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九年跨越“三座大山”!“双基联动”成青海农信亮丽名片

本社记者 艾丽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普惠金融上高原并非易事。如何建设农牧区信用体系?如何减少农牧区的高利率民间借贷?日前,《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走进青海,推出了“青海行·普惠金融上高原”系列报道。第一期,让我们走进同仁农商行,看他们如何在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三座大山”之下绝地重生!

信用建设被业内认为是破解农牧区金融瓶颈的秘诀。在同仁市隆务镇依里村“双基联动”挂职副书记李毛吉看来,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是信用建设的“三座大山”。做好农牧户信用等级评定、建设“信用户”“信用村”、推进信用修复,每一步真正实施起来都需要制度、人力和时间的加持。李毛吉和同仁农商银行通过九年的探索实践,把贴心的金融服务送上了高原,让信用意识深入农牧户的心。

01

摸不清的双向需求

李毛吉有着深褐色的皮肤,清澈刚毅的眼睛在朝阳中闪烁。又到了月度评信的时间,她独自开车上路,开始入户。依里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村子通向外界的只有一个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小道。同仁市隆务镇依里村“双基联动”挂职副书记只是她的挂职身份,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同仁市农商银行城镇支行行长。  

迎接她的是同仁市隆务镇依里村党支部书记冷本加,同样地,冷本加也有另一个身份——同仁市农商银行城镇支行副行长。

村“两委”与当地银行支行人员交叉挂职的“双基联动”模式是青海农信一张亮丽的名片。所谓“双基联动”,就是将基层党组织人熟地熟的优势与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相结合,建立双基联动信贷工作室,共同完成对农牧户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

“青海地广人稀,普通乡村一户与一户之间相距几十公里是常有的事,更别提农牧区了,”李毛吉站在泥坑里说道。“我们行主要负责的是加吾乡和隆务镇,我目前任10个行政村副书记,手里握着1433户农牧民的信贷。”

李毛吉一个月有30天不是在入户,就是在入户的路上。辖区的农牧户居住分散,网点人又少,很难了解全部农牧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所以她坚持亲自入户,试图把所有信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信贷入户问题起初让同仁农商银行甚是头疼,服务半径长、人力成本高,再加上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用评定机制薄弱,农牧区的种种痛点让银行束缚住了手脚。“当地的农牧户以前贷了农行的政策性贷款,大多数人都没还款,信用受到了损害。等到我们入场时,他们对我们就会有一种‘滤镜’,觉得银行会再次给他们‘下套’,”李毛吉回想起最初的日子,略显无奈。

刚开始信贷进入隆务镇,李毛吉就吃了闭门羹,当地的农牧户都排斥入户建档,甚至见到同仁农商银行的员工都躲着走。“农牧民没有渠道接收不到咱们行的贷款信息,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资金需求,信息的双向不透明让我们很头疼。”李毛吉同时挠挠头,尴尬地笑了。

随着融资需求日益强烈,当地农牧户将目光投向了高利率民间贷款。民间借贷曾是依里村几乎所有农牧户的融资去向。李毛吉记得曾有一位农牧民客户有民间借贷30万元,利滚利,导致最后怎样也还不清款。其实这样的农牧民在2015年以前不在少数,当地银行为此伤透了脑筋。

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三座大山”压在同仁农商银行肩上,李毛吉决定在依里村一个一个解决。

02

搭建农牧区信用体系

首先,如何能在银行和农牧户之间搭建桥梁,互通有无?“双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信息采集是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信息、资源和组织上有天然优势,能够及时提供农牧民信用信誉等软信息,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信息保障。李毛吉首先找到了行政村的村委,从村长、村支部书记开始入手,向他们解释“双基联动”的优势以及由此对脱贫致富的帮助。“如果村里的农牧户有贷款需求,可以第一时间去找村支部书记,通过村委的推荐,行里也可以放心地把贷款放出去。”李毛吉说道。之后她又前往当地政府,通过和政府沟通协调,达成准入。

桥梁搭建好了,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对农牧户进行评级、授信?评级、授信是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环节,对贷款人进行评级的意义在于判断该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在此基础上银行决定是否授信、授信额度、利率水平以及担保方式,如采用信用贷款则需要抵质押担保。

李毛吉了解到,农牧户对信用贷款的戒备心来源于以往贷款需要担保人的刻板印象。因此,李毛吉从每个村选取了几个有还款能力、劳动技能的农牧户,给予他们金融支持,根据他们的发展项目可贷5千到5万的金额。10户、20户、30户,贷款人数逐渐增多,渐渐地农牧户开始主动找同仁农商银行的员工进行借贷。

时机成熟后,李毛吉和同仁农商行开始依托村两委开展整村调查、批量授信专项行动,全面扩大农牧户信用评级授信覆盖面,开展建档、评级和授信工作。

卓么本是同仁市隆务镇依里村村民,他就是在一次偶然的入户宣讲中,了解到同仁农商银行的贷款条件,发现自己正符合有发展项目、有一定还款能力和有劳动技能的要求,因此申请了5万元的信贷资金,开了一家小卖部。“我家信用评级好,今年农信社直接给我授信20万元,不用任何抵押,家里准备买的20头牦牛有了充足资金,”谈到借贷经历,卓么本站在15平米的小卖部里,一脸激动。

据村支部书记冷本加介绍,光今年村里贷款的村民就有46户,金融活水的注入让更多农牧户看到了传统种植业外的另一片天空。“现在村里还是以养殖业为主,其他各种经营业态也开始焕发生机,有开彩钢厂的,也有的在做运输业,还有的当起了小老板。”

据了解,目前,同仁县累计建立“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80个,实现乡镇、村(社区)100 %全覆盖。为确保“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工作健康、稳步推动,同仁农商银行年投入30万元资金用于“双基联动”工作的开展。

李毛吉认为信贷进村入户只是“双基联动”的第一步,其长远目的在于,与村“两委”合作对农牧民进行信用评级,进而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让信用意识深入人心。

对此,李毛吉通过逐户摸底调查,了解农牧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能力、家庭收入、家庭资产等相关信息,并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进行信用评定。对已评定的信用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或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福农卡,提供最高20万元、3年期以内的小额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

“如果一个村的信用户比例达到80%以上,这个村就可以被评为信用村,整村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调10%,”党支部书记冷本加说,“如果某村民是信用户,但其所在的村子不是信用村,其本人也无法享受利率下调优惠。”除此之外,如果某村出现较高违约,银行会降低该村的信用评级,在下年度整体降低其贷款额度,并上浮贷款利率。由此,以“信用”织紧村民和村子的关系,使农牧户提高了守信用的意识、讲信用的风气在村里形成。

“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让李毛吉再次将辖区内的客户情况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贷款营销模式从“等客上门”转变为“主动出击”。截至目前同仁农商银行累计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8个,信用户1221户,信用户评定覆盖面达87%。

03

树立信用的关键环节 

在推动农牧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如何让农牧民树立信用意识并非易事。怎样让失信农民改变观念,真正变守信?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做好信用修复工作。

对此,李毛吉也是深有体会。“在发放我行信用贷款之前,百姓需要资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利率高,周期短,老百姓每年一大部分收入需要用于偿还借款利息,不仅增加了百姓融资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农牧户的生活和生产成本。”李毛吉介绍道。

当记者问一位当地村民欠贷原因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回答道“之前买养殖用的牛羊,还剩下2万多元贷款,但欠了十多年还没还完。”当时就靠种地,养羊也卖不了多少钱,家里一方面确实没什么收入,另一方面觉得贷款欠着也没问题。这种思维在当地曾经甚嚣尘上,“依里村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逾期未还贷款。”冷本加说,和村民讲道理,联合司法机关介入,“但催收效果都很有限”。

长期以来,众多农牧户种青稞、养牛羊、跑运输,都需要银行贷款。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很多农牧民信用意识薄弱,看到有邻居“欠贷不还”,就容易“跟风欠贷”。银行不良贷款率提升,放贷收紧,村民更难贷款,产业受损,影响还款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农牧户文化水平低,不了解贷款欠息、贷款逾期形成的征信记录,因此,同仁农商行响应青海省联社号召,开展整体性“信用修复”。

据李毛吉介绍,贷前调查时,对农牧户信用信息无法通过大数据、征信报告等先进平台进行采集数据,无法甄别存在不良嗜好及民间借贷的农牧户,只能通过双基联动办公室和逐户调查来了解农牧户信用状况,对贷款前期调查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因此就逐村逐户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农牧户信用状况。对此,李毛吉打趣道,入户是个“土办法”,但“百试百灵”。

“双基联动”也能够在“信用修复”中发挥作用。银行在贷前调查环节,村“两委”可对申请村民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在贷后管理环节,村“两委”离村民最近,在风险预警、催收上更得力,如果村民到期还不上钱,村“两委”对逾期原因更了解。

对于非主观恶意拖欠逾期贷款的客户,李毛吉也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他们采取有条件地收回再贷、分期收回等方式,帮助失信人员修复信用记录,重拾发展信心,重建信贷关系,有效化解了失信人员贷款难问题。针对有发展项目、有一定还款能力、有劳动技能,但存在征信不良记录的农牧户实施信用修复,现56户农牧户信用得到修复重建,其中向50户信用得到修复重建的农牧户发放贷款225万元

对于有民间借贷的农牧户,李毛吉也不会完全排斥在外。她和村长打听民间借贷还款及时、无拖欠贷款的人员,主动和他们建立联系,询问贷款意愿,拉拢这部分农牧户跳出民间借贷,成为银行客户。

“自从我行投放了信用贷款后,基本每户都能申请到我行农牧户小额信用借款,大幅度减少和杜绝了高利率民间借贷,迫使民间借贷利率大幅下降,基本与我行利率持平。”李毛吉说现在“投奔”民间借贷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是直接找同仁农商银行。

李毛吉和同仁农商银行通过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让农牧民认可“信用”的价值,提高了“信用价值”,通过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对广大农牧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宣传,让信用意识深入人心。目前,依里村两百多户村民经审核全部成为信用户,村里的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看到同仁农商银行的员工穿过弯曲山路与农牧民同踏泥土地,脚下的每一块泥土都蕴藏对农牧民的关心和守护,那个在采访前频繁听到的“农牧民自己的银行”的赞美之词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心系灾区!王兴源为青海农信抗震救灾提出具体要求
改革发展走向深入!这场大会擘画青海农信新蓝图!

编辑:李金津;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