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保险“稳定器”为广西特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李书娜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广西银保监局不断深化“保险+期货”“保险+银行”等业务发展,推动辖内保险机构精准研发特色产业农业保险,为辖内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风险分担和补偿。


“我养的28头猪全死掉了,什么都没有了。”

家住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大竹村的养猪户侯海波见到记者第一句话便说道。

2016年开始养猪的侯海波,由几头、十几头慢慢发展到二十多头,但却没有想到遭遇了2019年非洲猪瘟。

“国家给买了政策性保险,共赔付了3万多块钱,另外,保险公司还给上了饲料成本保险,一头猪赔付36块钱。虽然和投入5万多块钱相比,仍然亏损2万块钱,但有了保险赔偿不至于全赔。”侯海波说道。

随着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农业保险作为农户风险保障“稳定器”的作用日益凸显。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2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于加强农业保险服务、打通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期货”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与侯海波同村的老曹,比他“幸运”一点,躲过了非洲猪瘟,但是却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受疫情影响,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剧烈,尤其是5月份以来,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因买有生猪保险,保险公司向其赔付了3万多块钱。与侯海波“赔了后不敢再养”不同的是,老曹利用保险公司赔付的3万多块钱,又向当地农商银行——三江农商银行贷了10万块钱,又买了20多头猪,2021年下半年这茬猪卖掉后还掉贷款还净赚了3万多元。

“别人亏损后不敢养了,我敢!”“因为我有经验有技术。”老曹很自信。如今,老曹成了全村唯一的生猪养殖户。

老曹的坚持也没有亏待他。几年下来,利用养猪赚的钱,老曹盖了两层小楼,一层110多平米专门用来养猪。“原来我们家的木板房是全村最差的,现在养猪赚了钱起了两层小楼。如今,我一年养几十头猪,赚个三五万块钱,这对于60多岁的人来说,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很是了不得。”老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2021年来,广西银保监局推动“保险+”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大推动“保险+银行”生猪活体抵押试点提质扩面,将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区。同时,持续推进“保险+期货”服务模式为生猪产业提供全流程保险保障。老曹便是“保险+”的直接受益者。

据广西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1月8日,人保财险广西玉林市分公司在玉林市开办全国首单商业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项目,项目覆盖玉林全辖7个县(区),共为当地生猪养殖企业(户)提供377万元价格风险保障。目前,公司在南宁、柳州、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河池等11个地市开展“保险+期货”相关业务,除了生猪,还将范围扩大到白糖、猪饲料、猪肉等方面,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户养殖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保险“损失补偿”功能作用。

据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农险部杜振华介绍,“目前,三江县的502户生猪养殖户全部采取‘保险+期货’的模式。本来这部分钱农户应交30%,但为了减轻农户负担,证券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从外部社会筹款,替农户出了这部分钱。也就是说,农户不出一分钱,在生猪价格波动及饲料成本出现波动时就能享受到保险赔付。”



特色保险打通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


“2021年,广西农业保险增速在全国排第三位,费率相对较低,财政杠杆效应比较强,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比如,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牡蛎风力指数保险等。”广西银保监局副局长严廷宙介绍。

除了生猪相关保险业务,广西银保监局深入了解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风险情况及保障需要,协同制定蔬菜种植、蛋鸡养殖等地方特色险种试点方案,推动辖内主粮、蔗糖、柑橘、油茶等特色农业的保险保障力度。

主粮方面,推动水稻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同步落地扩面。构建“政策性+商业性”涵盖“保成本、保产量、保收入”的多层次水稻保障体系,有效服务保障我区粮食安全。

蔗糖方面,推动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面积扩大至300万亩“双高”基地,试点面积同比增长50%,快速赔付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3.6亿元。

柑橘、油茶是广西特色农业产品,这些农产品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一场大雨可能一季的柑橘就没了”。为了助推乡村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广西银保监局推动育肥猪养殖保险、水稻保险、香蕉种植保险和肉牛保险保额分别提升25%、33%、33%和50%,推进油茶收入保险、沃柑收入保险等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不断升级,保障种养殖户生产积极性。

另外,还不断推动加大新型险种研发,指导保险机构加大价格指数、天气指数、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研发,新增对虾风力指数、金鲳鱼养殖风力指数保险产品,破解海水养殖验标、理赔难题,沙田柚种植气象指数保险、林业碳汇保险等实现试点落地。  

记者了解到,2021年,广西区已累计新增10余个地方特色险种,农业保险品种已达80余种,基本覆盖全区主要的农林牧畜渔产业。



科技为农业保险标准化插上腾飞“翅膀”


银保监会出台的《办法》要求,结合近年来农业保险最新发展趋势,管理办法增加线上化、科技赋能、信息安全等有关条款,要求保险机构加大科技投入,采取线上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能力和效率。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农业保险的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广西银保监局牵头制定《生猪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质量规范》,推动其上升为地方标准,提升全区养殖保险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推动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策性水果种植保险示范性条款》,促进条款费率通俗化、标准化,更好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广西银保监局鼓励辖内保险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效率。广西银保监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鼓励辖内保险机构将遥感、无人机、牛脸识别、猪脸识别等技术手段运用在农业保险经营实践中;启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全流程电子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险保单电子化进程,提升承保理赔精细化水平。

另外,广西银保监局下发相关通知,比如,印发《关于做好生猪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督促机构严格执行备案的条款费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案件风险、防范道德风险,进一步强化保险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西银保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调研,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严廷宙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1月,广西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96亿元,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1.47个百分点,累计为6.45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8.79亿元,风险保障同比增长53.04%;累计向14.83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保险赔款2.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84%和78.39%,农业保险“助推器”和“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

通讯员 唐媛 中国银保监会广西监管局


规模效益实现“六个第一”!广西农信2022年推动全区农合机构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春耕备耕正当时!广西农信社不误农时不误春

编辑:马力;审校:王峥;审核:孙思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三大粮食作物两种农业保险政策在全国实施,财政部答问
惠农助农强农!丹灶全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中信建投证券:“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通知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旱情当前,“新政”落地,饭碗端得更“保险”?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