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专访 | 罗军:农信数字化转型,既是追赶者,也有先天优势

百万农金人关注的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点击视频,查看“理事长面对面”节目








在银保监会的指导支持下,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线上)于2022年4月27日~29日召开。作为全国农信系统召开的最高层次的行业峰会,会议得到了银保监会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论坛直播观看量超过100万人次。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大势,农村中小银行也希望借此实现业务发展的弯道超车。具体该如何发力?如何通过对外合作补齐自身短板?对此,《中国农村金融》记者专访了广西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您在论坛发言中提到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银行机构必须积极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您认为农信机构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加深涉农行业数据应用,精准实现自身经营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罗军:

虽然农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上总体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但也有着其他银行同业机构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关键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打造自身的独特竞争力。

一是发挥好客户基数大、数据积累多的优势。以广西农信为例,截至2021年末,广西农信有效客户数达2267万户,覆盖广西常住人口的45%以上,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64%。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把这些天然的数据“富矿”“金矿”用好用足,变数据资源为数据资产。

二是发挥好扎根县域、“三农”的地方金融优势。农信机构与地方党政及各级部门联系较为紧密,在整合外部行政、行业数据方面可谓水到渠成。去年,广西农信与自治区大数据局、乡村振兴局深入合作,引入全区农业农村、国土、政务、征信、金融数据信源,实现涉农行业数据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建成广西区域的涉农数据标准统一体系,形成涉农数据标准“通用语言”。

三是发挥好点多面广、人缘地缘的渠道优势。农信机构网点覆盖城乡,品牌深入人心,客户信任度较高,对农信社数字金融服务易于接受,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护城河”效应。比如,广西农信去年为全区800万农户定制开发“桂盛富民”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半年时间累计授信户数150余万户,授信金额1394亿元。我想,农信机构只要善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农村数字金融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近年来很多农信机构与外部科技公司或同业机构合作,寻求数字化转型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监管层面目前也发布通知,鼓励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技术和工具。您如何看待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中的对外合作探索?罗军:

数字技术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特定的组织,而是应该造福于全社会、全人类。对于农信机构而言,必须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数字化转型中的竞合关系。

一方面,务实有效地开展对外合作,这是现阶段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必然且正确的选择。一是通过合作引进成熟的数字服务模式,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试错成本等,有利于快速补齐短板,形成与时代基本同步的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和体系。二是通过合作学习先进的数字金融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有利于我们从思想认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全方位加快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三是通过合作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选准赛道,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在对外合作中要处理好“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关系。既要积极与科技金融公司、先进同业开展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也要坚持以我为主,逐步打造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消化吸收能力。一是要注重打造自身的专业团队。去年,广西农信探索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桂盛金科”,为自主培养复合型数字金融人才迈出了有力步伐。二是要注重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去年,广西农信的信息科技投入达9.8亿元,完成22个应用系统建设和8403项系统功能的开发、改造、升级,构建了“区联社研发通用主打产品、县级机构研发地方特色产品”的创新格局,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字金融服务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








【关注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官微,关注更多理事长专访】


广西农信政务信息这项工作,优秀!

农金答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一周年之际

记者:郭涵;编辑:王玺;视频:马力;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