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疗效的几大因素(一)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临床应用的明星之一,虽然现在星光略微暗淡势微,相信会亮起来的,而且比之前更耀眼。
已经有很多很多报道间充质干细胞能治疗多种疾病。这里注意了,是能“治疗”多种疾病,但不代表MSC就是这些疾病的最佳或唯一选择,也不代表MSC能治好这些疾病,只能说有研究者尝试过MSC治疗这些疾病,有些就没有效果,有些效果还挺不错。
没效的,那就探讨如何做到有效;有效的,那就探讨如何做到最佳。
影响MSC的疗效,有很多因素,本文主要讨论MSC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医生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的整体实力水平等等。
MSC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细胞质量、注射途经、最佳剂量、治疗时机。
这四个因素,目前还没定论!但随着研究的发展,却是越来越明朗。
(一)细胞质量
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同一种药物,质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进口药和国产药相比较,我相信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不同的干细胞公司。只是干细胞行业的情况更复杂,更不规范。非常期待国家颁发指南或指导文件来规范这个行业。
也别期待国外的MSC的细胞质量一定优于国内的干细胞公司!千万别这样期待!当然有钱也是可以任性的。
先来大概定义一下 “细胞质量” 指的是什么
我认为细胞质量指单位细胞或单个细胞所对应的生物学效力;效力越高,细胞质量越好。那么,什么是生物学效力(Biological Efficacy,也可以缩写为bio-efficacy)?
先来理解什么是效力,英文单词是efficacy,不是effectiveness,effectiveness指效果。
效力包括强度(strength)和效果(effectiveness)两个因素,即相同强度(一般指浓度)下所取得的效果。比如,路人甲一天能搬2吨的砖头,但一天只能写一段SCI英文句子;路人乙一天能搬1吨的砖头,但一天能写三段SCI英文句子。那么在搬砖头方面路人甲的效力就高于路人乙,在写SCI英文句子方面路人甲的效力就低于路人乙(假设每段SCI英文句子的字数一样)。因此,我们谈效力的时候,一定是要明确到做具体的事情。效力这个概念广泛用于生物界,包括杀虫剂、药物。
这个概念也引用到干细胞领域。比如《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就提到生物学效力试验用于判断干细胞制剂与治疗相关的生物学有效性。
因此,讨论MSC的细胞质量或生物学效力,就离不开具体的适应症。我们应该在一个适应症范围内谈论这个效力如何如何。比如,MSC同时具有免疫抑制和促进血管再生的功能,分别治疗两大类不同的疾病,那么相对应的就有两个生物学效力指标。
但是,现在的MSC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进入这个细分的领域,这里就笼统的谈一谈细胞质量和哪些因素相关。
有一些参数可以反映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比如细胞活率、供体特性(1,2)、克隆形成能力(3,4)、细胞大小(5)、免疫抑制能力(6,7)和细胞因子分泌量(8-10)。这里简要介绍细胞活率和供体特性,因为之前的公众号文章已经论述过后面的4个指标,详细论述的内容请看本公众号的文章《如何客观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点击文题进入阅读)。
1,细胞活率(cell viability)
这个好理解。就是MSC进入人体之前,MSC针剂里还有多少MSC是活的?
在文献中明确提及MSC的细胞活率的情况不多见。不同的临床研究所用的细胞活率有所不同,细胞活率有>80%(11-13),有>85%(14-16),有88.2± 6.1%(17),有90%-97%(18),有>92%(19),有>95%(20-22),还有存在>70%的情况(23-25)。不少国外的文章提到的细胞活率低于90%,所以别惯性思维地认为国外的干细胞质量就是好。
活率90%以上的细胞制剂和活率只有70%的细胞制剂,相同的疾病情况下,治疗效果难免会有较大的差异。毕竟,MSC需要活着,而且还要扛过肺部的清除,才能很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所以,细胞活率真的很重要!
2,供体特性
供体特性包括 “供体年龄”和“供体的身体状况”。
(1)供体年龄
供体年龄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因为来自年轻供体的MSCs似乎具有更大的活力、增殖潜力和抗氧化能力,而年龄较大的成年来源的MSC具有较低的增殖能力(1,26, 27)。从年龄上来讲,脐带、脐带血和胎盘应该最具优势,乳牙牙髓次之,而骨髓和脂肪就相对年龄大点了。我个人非常不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作为MSC的供体去抽骨髓和吸脂肪来获取MSC。
年龄越大,在骨髓中的干细胞就越少:刚出生时,骨髓1万个单个核细胞中就有1个是MSC;30岁时,MSC的数量减少到骨髓25万个单个核细胞中才有1个MSC;到80岁时,MSC的数量就更少了,骨髓200万个单个核细胞才有1个MSC。
性别可能对MSC的某些功能有影响。比如有研究显示女性来源的MSC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R1和IL-6β,从而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能力(28)。
那么,不同来源之间的MSC有什么功能特性上的差异?
不同组织来源的MSC具有某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MSC的增殖速度、分泌的细胞因子谱和免疫调节能力。具体的详细的差异内容,请看本公众号的文章《不同来源的MSC的特性比较》(点击文题进入阅读)。
(2)供体的身体状况
有不少研究证明疾病也会影响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尤其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自身骨髓的MSC出现功能异常,包括增殖速度减慢、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免疫抑制能力下降、分泌生长因子的数量减少等等病理变化,使得患者自身骨髓MSC不适合用于自己疾病的治疗,详情请看早期的本公众号的文章《病人自体干细胞有功能缺陷,不适合自体移植治疗》(点击文题进入阅读)。
理论上,有可能存在某种先天性基因变异,导致MSC的功能出现缺陷,那么患者出生时的脐带、脐血和胎盘来源的MSC也不适合自体治疗。但是,目前还没见到这样的文章报道,只是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
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骨髓MSC都有病变?估计也不是,可能疾病早期,患者骨髓MSC的功能并未受到损伤。
先有疾病,后导致骨髓的MSC出现功能缺陷?还是先出现MSC的功能缺陷,后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有待科学家们的努力。
未完,待续……
(注:欢迎转发本平台的文章,但请尊重知识劳动和产权,必须注明文章作者和出处(公众号: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