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支巴蜀大地上的农信队伍,将“川字号”带出大山,名扬四海!

本刊记者 杨海洋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连绵不绝的龙泉山脉,川流不息的涪江支流,魂牵梦萦的碧波蓝山间,一座座农信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在这里生根发芽,一位位农信人走出银行,踏上海拔千米的“农学之路”,他们风雨无阻,走村串户,将原本无人问津的芍药、麦冬等“川字号”中药带出大山,名扬四海。
目前,四川农信设立了近9万台电子银行机具设备以及3.1万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便民金融服务点,覆盖了全省91%的乡镇和84%的行政村,实现了3000万农村人口的“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
此外,四川农信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夯实“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向三台县“涪城麦冬”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与十万亩级的中江县龙泉山丹参白芍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7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放贷款41亿元,有效满足8140户园区企业融资需求,为全省80%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了信贷融资、账户开立、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十平见方小屋的大文章:

自从“银行”开进了村里,啥事儿都能办


随着公路两边的山丘沟壑逐渐被错落有致的商户所代替,记者一行驱车进入了三台县,由于是郊区,这里人群并不密集,但路边自营的店铺随处可见,其间,一家看似陌生而又熟悉的绿底白字广告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这家名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机构位于路边一间十平见方的小屋,门脸仅有杂货铺大小。这是营业网点吗?看样子又不像,记者怀揣着好奇的心理,走进这家服务点内发现,从账户查询、小额存取款、农业补贴支取、社保医保支取缴纳以及水电费等基础生活服务一应俱全,许多百姓常用的金融服务,在四川农信建立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即可“一站式搞定”。
“以前账户查询、农业补贴支取、交个水费、电话费啥的,必须到镇上才能办,自从‘银行’‘开’到了村里,这些事情在‘家门口’就可以全部办好,四川农信的服务真是太方便、太周到了!”三台紫河镇红花园村的王明大爷今年65周岁,因腿脚不好,加之年龄偏大,行动十分不便,对“村里的银行”赞赏有加。
为了更好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四川农信逐步对便民金融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近年来,四川农信为满足农村群众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在行政村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据悉,自2018年起,三台农商银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扣省农信联社确立的“到2022年,在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实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全覆盖”目标,全面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截至2020年末,三台农商银行在全县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402个、全年交易量26.8万笔、金额4.9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全覆盖目标,通过实现就近服务,显著减少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特色化经营:

“只有农民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好喽!”


四川地貌复杂,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组成,虽然农业地理条件并不像“鱼米之乡”那样得天独厚,但记者来到这里后,真正地体会到了四川农信基于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走特色化经营路线的本意。
每逢三月都是中药麦冬的收割季节,在四川绵阳三台县,麦冬种植已有五百年的历史,现阶段产量已占到了全国的70%,其中80%出口海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麦冬之乡。“涪江带来的水源与泥沙给这里的麦冬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四川三台农商银行花园支行行长赵鹏在带领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记者参观时表示,“我们和农民的关系是最紧密的,只有农民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好喽。”在花园镇,三台农商银行着力深度挖掘本地特色项目,在精准扶贫贷款的支持下,发动、引导当地贫困农户集体种植麦冬,成立麦冬种植合作社,并通过银行既有渠道,协同当地县农业农村局和麦冬种植专业公司为农户提供麦冬种植技术,以更好地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无独有偶,中江农信联社也通过深度调研地方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研究出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位于四川省中江县集凤镇的石垭子村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是“芍药谷”的核心区,有着“中国芍药之乡”的美誉。与三台涪江的冲积平原所不同的是,中江县境内绝大部分是丘陵地带,低山平坝居多,因为不靠近水源,所以适合种植白芍、丹参此类相对耐旱且适合山地土壤的品种。中江农信联社集凤信用社看准这一特点,对白芍、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户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从原每户3万提高到10万,且执行最优惠利率,支用方便快捷,对来集凤流转土地,进行产业发展的,信用社积极同政府、村组一起提前介入,为其在开户、融资方面提供最优服务,积极协调引入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为其持续贷款支持提供有力保障,让外来的创业者留得住,能致富,从而大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银行家的“农学之路”:

“不懂农业技术的农贷客户经理不合格”


位于龙泉山脉深丘区中的“芍药谷”,是中江县著名的川药产区,十万亩级的中江县龙泉山丹参白芍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坐落于此。从山脚遥望,崎岖的山路巧然围绕着集凤镇山丘,山间雾气常年缭绕,能见度时好时坏,行车可见不易,由于弯道较多,晕车是常有的事,赶上雨雪天气,道路湿滑,即便是老司机也有“翻车”的时候。“这是我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这么多年了,反反复复,大家也都习惯了”廖辉从容地说,“只要能够带动这里的农户发展致富,我们农信人吃的这点苦也就值了”,言罢,眼前这位农信人的眼神熠熠生辉,质朴的笑容随之流露而出。面对连绵千里的青山,中江集凤的农信人没有退缩,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他们一次次不耐其烦地在山间穿梭,农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服务的身影。
“不懂农业技术的农贷客户经理不是一个合格的农贷客户经理”,中江农信联社集凤信用社副主任廖辉向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记者表示,“不然别人说水稻一亩产一万公斤,不懂(农业专业知识)他都会相信。养一只鸡成本需要多少钱,一头猪成本多少钱,利润大概多少,这些都得懂”,为了实现精准施策,提高贷款使用效率,中江农信联社集凤信用社带领辖内分社主任,客户经理多次上山实地考察,特邀专家开设农业种植培训班,与当地农户一同学习农业相关技术,从而更好的利用金融杠杆撬动当地“三农”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金融自然也不例外,农业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和应用技术,不仅需要专业性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还涉及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农信人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将金融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才是农信人最根本、最需要的特质。


后记:
多年来,四川农信在村镇与农民们建立了浓厚的乡间羁绊,他们通过与当地农民几代人的相守相随,几代人的相濡以沫,几代人的相得益彰,将普惠金融的蒲公英之种播撒于田间,伴随着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哪里有农民、哪里有农业,他们就随风飘向哪里,就在哪里扎根,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农民,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风里雨里,总会有他们“如农随行”的身影。
巴蜀农信路,代代农信情,以初心激发使命,以使命践行初心,四川农信人永葆服务“三农”本色,艰苦奋斗、舍身忘我,从算盘到手机银行,从手工到科技,不论技术怎样变化,四川农信贴心服务农户的宗旨从未改变,深入大山、深入基层,四川农信人继续行走在普惠金融的支农大路上,将自己和农民的脚印一同留在了山野间,连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那豪迈的山歌,继续抒写着四川农信与农民间的不解情缘。猜你喜欢
1.“蜀青振兴贷”隆重推出!四川省联社与团省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绘出“科技蓝”!四川农信全方位开启数字化转型新时期

责编:李金津;责校:王玺;责审: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