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 | 品茶不稀奇,斗茶你会吗?

2014-12-06 央视微C


“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的人们对文化的一种“雅玩”,始于唐代,兴于宋代,是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就像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被当时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


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甚至还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等,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斗茶”这种生活情趣。“斗茶”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宋代最上乘的茶盏当属福建建窑出品的“建盏”啦!


“斗茶”的胜负一看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二看汤花,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一是汤花的色泽,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作为盛茶的工具,建盏不仅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加之口大足小底深,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足小底深,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不至影响茶色。所以往往成为“斗茶”的最佳选择。


其中的兔毫盏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过中碗,风格厚重粗朴。它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釉斑,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伦比的。这或许也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吧!


要知道这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可是纯粹自然生成的,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这兔毫盏在当时就如此稀少,如今存世的更是屈指可数,绝对堪称国宝级文物。好奇的小伙伴们快来《寻宝》节目里一睹兔毫盏的“芳容”吧!

每日一问
重庆市黔江县,与“黔”读音相同的是:

A. 黑 B. 秦 C. 钳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立即回复“地名”参加“读汉字大比拼”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