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陇上江南的三场翻身仗,这家农合行干得真漂亮!

本社记者 艾丽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中国版“蛇果”却打不开销路?

2005年就能无抵押借到10000元开店?

守着世界文化遗产却没人愿意来?

有人说,风景如画的地方都是穷乡僻壤,守着绿水青山的麦积人民却和麦积农合行打出了产业、创业、生态三场漂亮的翻身仗!


01

中国版“蛇果”却打不开销路?

打好产业“翻身仗”!

时间拨回到1965年秋,麦积区花牛村果农精心挑选出两箱刚刚采摘的苹果给毛主席寄去,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毛主席品尝后连连夸赞,非常喜爱,特地寄了感谢信回来,信中夹寄44.82元表示感谢。由此,“花牛牌”苹果落户花牛村。

花牛苹果与美国蛇果长相相似,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种植历史长达90年。酒香也怕巷子深,祖祖辈辈的麦积人只会种苹果却不会卖苹果,使得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花牛苹果年年面临滞销难题。

“天水的苹果业是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种植起来的,以前常常听人说谁家种苹果发家了,收入远远高于种小麦、玉米,后来家家户户都种苹果,加上交通不便,就开始滞销了。”农户王大爷倚着种植园区大门与记者攀谈。

“来尝一尝这个苹果,味道可好了。”走进南山万亩果园种植基地,就看到沉甸甸的鲜果缀满枝头,八月初的花牛苹果青涩中泛着片片红晕。甘肃天水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正是花牛苹果生长的理想条件。农户王大爷拉着树枝,瞅一瞅,挑了树上最红的苹果塞到记者手里。西北人民独有的热情好客就是要把最好的给客人,从不吝啬客套。

据南山万亩果园种植基地负责人武正全介绍,2005年,天水麦积区启动实施了城郊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建设,形成苹果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基地带动下,麦积区先后建成了以城郊南山和渭水干旱山区为重点的花牛苹果基地,接着又有了鲜食葡萄基地、花椒基地,打造出了“花牛苹果”“下曲葡萄”“元龙花椒”等一批知名品牌。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也足够大,种植技术成熟了,然而销售端仍然存在问题。

“过去大家都是零散地种,零散地卖,收入不是很高,”武正全说道,“由于传统分散式个体经营的小农思维,农户合作意识淡薄,所以花牛苹果的经济效益根本显现不出来。而且种苹果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技术。苹果丰产需要经历层层技术考验,每一个环节都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眼瞅着凝结果农近五年心血的红果子烂在土地,这让本土金融机构麦积农合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经过对麦积区的长时间调研,麦积农合行逐渐摸索出可以切入的方向。为了支持农户购买农资,麦积农合行推出“农户小额信贷”“富民产业贷”“兴陇合作贷”满足农户用贷需求;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麦积农合行与区政府金融办、甘肃金控公司天水分公司取得了积极联系,投放特色产业工程贷款;对于龙头企业,探索了“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做区域信贷产品;如果没遇到好行情滞销怎么办?麦积农合行又推出“农单直通车”,打消企业顾虑。“生产、贮藏、加工、营销、包装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中,每个环节我们都融入金融服务,环环相扣、发挥效力。”麦积农合行公司业务部经理李春卉告诉记者。

在为企业、农户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麦积区还通过直播、电商,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宣传,进一步扩大花牛苹果品牌知名度。目前,北京新发地、浙江嘉兴等果品市场也建立了花牛苹果营销网点,花牛苹果飞出了大西北,飞入千家万户。“现在,到处都是标准化的示范园,苹果产量和质量都非常好,我们也有动力继续种植了。”王大爷乐呵道。

麦积农合行用全产业链条不仅破解了花牛苹果经营难题,也拉近了企业、农户和银行的距离。第一仗漂亮收官,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也成为麦积农合行与当地人交心的秘诀。

02

2005年就能无抵押借到10000元开店?

打好创业“翻身仗”!


傍晚时分,“抿嘴儿”砂锅店里煮汤制造的氤氲雾气,熙熙攘攘的人群,老板裴苍胜争分夺秒地倒料装盘,即便已经吃过晚餐,看到此景都会忍不住变卦。

“从2005年开始,我一直在麦积农合行贷款,现在已经16年了,”裴老板忙里偷闲与记者攀谈起来。裴苍胜是地地道道的麦积区新阳镇人,在村里口碑好,亲朋好友都支持他创业,在当时新阳信用社(现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新阳支行)的大力支持下,他拿到了农户贷款10000元,开了一家砂锅店。要知道在2005年,无抵押借到10000元信用贷款不是易事。对于农合行的爽快借款,裴老板到现在都觉得是一场梦。“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贷款成功,因为我去了很多家银行都说给不了那么多。”

 帮助当地人创业致富是麦积农合行在当地推广信贷产品的一个努力方向。麦积地区本身经济基础薄弱,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光靠农业龙头企业无法完全解决农户的就业问题。2015年,麦积农合行创新推出“大众创业贷”,优先支持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批发、小零售、小加工等“小店经济”,以小经济为突破口破解“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堵点、难点。

 麦积农合行在当地进行广泛挖掘,对于像裴老板这样有创业想法、信用好的农户群提供创业致富信贷产品,帮助他们迈过资金的重要门槛。“我们在最初推他们一把,他们也会在未来反过来扶我们一手,你来我往,我们和民营、小微企业就会一起处于相互依存、彼此信任的生态圈。”李春卉说道。

16年以来,裴苍胜只在麦积农合行贷款,已经在麦积区、甘谷县一共开了4家砂锅店。经手裴老板贷款的客户经理已经换了几位,但是裴老板与麦积农合行的情谊却未少一分,他还是坚持把每一笔营业收入都存到麦积农合行。这也是农合行和农户交心的秘诀之一——交换信任。

老店的味道是“顽固”的,日新月异之间,小店存留着最完整的城市记忆。农合行为一个个小商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紧紧锁住了他们的心。

03

守着世界文化遗产却没人愿意来?

打好生态“翻身仗”!

火车一驶进天水麦积区,便能看到两旁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仿佛置身于一场“麦积烟雨”。灰褐色和淡黄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与周围的麦田相映成趣。

早在2014年,麦积区的标志性景点——麦积山石窟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石窟与周围绝美风光相互点缀,不禁让人感叹大西北的怀中竟有颗如此璀璨的宝石!

站在麦积山腰,向四周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峦起伏不停,向着远方绵延伸展。沿街各农家乐门口停满了小客车,农家乐凉亭内游客满座,周围层层叠叠堆积的绿,让人感到置身于世外桃源。宜居的生态环境,是麦积区给予所有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的幸福感。

“麦积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当地农家乐老板刘明霞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虽然大家都知道天水有个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路上太折腾了,都不愿意过来。现在发展‘农家乐’,周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大家都愿意来亲眼瞧瞧麦积山的美景。”刘老板经营的福乐园位于麦积区甘泉镇甘泉村,集果蔬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深受游客青睐和好评,现在的发展对于十年前的她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从游客稀少的绝美胜地到人山人海、人见人爱,只有麦积人知道背后的艰辛。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深受资金制约,有心发展也无力经营。随着市政府打造美丽乡村的进程,麦积区大力开展路旁、村旁、水旁、宅旁和周边荒山、荒地、荒滩、荒沟绿化,加快村庄公共区域小花坛、小绿地、小景点建设,推动村级阵地绿化提升改造,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石。

2015年以来,麦积农合行以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切口,实现了“农户贷款如存取款一样方便”的目标,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顾虑,帮助农户享受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的行列,农家乐开了一家又一家,越来越多像刘明霞一样的农户在家门口就业了,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目前乡村旅游农家乐成为了麦积乡村旅游的主打品牌之一。每逢节假日,麦积镇、甘泉镇的农家乐顾客盈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麦积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4.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67亿元。

如今,西北“小江南”的绿水青山和文化底蕴在农合行的支持下生金生银,越来越多的人在振兴中愿意留在西北,发展西北。农家乐门前车马如龙,回廊亭榭里游客络绎不绝,在一派热闹中,欣然展示着麦积的红火。

扎根在曾经脱贫任务繁重、如今振兴路上尚缺乏经验的大西北地区,麦积农合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彦明对发展定位有清晰的认识,要做“小而稳”的银行,始终立足本地发展特色产业。

时代在变,定位不变。麦积农合行用扎实、稳当回应时代的考验,在切实关乎当地发展的产业、创业、生态三个领域接连打了三场漂亮的翻身仗!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在乡村振兴,短板在乡村。像麦积农合行一样持续探索的农信机构(农信社、农商行),将为时代命题提交更多可供参考的答案!

扫码联系记者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 艾丽达娜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放大招!甘肃农信将办好十件实事:切实突出服务特色   解决员工“急难愁盼”

辉煌十五载,甘肃农信谱写富民兴陇时代凯歌!

编辑:艾丽达娜;制作:马力;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