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平台体系的50个核心知识点

ruby ruby的数据漫谈
2024-09-27

摘要:本文总结了数据平台体系中的50个核心知识点,为那些想要快速进入数据行业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入口。在现代社会中,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数据平台是支撑这些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的关键基础设施,掌握相关知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本文从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治理等多个方面列举了50个核心的知识点,涵盖了数据库、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人,都可以通过本文来快速了解数据平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以便在数据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1、数据定义和数据模型

数据定义指的是对数据的结构、内容和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模型是数据定义的一种形式化表示,它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的结构、关系和约束,并提供了一种逻辑视图来理解和处理数据。

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数据以树状结构进行组织,存在父子关系。

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数据以图状结构进行组织,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3、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数据以二维表格的形式进行组织,通过主键和外键来建立表格之间的关系。

4、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数据以对象的形式进行组织,具有继承和多态的特性。

5、半结构化模型(Semi-structured Model):数据以XML、JSON等形式进行组织,具有一定的结构但没有严格的模式。

6、数据仓库模型(Data Warehouse Model):用于支持决策分析,通常以星型或雪花型的结构组织数据。


2、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
数据采集是指将原始数据从各种数据源中收集、提取和获取的过程。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传感器、数据库、API接口、日志文件、社交媒体等。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手动输入、自动化脚本、爬虫技术等方式完成。

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一部分,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筛选,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错误、重复或不一致性等问题。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去重、填充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标准化转换、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是指用于存储、管理和操作大量数据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

1、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使用表的形式来组织数据,并使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进行操作。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2、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是一种灵活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使用固定的表结构。它可以根据数据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如键值对、文档型、列族型等。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ongoDB、Cassandra、Redis等。

3、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用于集成和存储企业各类数据的专门数据库。它通过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过程将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抽取、清洗和转换,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支持复杂的分析查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

4、数据湖:数据湖是一种存储各类原始数据的大型数据存储库,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湖通常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对象存储来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管理和查询工具。

5、数据虚拟化:数据虚拟化是一种数据集成和访问的技术,通过逻辑上的抽象和封装,将分散在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呈现为一个统一的、逻辑上的数据视图。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这个数据视图来获取需要的数据,而不需要了解底层数据源的细节。


4、数据仓库和数据湖

数据仓库是一种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大量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技术架构。它通常由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或者现在的MPP数据库、OLAP数据库支持,并将数据组织成事实表和维度表的形式,以支持多维分析和决策支持。

数据湖也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技术架构,但与数据仓库不同,数据湖更加灵活和容纳各种类型、格式和来源的数据。数据湖存储原始和未处理的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而无需预定义模式或数据方案。这使得数据湖适用于更灵活的数据探索、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任务。

数据仓库和数据湖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数据仓库使用事先定义好的模式和数据模型,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以达到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湖则将原始数据存储在原样中,允许用户在需要时根据具体需求对数据进行解析和转换。

选择数据仓库还是数据湖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分析场景。数据仓库适用于需要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分析和报表需求,而数据湖更容易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的场景。


5、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应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发现、提取并分析出有用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性的方法。

数据分析则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的见解、洞察和决策支持。数据分析可以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模型建立和预测等方法。


数据质量和数据整合

数据质量是数据的可靠程度和精确性的度量指标。它涉及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高质量的数据对于正确的决策和分析非常重要,而低质量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

数据整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不同格式和不同结构的数据进行汇集、合并和组织的过程。它旨在创建一个一致的、完整的和可用的数据集,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洞察。数据整合可以解决数据重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使得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数据,并从中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见解。


6、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

数据安全是指确保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更改、破坏或损失的措施。这包括采取技术、物理和组织上的安全措施,如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防止恶意人员入侵、数据泄露或数据丢失。

数据保护则是指在数据的生命周期中,采取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损坏或意外删除的过程。这包括定期备份数据、设立灾难恢复计划、实施数据备份和存储策略、数据存储加密等技术手段,以确保数据在意外事件发生时仍然可用和恢复。


7、数据隐私和GDPR合规

数据隐私指的是保护个人数据的机密性和私密性,确保个人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使用或泄露。数据隐私通常包括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例如加密和访问控制。

GDPR合规是指符合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法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GDPR是欧洲联盟制定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于2018年5月25日开始实施。它旨在保护个人数据的隐私和权利,并规定了组织在处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应遵守的规则和要求。GDPR要求组织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个人数据,例如数据加密、匿名化和数据处理合同。此外,GDPR还赋予了个人更多的控制权,包括访问、更正、删除和限制处理他们的个人数据的权利。


8、数据备份和灾备

数据备份是指在存储介质上创建和存储数据的副本,以防止主要数据的丢失或损坏。通过定期备份,可以在数据意外删除、硬件故障、恶意软件攻击或其他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恢复数据。备份通常包括将数据复制到磁带、硬盘驱动器、云存储等媒介上。

灾备(Disaster Recovery)是一种计划和操作,旨在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系统故障、人为错误等情况下,保护和恢复业务的连续性。灾备计划包括备份数据、建立备用系统、制定应急响应策略以及测试和验证灾备计划的有效性。通过灾备措施,组织可以在灾难事件发生时尽快恢复业务,并最小化业务中断的影响。


9、数据迁移和数据同步

数据迁移指的是将数据从一个存储系统或平台移动到另一个存储系统或平台的过程。这可以是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迁移到另一个数据库,或将数据从一个数据中心迁移到另一个数据中心,甚至是将数据从一个云平台迁移到另一个云平台。

数据同步是指在不同数据源之间保持数据一致性的过程。当涉及到多个数据源时,可能需要将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定期同步,以确保数据的更新和一致性。数据同步可以是单向的,从源数据源向目标数据源同步数据;也可以是双向的,使源数据源和目标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保持同步。


10、数据传输和数据集成


数据传输是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通常涉及将数据从源位置复制到目标位置,以便在目标位置进行处理、分析或存储。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协议或存储介质(如硬盘或磁带)进行。

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许多组织中,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系统、数据库或应用程序中,可能以不同的格式、结构和标准存储。数据集成的目的是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视图,以便在分析、报告和决策过程中使用。数据集成可以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合并和数据标准化等步骤。


11、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一套规范和控制数据管理的原则、政策、流程和标准的框架。它旨在确保组织能够高效、一致、合规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可信度和数据价值。数据治理涵盖了数据策略、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数据质量、数据架构、数据标准、数据访问和数据流程等方面。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是一组处理、控制和维护数据的活动和流程。它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合、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分析、数据备份、数据迁移和数据安全等操作。数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和目标。

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是相互关联的,数据治理提供了一套规则和框架来指导数据管理的实践,而数据管理是在这些规则和框架下进行的具体操作和实施。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据资源,提高数据价值和竞争力。


12、数据规范和数据标准

数据规范(Data Specification)是定义数据格式、结构、内容和约束限制的详细说明。它确定了如何表示和解释数据,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数据规范包括数据元素的定义、命名规则、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等。

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是一套规范和准则,用于统一组织、管理和交换数据。它定义了数据的命名、定义、描述、分类、编码等标准化方式,以及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交互格式。数据标准还可能包含数据质量规范、安全和隐私规定等方面的规则。


13、数据主键和数据外键


数据主键是用来唯一标识数据库表中每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字段组成主键,但每个字段的组合必须是唯一的。主键的作用是确保数据的唯一性,方便数据的索引和查询。

数据外键是用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字段。外键是指一个表中的一个字段,它引用了另一个表的主键。通过外键关系,可以将两个或多个表连接在一起,并在关联表之间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外键可以用来实现数据的引用完整性,即确保关联表中的数据在关联字段上有对应的值。


14、数据索引和数据分区


数据索引是在数据库中创建的一种结构,用于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它可以类比一本书的目录,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数据的位置。索引会基于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创建,并按照特定的排序方式存储数据。当执行查询时,数据库可以使用索引来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而不必遍历整个数据库。

数据分区是将数据分隔存储到多个物理位置的过程。分区可以基于数据的某个属性进行,比如按照时间、地理位置、部门等分区方式。分区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因为可以只检索和处理特定分区中的数据,而不必处理整个数据集。此外,数据分区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管理和维护,例如备份和恢复、数据归档等操作。



15、数据快照和数据版本控制


数据快照是在特定时间点对数据的全面拷贝或镜像。它可以记录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包括数据内容、结构和关系。数据快照通常用于备份、还原和数据恢复,以及用于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等目的。

数据版本控制是一种管理和追踪数据变化的方法。它允许对数据进行修改、更新和删除操作,同时记录每个操作的结果和变更历史。数据版本控制通常用于团队协作、软件开发和数据集管理等场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可恢复性。

通过数据快照和数据版本控制,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变化,提供数据的历史记录和追踪,以及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16、联邦查询和外部表

联邦查询指的是在分布式系统或跨不同数据源之间执行的查询。它可以在多个数据源中同时执行查询,将结果合并返回给用户。联邦查询可以让用户无需将数据集中到单个位置,而是直接在数据源中执行查询,从而实现分布式计算和数据集成。这对于跨部门合作、数据共享和分布式数据处理非常有用。

外部表是一种访问和查询外部数据源的方式。外部表允许用户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虚拟表,表结构和元数据定义在数据库中,而实际的数据存储在外部数据源中,如文件系统、数据库、数据仓库等。用户可以像查询普通表一样直接查询外部表,在查询执行时会通过连接外部数据源读取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外部表可以提供对分散数据的统一访问,并简化了与外部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集成。


17、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算法指的是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关联和趋势的一组算法和技术。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帮助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用于预测、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任务。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决策树、聚类、关联规则和支持向量机等。

机器学习是一种让计算机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和改进的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训练数据来构建模型,然后使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测或决策。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不同类型。监督学习通过已有的样本数据和对应的标签进行学习和预测,无监督学习则是通过未标记的数据寻找模式和结构,强化学习则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的行为策略。


18、数据仓库架构和ETL流程

数据仓库架构是指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建立的各个层级的组织结构。典型的数据仓库架构一般包含以下层级:

1. 数据源层:即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也可以是外部的数据源,如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数据源层通常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过程,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数据仓库需要的标准格式。

2. 数据存储层:数据仓库中存储数据的地方,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列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常见的数据存储层包括数据仓库主表、维度表、事实表等。

3. 数据集成层:负责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统一,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一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等工作。

4. 元数据层:用于描述和管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包括数据的结构、定义、格式、来源等。元数据的使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可发现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5. 数据访问层: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报表等功能的接口。常见的数据访问方式包括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报表生成等。

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流程是数据仓库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流程,用于将数据从数据源层抽取出来,经过清洗、转换之后,再加载到数据存储层。具体来说,ETL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抽取(Extract):从数据源层中选取需要的数据集,可以使用SQL查询、API调用、文件导入等方式。

2. 清洗(Transform):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充空值、清除错行列、修正数据格式等。

3. 转换(Transform):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结构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字段映射等操作,以符合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和标准。

4. 加载(Load):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存储层,通常使用批量插入或者分批插入的方式。

ETL流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比如引入数据质量检查、增量抽取、数据事实化等步骤,以满足数据仓库建设和使用的需求。


 19、数据集市和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可变的且非易失的数据集合。它从各种不同的操作性数据源中提取、转换和加载数据,存储在一个统一的、专门用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数据库中。数据仓库的设计通常按照多个维度来组织数据,以便支持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操作。

与数据仓库相对应的是数据集市。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用于满足特定部门或业务需求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集市可以从数据仓库中选择特定的数据集,并为特定用户提供专门的数据视图和报告。


 20、数据报表和数据仪表盘

数据报表是一种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展示数据的方式。它可以包含多个数据指标和维度,用于汇总和比较数据。数据报表可以按照特定的分类、时间范围或其他条件进行过滤,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数据报表通常用于数据分析、业务报告和决策支持。

数据仪表盘是一种动态的数据展示界面,它提供了实时和交互式的数据分析功能。数据仪表盘通常以图表、指标卡和其他可视化组件的形式展示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定义配置和过滤。数据仪表盘通常用于实时监控业务指标、识别趋势和发现异常情况。


21、 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数据分析平台

数据可视化工具是用来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直观的图表、图像或其他视觉元素的软件或应用程序。它们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从而提供洞察和支持决策。

数据分析平台是一个集成的软件环境,旨在支持数据分析和洞察。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探索、转换、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通常具有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挖掘、统计分析、预测建模、报告和可视化等功能。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平台,用户可以从各个角度深入研究数据,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见解和信息。


 22、数据治理工具和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治理工具是用于管理和维护组织内部数据资产的软件或应用程序。它们提供了一套功能和工具,帮助组织定义和实施数据治理策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治理工具通常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分类和标准化、数据策略和规则制定、数据访问和安全管理等功能。通过使用数据治理工具,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据,并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适当的管理和使用。

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的软件环境,用于管理和处理组织的数据资产。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和工具,涵盖了数据收集、存储、整合、处理、转换、查询和分析等各个方面。数据管理平台通常包括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和数据库管理、数据集成和ETL(提取、转换、加载)流程、数据安全和访问控制等功能。通过使用数据管理平台,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支持业务决策和运营需求。


 23、数据治理组织与流程


建立数据治理组织和团队,明确责任和职责,制定数据治理流程和决策机制,确保数据治理活动的有效执行。


 24、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加密


数据安全技术是指为了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或破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是数据安全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种难以理解的形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读取和理解数据内容。

数据加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在对称加密中,相同的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这意味着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必须拥有相同的密钥。在非对称加密中,有一个公共密钥和一个私有密钥。数据用公共密钥加密,只能使用匹配的私有密钥进行解密。

除了数据加密,还有其他数据安全技术,如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授权、审计和监控、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组织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不当使用。


 25、数据文件合并技术


数据文件合并技术是指将多个数据文件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文件的过程和技术。在数据湖中,数据可能以多种格式和存储方式存在,如CSV、JSON、Parquet等。当需要对两个或多个数据文件进行关联分析或查询时,数据文件合并技术可以将这些文件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文件,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操作。

数据文件合并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ETL(抽取、转换和加载)工具或数据处理引擎来合并数据文件。这些工具和引擎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如数据源连接、文件格式转换、数据筛选、数据列转换等,从而实现数据文件的合并操作。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编程语言或脚本来手动合并数据文件,通过读取多个文件并将它们的内容合并到一个新的文件中。

数据文件合并技术在数据湖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操作。通过合并数据文件,用户可以在单个数据集中查找和分析数据,避免了在多个文件之间进行复杂的关联操作。此外,合并后的数据文件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加载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26、数据质量评估和数据验证


数据质量评估是指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度量的过程。它主要关注数据是否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和业务需求,以确定数据是否可用和可信。

数据验证是指在数据湖中对数据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和规范。验证过程包括对数据的结构、格式、内容和一致性进行逐项检查,以发现并修复数据中的错误、缺失或不一致等问题。


 27、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

数据准确性指的是数据与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一致程度。准确的数据表示数据被正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没有错误、误解或误导性的信息。数据准确性对于做出准确的商业决策非常重要,因为基于准确数据的决策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数据完整性指的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集包含所有必需的信息,并符合预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和要求。数据完整性的目标是保持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数据缺失、不完整或不符合预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和决策。


 28、数据可信度和数据可用性


数据可信度是指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这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数据可信度取决于数据的来源、采集和处理过程、存储和传输方式等因素。

数据可用性是指数据可以被合适的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数据可用性取决于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方法、数据访问和检索的方式、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能力等因素。数据可用性高表示数据可以被及时、方便和可靠地获取和使用。


 29、数据错误和数据异常


据错误指的是数据中的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这可能包括错误的值、错误的格式、重复的记录等。数据错误可能由人为错误、系统故障、传输错误或程序错误引起。

数据异常指的是与正常数据模式不符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异常值、异常组合或其他与预期模式不一致的数据。数据异常可能表明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输入错误、数据变化等。


 30、数据平台和数据生态系统


数据平台是一个基础架构,为组织和管理大数据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技术。它可以整合、存储、处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功能。数据平台通常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集成、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等组件。

数据生态系统是在数据平台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体系。它是由各种数据处理工具、应用程序、技术和人员组成的网络,旨在促进数据共享和协作。数据生态系统通过整合不同的数据源、建立数据流程和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为组织提供了更高效和灵活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数据平台和数据生态系统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31、数据流和数据流动

数据流是指数据在系统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传递过程。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流动,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包、在数据管道中的数据流、在流式处理系统中的数据流等。

数据流动是指数据在系统中从一个组件或节点到另一个组件或节点的传递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需求。数据流动可以在同一个系统内部进行,也可以跨越不同系统之间进行,这取决于数据的源和目标。数据流动通常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和效率等因素。


 32、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型,它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在分布式计算中,任务被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并由各个计算节点并行进行处理。每个计算节点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也可以是一个计算机集群中的一个节点。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多个计算节点上,并利用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分布式计算可以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和处理能力。分布式计算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33、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的存储系统。这种存储方式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小块并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和并行访问。分布式存储系统通常采用冗余备份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自动负载均衡机制,合理分配数据和请求的负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34、湖仓一体


湖仓一体是指数据湖和数据仓库的集成。数据湖是一种存储所有类型和格式数据的集中式数据存储系统,它允许原始数据以其原始格式进行存储,而不需要事先对数据进行转换或模式定义。数据仓库则是指经过处理和转换后的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系统,用于支持企业的报表、分析和决策需求。

湖仓一体的概念是将数据湖作为数据仓库的输入源,通过数据湖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最终将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这样的集成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灵活性和即席查询的能力,同时又能满足结构化数据的报表和分析需求。

湖仓一体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满足原始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和结构化数据的报表和分析需求,提高了数据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同时,湖仓一体也能够减少数据转换和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了数据集成的成本。



 35、存算分离‍


存算分离(Separation of Storage and Compute)是一种数据处理架构的设计原则,旨在将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分开,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资源管理。


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架构中,存储和计算通常是紧密耦合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引擎在同一个系统中运行,数据的读取和计算操作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这种紧耦合的架构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会面临性能瓶颈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而存算分离的架构将数据存储与数据计算相分离。数据存储层独立于数据计算引擎,可以使用专门的存储系统(如数据湖)来存储原始数据,而数据计算引擎可以是独立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如Apache Spark、Apache Flink等)或者云计算服务(如AWS的EMR、Google Cloud的Dataproc等)。


通过存算分离,我们可以实现以下优势:


1. 弹性资源利用:存算分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分配计算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2. 高性能计算:计算引擎可以独立运行于集群中的多个节点,实现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性能。


3. 数据存储的解耦:将原始数据存储于数据湖等存储系统中,使数据可以按需进行多次计算和分析,而不需要反复加载和转换数据。


4. 多样化计算框架支持:存算分离使得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框架来处理数据,根据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计算引擎,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存算分离可以为数据处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高性能和节约成本的优势。


 36、数据规模和数据容量

数据规模通常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大小,包括数据的数量和数据的总体大小。它可以衡量数据集的数量级、数据的行数或元素个数。数据规模可以从几兆字节到几百或几千兆字节不等,具体取决于数据集的大小。


数据容量是指用来存储数据的媒介或设备的大小。它表示的是存储数据的能力,可以用来衡量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例如硬盘、存储阵列等。数据容量通常以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千兆字节或更大的单位来表示。越大的数据容量意味着更多的数据可以存储在设备中。


 37、批处理和流处理

批处理和流处理是两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式。

批处理是指将数据分成一批一批进行处理的方式。在批处理中,数据会被收集并存储一段时间,然后在一次处理任务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批处理通常适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高效地批量处理,多用于离线分析、报表生成、数据导入等场景。批处理的特点是处理延迟较高,但对系统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


流处理是指数据在产生的同时立即被处理的方式。在流处理中,数据会实时地流动到处理系统,然后立即进行处理和分析。流处理通常适用于需要实时反馈、即时处理的场景,比如实时监控、实时分析等。流处理的特点是处理延迟较低,能够快速地响应数据变化,但对系统资源的要求较高。


批处理和流处理在数据处理的时序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满足不同场景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或结合两种方式来实现。


 38、OLAP查询‍‍‍‍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查询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查询大规模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技术。它专注于多维数据分析,允许用户在不同维度(如时间、地理位置、产品等)上进行交互式、多方面的快速数据分析。

与传统的数据查询技术相比,OLAP查询具有以下特点:
1. 多维分析:OLAP查询支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轻松进行多维数据切片、钻取、旋转和汇总等操作。
2. 快速响应:OLAP查询引擎具有高度优化的查询和存储结构,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响应时间。
3. 灵活性:OLAP查询允许用户自由探索和分析数据,灵活地选择感兴趣的维度和指标。
4. 大规模数据处理:OLAP查询可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适用于企业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
5. 预计算和聚合:OLAP查询引擎会对数据进行预计算和聚合,以提高查询性能。

 39、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模式,它通过将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多台计算机节点上,来实现系统的工作负载的平衡、容错性、可伸缩性和高性能等特性。在分布式架构中,不同的计算机节点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从而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分布式架构的好处包括:

1. 高可用性:由于系统组件的分布和冗余设计,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继续工作,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2. 可伸缩性:通过增加或减少节点的数量,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来调整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3. 性能优化:可以将工作负载分布到多个节点上,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4. 弹性扩展: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删除节点,以应对不同的工作负载和用户需求。
5. 数据局部性: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可以减少数据访问的延迟,并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性能。


 40、MPP架构

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架构是一种并行计算的架构,旨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查询。它通过将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并行执行的子任务,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片并在多个节点上并行处理,以提高查询性能和处理能力。

在MPP架构中,数据被分布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查询被分解为多个子查询,并在节点间并行执行,最后将结果合并返回给用户。通过并行计算和数据分布存储,MPP架构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MPP架构常用于大规模数据仓库、数据湖和大数据处理场景,它可以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能力,并支持高并发查询。同时,MPP架构还支持水平扩展,可以根据需求增加节点数量,以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


 41、离线数仓‍

离线数据仓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离线数据的架构。它通过将数据从不同的源系统提取、转换和加载(ETL)到中心化的存储位置,以便进行分析和报告。离线数据仓库通常用于批量处理数据,可以处理大量历史数据,例如数年或数十年的数据。

离线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包括:
1. 批量处理:离线数据仓库以批量方式处理数据,通常在非高峰时段运行。
2. 高容量:离线数据仓库设计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可以存储大量数据。
3. 数据提供:离线数据仓库提供各种工具和技术,以简化数据提取和分析过程。
4. 数据一致性:离线数据仓库通过使用ETL过程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 历史数据:离线数据仓库存储大量历史数据,可以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和趋势预测。

离线数据仓库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处理大量数据,支持历史数据分析和报告,并提供一致性和准确性的数据。然而,其缺点是不能提供实时数据和实时查询的能力,因为处理大规模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


 42、实时数仓

实时数仓是一种将实时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中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的架构。它与传统的离线数据仓库不同,能够实时地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以满足对即时反馈和实时决策的需求。

实时数仓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低延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便及时获取和处理实时业务数据。它通常采用流式处理技术和实时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实时地捕获和处理数据流,使得数据分析和挖掘得以实时进行。


实时数仓具有以下特点:
1. 低延迟:能够即时处理和分析实时数据,并迅速响应查询请求。
2. 高吞吐量:能够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流,并支持高并发访问。
3. 数据集成:能够从多个数据源实时获取数据,并将其集成到一体化的数据仓库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4. 实时计算:能够进行实时的数据计算和分析,以支持实时决策和业务处理。

然而,实时数仓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数据一致性的保证、数据安全性的考虑以及复杂的数据集成和处理流程等。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实时数仓时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技术能力和数据特点等因素。

 43、数据湖表格式


数据湖是一种存储和管理大规模数据的架构,其中数据以原始、未经加工的形式存储。数据湖中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格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常见的数据湖表格式包括:

1. 行存储格式:将数据按行组织,每行记录包含多个字段。这种格式适合顺序读取和写入,但不适合随机读取。
2. 列存储格式:将数据按列组织,每列包含相同类型的值。这种格式适合大规模数据集的分析和查询,可以提高读取性能,尤其是需要检索特定列的情况。
3. 分区存储格式:将数据按照指定的分区键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内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格式进行存储。这种格式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并支持数据按照分区进行筛选和过滤。
4. 压缩存储格式:将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存储空间并提高数据读取性能。常见的压缩存储格式包括Gzip、Snappy和LZO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湖表格式取决于具体的数据处理需求和查询场景,不同的表格式可以针对不同的查询方式和优化目标进行选择。


 44、数据湖管理引擎

数据湖管理引擎是一种用于管理和运营数据湖的工具或平台。数据湖是指一个用于存储和处理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中式数据存储库。数据湖管理引擎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和工具,以帮助用户对数据湖进行管理、维护和查询。

数据湖管理引擎通常提供以下功能:

1. 数据采集和索引:用于从不同数据源收集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湖中。它可以自动处理数据的提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并为数据建立索引,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2. 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管理:用于监测和维护数据湖中的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它可以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元数据管理:用于管理数据湖中的元数据,包括数据模式、数据类型、数据关系等。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目录和数据字典,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


4. 数据访问和查询: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工具和接口,以方便用户对数据湖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它可以支持各种查询语言和分析工具,如SQL、Hive、Spark等。

5. 安全和权限管理:用于管理数据湖的安全性和访问权限。它可以为每个用户或用户组分配合适的权限,并监控和审计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操作。

使用数据湖管理引擎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湖中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它还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以支持组织的业务和决策需求。

 45、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是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它以对象为基本单位存储数据。每个对象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可以使用该标识符来访问和检索对象。与传统的文件系统不同,对象存储不以层次化的目录结构组织数据,而是使用平坦的命名空间。每个对象可以单独访问和管理,而不需要了解其存储的具体位置。对象存储提供了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存储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像、视频、日志文件等。

 46、可持续观测


可持续观测是指持续监测和收集数据的能力,以保持对业务过程、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可见性。通过可持续观测,您可以实时了解组织的运行状况、用户行为和交易情况等关键指标。这有助于提高问题的诊断和解决速度,并改进业务决策的质量。


可持续观测的关键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见解。这通常需要使用各种监控工具和技术,如日志分析、性能监测、事务跟踪等。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您可以监视系统的性能、用户行为、安全事件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可持续观测也与数据驱动的决策密切相关,因为它提供了实时的、基于数据的见解。借助可持续观测,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业务的状况,发现并掌握机遇,并及时做出决策以改进业务绩效。


总而言之,可持续观测提供了对关键业务指标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业务优化。


 47、dataops‍‍
DataOps是数据运营(Data Operations)的缩写,它指的是一种在数据管理和分析过程中使用敏捷和DevOps原则的方法。DataOps旨在通过实现数据流水线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数据团队的效率和数据的可用性。


在传统的数据管理过程中,数据团队通常受到传统开发生命周期的限制,导致数据项目的延迟和低效。DataOps通过将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和运维团队合并到一个专门的数据团队中,实现数据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可重复性和可伸缩性。


DataOps的目标是加速数据的收集、清洗、转换和分析过程,以便业务团队能够更快地获得有价值的见解。它也强调将数据治理、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考虑在内,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总而言之,DataOps是一种提供高效、可靠和可伸缩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的方法,旨在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业务创新。

 48、列式存储

列式存储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它以列为基本单位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行式存储相比,列式存储将每一列的数据连续存储在一起,而不是将整行数据存储在一起。这种方式可以带来一些优势。


首先,列式存储在数据压缩和查询性能方面表现优异。由于列存储可以连续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所以在进行数据压缩时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的特点,从而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另外,在查询时,列式存储只需要读取所需的列数据,而不需要读取整行数据,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其次,列式存储适用于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在大数据场景下,通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由于列式存储的特点,可以只读取需要的列数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提高了大数据处理的效率。


最后,列式存储还可以更好地支持数据压缩和列操作。由于每一列的数据类型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采用更加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另外,列式存储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列操作,如聚合计算、列裁剪等。


总的来说,列式存储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具有一些优势,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领域。然而,列式存储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对于事务处理和实时查询等场景可能不太适用。
 49、行式存储

行式存储(row-based storage)是一种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它将数据按行进行存储和组织。在行式存储中,每条记录(或者说是每一行)都被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包含所有字段的值。


相对于列式存储(column-based storage),行式存储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的存储方式。列式存储将数据按列存储,每个字段的值都被存储在一起。这使得列式存储在特定类型的操作(如聚合计算、扫描操作等)上具有更好的性能。


行式存储在一些场景下更适用,例如需要频繁地查询整行记录、进行事务处理、进行更新操作等。它可提供更快的写入速度和更低的存储空间要求,但在某些分析的场景下,列式存储更适合,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列扫描操作。


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使用行式存储还是列式存储,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50、混合存储

混合存储是一种将列式存储和行式存储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在混合存储中,数据可以以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也可以以行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访问。这种存储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使用不同的存储形式来优化性能和资源利用。


混合存储的优势在于能够兼顾列式存储和行式存储的优点。列式存储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压缩和查询性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查询任务。而行式存储可以提供低延迟的随机访问,适用于在线交互式查询和事务处理。


混合存储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将常用的数据以行的形式存储,以提供快速的随机访问和事务处理能力。而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查询任务,则可以以列的形式存储,以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压缩和查询性能。


总的来说,混合存储是一种综合列式存储和行式存储的优势,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存储方式,以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效率和性能。


欢迎加入【数据行业交流群】社群,长按以下二维码加入专业微信群,商务合作加微信备注商务合作,AIGC应用开发交流入群备注AIGC应用




往期数据平台历史热门文章:

基于DataOps的数据开发治理:实现数据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数据平台:湖仓一体、流批一体、存算分离的核心问题及原因解析

数据治理体系该怎么建设?

实时数仓&流批一体技术发展趋势

数据仓库、数据中台、大数据平台的关系?

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业务的发展

数据中台中的核心概念解析

数据治理中的数据标准的作用?

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新营销模式

一图展示数据中台的数据流图

揭秘数据治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往期AIGC历史热门文章:

AIGC系列之一-一文理解什么是Embedding嵌入技术

十大AIGC文生视频产品介绍

九大最热门的开源AI Agent框架

AutoGen零代码构建⾃⼰的智能助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ruby的数据漫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