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词,为农商银行把脉定向!

百万农金人关注的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3月5日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1.6万余字的报告

书写描绘一年靓丽成绩单

展望开创未来发展新局面

面对亮点纷呈的报告

《中国农村金融》精心挑选了十大关键词

邀您一起读报告!#01
40%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2年,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后,农村金融市场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小微金融服务量增价降,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了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了2个百分点。

但同时,大行下沉过程中,也挤压了农村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诚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随着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银行也有生存的压力,全国的物理网点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将来银行的格局,整个业务模式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构。

也难怪,与2020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对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划了“40%以上”和“30%以上”的明确红线不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只是用了“明显增长”的表述,未划定具体额度。无疑,未来竞争将会更加规范有序。

#02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一句“实实在在下降”,是要求,是叮嘱,更是决心。2021年政府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保监会也出台相关规定,积极推动银行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严厉打击不规范的信贷融资收费行为。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能耗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等多重成本压力。融资成本也是其生存发展的痛点之一。未来,不仅要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还要提高企业在银行融资服务上的满意度,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这对于以支农支小为主业的农商银行而言,是机遇,是挑战,是担当。息差收窄是大势所趋,如何在坚守本源中弯道超车,考验着农商银行的定力和智慧。#03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引来多方关注。巧合的是,“加快制定金融稳定法”也成为两会代表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建议,加快制定金融稳定法,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基金和金融稳定法都是对金融风险的未雨绸缪。财经专栏作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李庚南表示,通过建立金融稳定基金,一方面可形成稳定的金融机构救助来源,改变单一的、对央行最后贷款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金融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增强金融机构在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下的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由谁牵头、如何运作,目前尚未可知,但无疑,此举为高风险中小银行改制化险增加了一个可选项。不过总体上,或许中小银行面临更多的是挑战,是责任和压力。#04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费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

继2021年提出“实施结构性减税举措”后,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对市场主体减负的关注,并宣布一揽子减税降费和退税举措。据了解,2022年退税减税规模为历史上最高,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相较于前几年减税降费的普惠性特征,今年的减税降费更强调精准,主要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困难行业。

作为2022年退税减税的“重头戏”——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将成为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减轻财务成本的主要力量。中国自2018年探索建立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并在适用企业行业、退税比例上逐步扩大范围。

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可以预见,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中,小微企业或将获得大规模的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有了税收红利,银行也能“轻装上阵”,更好避免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05
优化监管考核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从2021年的“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到2022年的“优化监管考核”,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表述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金融监管的持续关注。监管部门作为金融市场秩序的“把关人”,着力于探索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监管措施。2021年4月,银保监会曾发文要求在银行机构涉农信贷考核层面给予差异化考量。同年9月,印发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新增权重为5%的机构差异化要素,要求强化差异化监管机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金融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型银行服务下沉、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加剧,亟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差异化监管。2022年各地银保监局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带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探索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值得期待。#06
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怎么办?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便提出“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今年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加快相关政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联通,为小微企业送来“定心丸”。有了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加持,银行放贷更有底气,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的速度、额度也会提升。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共同构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大礼包”。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微企业也应练好“内功”、积极把握政策窗口期。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小微企业在春风中起舞,也期待中小银行把握机遇,谱好“金舞曲”。
#07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其中,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近年来,金融监管态势逐渐趋严,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数据信息保护、信贷资金流向等领域迎来更加明确细化的监管规则,意味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告别“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准备适应更加全面、审慎的监管体系。此外,随着各类金融机构间的差异化服务格局逐步建立,对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开展差异化监管,正在成为更多机构对监管方的诉求。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之外提出“改进”,下一阶段金融监管领域或将迎来更多规则优化。#08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良好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实现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一大特点是股东数量多、股权复杂、治理难度大。部分农商银行改制后,公司治理机制未能从根本上支撑其管理与发展,股东“越位”“缺位”、外部人或内部人控制问题时有发生。农村中小银行应坚定支农支小定位,通过清退资质不合格股东,引入符合定位的优质股东,逐步完善优化股权结构;通过把党的领导更好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完善“四会一层”机制,形成治理主体独立运行、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达到“形神兼备”。#09
不良资产处置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此前,监管也多次提到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内容。

虽然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提出要警惕不良贷款的风险积累,但明确强调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尚为近年来首次。2021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为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了新路径,表明监管层鼓励多渠道处置不良贷款的导向。据银保监会数据,202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资产质量整体向好。同时,2020年和2021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已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业内专家预计,2022年,银行业将综合运用各类处置工具,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10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从金融领域来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全能够规范市场经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作为金融业的“毛细血管”,农村中小银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农商银行推出的“道德积分贷”“善治积分贷”,让有“德”者有“得”、善治者得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对农村中小银行而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也能够为其建立一道风险防火墙,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END
【关注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官微,关注更多两会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刘新华:加快制定金融稳定法 || 全国人大代表白鹤祥:加快制定出台“征信法”

两会深观察| 曾刚:大行过度下沉挤压中小银行发展空间

记者:李美、艾丽达娜、郭涵、李书娜、杨筱、王珊珊

编辑:哈力克、李美;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