思考的意愿与动力。仿佛“度娘”会告诉你,网络会给你答案。
(灰色的是错误信息或者有害信息)
这些很容易让人沉溺于一种自我满足的假象之中,认为自己知道和懂得了很多信息和知识,高估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了一种“学者”的态度,“我什么都会”。
我们的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正不断被碎片化的信息所侵蚀,“注意力”更是被牵着四处游荡。
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我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你不为产品付费,那你就是产品。”
@柠檬薄荷橙叶君:
完了,觉得自己接受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很难长时间专注刷一部剧,总忍不住1.5倍速和挑集,连玩手机都几个APP间来回。
但是,当人的注意力过度分散时,往往带来不利影响。
当我们的时间数据化,变成了互联网公司收益的重要来源。到底是何种情况下?我们如此容易被他们牵着走,进入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信息房间。
每天不断涌现的新闻头条,或多或少都与娱乐明星有关。“流量为王的时代”由一个一个对着屏幕的我们所形成的。我们的每一次浏览,都有可能转化为他们的实际收益。
我们失去的是时间,他们得到的是金钱和更多时间。大数据的普遍应用,使得互联网公司无限接近我们的思想,掌握我们的喜好。
@Kometsu:
很怕自己有一天会不带脑子地疯狂浏览社交媒体。
反复使用一种媒介,直到它成为自身的延展,它就改变了我们。
“媒介‘内容’就像是窃贼手中鲜美多汁的牛肉,其用途是分散思想领域看门狗的注意力。”
可是当我脑子里的思绪东一点西一点混乱纷杂的时候,我却越是想通过碎片化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来麻痹自己。仿佛是一种逃避的绝佳路径。很恐怖。
此时的大数据正不合理的成为铜墙铁壁,而我们像困在鱼缸里的鱼儿,在狭小的信息房间里,看向四周。无法脱困的我们,注意力更加涣散。
保持理性,多角度的考虑信息内容,不局限于一款信息软件,有意识的去获取信息,那么此时的你,便成为了信息的掌控者,获取有利信息事半功倍。
小时候读书,常被教育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说长大了,大脑发育完全了就可以改变一现象。现如今,成年人在信息洪流的裹挟下,注意力的防线总是在不经意间溃散。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不好的注意力习惯,也有外力——“信息洪流”的挤压。
如果以下现象经常在你身上发生,那你就需要警惕“信息洪流”带来的影响了。
1
焦虑或压力让你不能专心,自己的思维游离。长时间的紧张和压力中,焦虑渐生,使得我们无法专心处理事情。
2
没有非常明确的行动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无法集,目标不清晰,大脑无法为目标任务分配足够多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
3
时间异常碎片化,缺少较长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每次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需要我们迈出那一步的,是去尝试自我调节或者积极寻求帮助。停留在大脑的计划,行动才有效果。
每当夜深的时候,在看视频或者小说的时候,强迫症似的纠结,不到整点不睡觉。
@DarkSide:
现在时间10:03,“再看7分钟,就去睡觉”,不经意间10:12,“再看8分钟"。最后到了10:30还没有放下手机,时间也就消逝了。
“抖音1分钟,世间2小时”,边缘时刻,往往是我们的注意力分散的关键时刻。
不经意间沉浸在屏幕中,新的信息不断出现,反复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神经,分泌多巴胺,直到发出又熬夜的叹息。
来自B站的何同学“这个视频能让你戒手机”,通过实验调查,进行“戒手机”。改变注意力集中的方式很多,小青梅也发现了许多好的方法:
(点击上方文字,查看视频)
1
努力养成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模式。
2
有效地使用日程表,明确当下目标以向大脑争取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优先解决“大”任务。
3
尝试设立固定的时间去处理工作或学习,形成惯性思维,潜意识告诉自己:你该专注了。
4
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才能打破心理束缚,真正地一步步提升专注力。
小青梅分享给大家一个可以一试的方法:
冥想可以让人心无杂念,练习冥想,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调用更少的大脑活动和能量消耗,减少进入专注状态需要的时间。
初级冥想训练可以先从每次5分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特定对象上,比如呼吸或灯光,避免走神或胡思乱想。
经过训练后,逐渐将冥想时间延长,冥想对象也可以换成更多的目标。
片刻的宁静,也许会焕发新的思考。面对信息,我们拥有着优先的主动权,保持清醒,理性对待。
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注意力背后往往蕴含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于信息生产者们来说,“你的注意力非常值钱”,是流量的直接来源。
于是它们便利用各种看似毫无问题的手段,从我们手中抢夺注意力,让我们越来越难保持专注。
有的时候
可以阅读到的东西更多了
但是能够被记住的却更少了
有些情况“寡闻”不一定是坏事
许多“时髦”不知道反而更好
付出的一点点代价是被嘲笑不够潮
而收获到的是心境的宁静
聊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去实战
将时间化零为整
“集中力量干大事”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喧嚣
我们始终都要追求自己心智的自由
不被信息所裹挟
看完今天的推送
给大脑放放假
享受宁静的夜晚
晚安,好梦!
编辑 / guilty 劉小强
责任编辑 / Cheris
重要论述
1945年5月14-15日:刘少奇连续两天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
党史回眸2004年5月14日-16日: 胡锦涛赴吉林,重点考察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情况。他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要大力促进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靠艰苦创业实现振兴的观念,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