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迈过乡村振兴“五道坎”,农商银行大有可为!

百万农金人关注的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9


农金眼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百年大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想要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先明晰现如今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开拓“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和转型发展新空间,湖南省联社办公室牵头,联合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赴长沙、衡阳、邵阳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通过考察长沙宁乡市灰汤镇、浏阳市永安镇,衡阳衡南县向阳桥街道青竹村、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邵阳大祥区雨溪街道、邵阳县塘田市镇园艺场村等6个乡镇(街道)和村组,分别与县政府及农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客户代表、基层支行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现场参观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企业后,形成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以下为报告的精简版)

01

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1
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弱化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调研发现,大多乡镇(街道)主要劳动力、种养大户年龄集中在40-60岁区间。农业生产大多以种养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农业生产集约化、精细化程度总体偏低。农村社会原有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土地优势逐渐弱化,原本不足的产业劣势、区位劣势、智力劣势、治理劣势亟待补强。


2
农村要素禀赋差异大加大了乡村振兴的推进难度

调研发现,乡村之间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是经济规模的差异尤为显著。二是产业发展和生产组织方式差异较为突出。乡村之间的种种差异,决定了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基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合的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而不能搞整齐划一,一种模式包打天下。


3
农村资产价值变现难阻碍了农村要素的配置效率

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估、担保、交易等平台,农村资产确权难、抵押登记难、价值量化难、交易流转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要素的重新组合,制约了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投入,乡村资源难以得到更大资金、更优管理、更高技术的深度开发。


4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经济金融的深度融合

调研发现,金融机构扎堆于产业兴旺、经济活跃的乡镇,经济落后的乡镇则只有农商银行、邮储等少数网点或自助服务终端,经济对金融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农村金融供给的积聚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质效。此外,受农业经营主体合格担保品少、抗风险能力差、农村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信用环境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涉农贷款有效供给不足,风险总体偏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规模的增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履行普惠金融社会职责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间难以平衡。


5
农村政策规划不系统削弱了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目前全国和湖南省均已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尚未完善,各部门、各机构支农惠农工作协同性、政策系统性仍待加强。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上,各类涉农奖补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的联动不强,使得涉农贷款投放的激励手段、保障措施不多;各类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的共享不够,使得协同打破信息不对称、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效不足。


02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措施及建议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百年大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对农信系统而言,服务乡村振兴既是践行为农初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普惠金融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湖南农信应把推进普惠金融战略转型与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业务体系、产品体系、工作体系,巩固农村优势、打造经营特色、提升发展格局,推动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1、争做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的积极先行者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系统不能是被动应对者、盲目追随者,而应是积极先行者、主动领跑者,以此引领和推动金融的创新和突破,确保在乡村振兴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研究:一是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动态及监管相关文件,从总体和战略层面更好谋划和部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二是加强对区域发展政策的研究。主动对接全省及地方“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服务举措,实现与地方的同频共振。三是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世界农业农村发展史,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研究分析,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性、长远性、前瞻性、引导性。四是加强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研究。加大对带有普遍性质的市场和客群研究,研发和推广相应的金融产品系列,提高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
2、争做地方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引导农商银行强化地方法人银行的角色定位,使农商银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最可靠、最坚实、最有力的金融力量。

一是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农商银行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和措施建议。主动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重点举措搞好配套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产业扶持、企业帮扶、平台融资等工作,将农商银行打造为地方发展首选的伙伴银行。

二是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地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防灾减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三是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深化信用乡(镇、街道)、信用村(社区)、信用户等信用创建活动,推广“厚德积分银行”等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健全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奖惩政策,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3、争做培育农业产业的核心参与者

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研究,丰富和完善涉农金融产品体系,通过强化金融的调节功能,引导和推动农业朝着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跟进六个领域的金融服务。一是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金融服务。推进产业振兴,必须把振兴粮食产业摆在首位,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保护和调动种粮的积极性。聚焦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创新相应的信贷产品,支持土地流转、农机购置使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生产、农业品牌创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附加值。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耕地复垦整治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探索和加强对种业发展、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服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好金融服务。配合新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集中金融资源支持各县域1-2个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巩固粮食、畜禽、蔬菜等3个已过千亿产业优势地位,助力茶叶、水果、水产、林业等其他千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把产业做大做强、链条做深做广,通过以点带面打造“一县一特”优质农产品品牌,助推湘字号农产品出湘出境。借鉴城市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试点“一主链+一农商银行”合作模式,探索创新农业产业链全流程金融服务模式,使更多的产业链条、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商业价值留在县域。

三是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金融服务。要指导农商银行密切关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架起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的金融桥梁,支持农村能人、农业企业等致富带头人通过多种模式的联合或合作,引导农民参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品牌创建,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是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要把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当前十分紧迫的关键任务,加快出台金融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项方案,结合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村集体集团授信、集体资产抵押贷款、集体资产收益权质押贷款、集体股权质押贷款等业务,特别是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评级授信与组织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分级管理结合起来,切实在服务村集体经济上抢占先机。

五是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金融服务。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解决好“谁来振兴”的问题。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开展“一对一”对接,对符合条件的能授尽授、能贷尽贷,量身订制专项融资服务方案,做到敢贷、能贷、会贷。

六是提高农民就业展业能力做好金融服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规划,与相关部门、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或就业技能,支持农民更好地就业创业。创新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的金融产品,大力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展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争做农村金融的主要供应者

农信系统过去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未来也要紧跟乡村振兴的大趋势,融合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不断改进和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当好农村金融的主要供应商。

一是在加大信贷投放上发力。健全完善农商银行涉农金融服务考核体系,引导农商银行强化服务“三农”的战略定力,加大对服务乡村振兴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深入研究当地农村金融市场,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和空间,推进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度对接、无缝对接,推动涉农贷款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涉农贷款占比稳步提高。

二是在产品服务创新上发力。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性、资金需求临时性、自然灾害突发性等特性,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周期等方面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探索创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不同农业生产场景的融资需求。

三是在完善基础金融设施上发力。优化网点和普惠金融“福祥e站”布局,加大新型机具研发和布放力度,优化手机银行,加快建设福祥e家金融生态圈,大力发展金融、政务、商务、健康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注重改进客户体验,丰富应用场景,使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


5、争做机制创新的重要开拓者

农商银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问题导向,协同各方面加大政策、措施、机制等方面创新力度,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当前,要优先在以下几项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

一是建立健全资产交易流动机制。农商银行要协调地方政府探索资产评估、抵押登记、交易转让的机制办法,试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市场等,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等资产实现市场化评估,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使资产由低效使用向高效使用转变。

二是信息交互共享机制。积极推动与地方政府共建域内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整合财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业、气象、社保等部门的涉农信用信息和风险信息,降低金融服务信息获取成本,加大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政务数据应用,丰富农村信息数据的运用场景。

三是风险评估分担机制。协同地方政府以乡村振兴资金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明确各自承担风险责任以及金融杠杆倍数。主动融入参与新型“政银担”“政银保”合作机制,着力强化与市县两级融资担保公司的沟通展业,创新开发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产品,解决农村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协调农业保险公司与地方法人银行合作推出“保险+”信贷产品,稳步提高授信放大倍数,增强涉农贷款风险抵抗力。

四是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力争将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主办行,并建立专门的工作对接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对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协力加强“金融三员”“金融村官”“村民行长”队伍建设,构建党委政府引导、农商银行服务、社会资本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专题调研组成员:朱晓华;骆锋;金迈;肖浪;刘坤

全国人大代表赵应云的三条建议,财政部答复了!

财政部: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是阶段性、一次性的政策;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编辑:哈力克;校对: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