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0到1:他真行,他们真行!

百万农金人关注的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树高千尺,唯有根深”。根植于巴山蜀水,四川农信的信息系统建设历程可谓是一个从0到1、筚路蓝缕的过程,刘川江正是系统建设先行者队伍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四川省联社党委明确了分布式架构转型战略方向,着力建设智慧银行,四川农信科技工作者便开始了创新研发之路。目前,四川农信已建成手机银行、智能贷款、开放银行等近200个信息系统。

刘川江,正是众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中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他参与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SC6000z)、新一代电子银行业务系统(蜀信e)等多个信息系统建设,并先后荣获四川农信先进员工、优秀员工、高级工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工作成果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等多个奖项。



开放银行建设的“领头羊”

当前,开放银行已成为国内银行业对外输出金融服务的标准,通过运用API、H5等技术,构建了跨界融合、共享共赢的场景金融生态圈。

2016年,四川农信为有效拓展用户和用户活跃度,迎合开放银行的发展趋势,启动了“惠生活”电商平台建设,着力打通“惠生活”和手机银行“蜀信e”的用户体系,确保任何一个平台注册的用户都可登录另一平台。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刘川江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从需求出发,秉持着“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态度,通过调研分析、多方比较,决定采用互联网共享服务和数据的开放API技术来实现交互功能。

为解决数据安全性这一最大难题,在数据传输和服务访问过程中防监听、防篡改、防假冒,刘川江牵头进行方案设计和技术攻关,一行行代码反复修改,一个个技术方案反复验证。最终,成功完成了上万行核心代码以及贷款还款等30多个功能的研发,推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签名验签、OAuth2.0授权登录等核心技术的开放银行服务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9月成功投产。

2018年12月,开放银行将支付、贷款等金融服务嵌入到行社应用乐山翼家供应链电商平台,有效解决了上游供应商授信难、资金周转慢等融资问题和下游门店交易量多、资金需求小等授信难问题。这一平台业务模式成功应用,正式拉开了银行与第三方开展跨界合作的大幕,横向可复制到其他行社,纵向可以推广应用到餐饮、超市、医院等行业,合作用户大幅增加。

开放银行平台一经上线遍地开花,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开放52个应用,完成200余个行社及第三方应用,日均交易量、日均交易金额分别为15.6万笔、1688万元。

刘川江为开放银行的研发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四川农信用户的一致肯定。作为主要完成人,其申报的“面向县域商圈的开放式全网支付平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



分布式云平台建设的“金种子”

当下,分布式技术在支付宝、网上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应用,让越来越多的客户享受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四川农信也着手建设分布式云平台,进行分布式架构转型。然而,完全照搬互联网模式是行不通的,如何结合四川农信实际和自身特点,走出一条开放创新、自主可控的道路,是项目建设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社内精挑细选的云平台建设“金种子”团队中的核心骨干,刘川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首先,他下沉到网点了解四川农信业务特性和技术需求,并积极调研云计算应用领先企业。根据自己实际走访掌握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参考行业里流行各项技术类型,组织团队明确了平台建设最核心的多活架构方案,实现“将业务流量按比例分配到不同数据中心,多数据中心可随意调拨流量”。这一创新架构设计,在全国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方案确立后,他一马当先,把方案中具体工作分解各个模块,成立攻坚小组,夜以继日攻关多数据中心异地多活技术问题,深入分析分布式环境交易时效性、账务一致性和资金安全性等技术难题,完成了云平台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设计、平台即服务层(PaaS)设计、安全体系、研发体系、部署架构等10余项关键设计工作,编制云平台标准和规范,为后续多活架构、单元化部署、研发运维一体化等工作夯实基础。同时,他带领团队完成开户、转账等一整套金融服务应用示范用例,仅用半个月时间验证了60多个应用场景,推动解决20多个平台问题。

2020年9月,作为农信机构真正意义上的首款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智能贷款)在云平台上投产,实现了贷款线上化、决策智能化,客户资金最快可在一分钟之内到账。

2021年10月,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在云平台投产。2021年11月,渠道智能化系统在云平台投产试运行,全面推进企业营销风控数据化、业务办理场景化、身份识别智能化、业务凭证无纸化等六大目标的实现,开启网点向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截至2022年5月,20余个系统已在云平台投产运行。

在信息系统全面分布式架构转型和国产化替代的战略背景下,蜀信云平台(指四川农信分布式云平台)全面采用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并采用单元化多活容灾架构实现三地四中心城市级多中心多活,具备同城及城市级容灾切换能力,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蜀信云平台基于微服务、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体系,统一了全行分布式架构转型技术标准,达到架构趋同、技能复用、统一维护、降本增效的目标,为中小银行机构分布式架构转型和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树立了标杆,提供实际参考价值,所支持的生产系统、交易量、业务应用场景在全国省级农信处于靠前位置。

蜀信云平台成功落地运行离不开刘川江带领的开拓团队,他们用拓荒者的坚韧和进取为四川农信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技术路线,让四川农信客户在云上走完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分布式核心建设的“护航员”

核心业务系统是四川农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分布式架构转型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系统建设在国内乃至国外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在蜀信云平台建设时,刘川江就充分考虑技术方案能否支撑分布式核心系统,牵头论证了技术可行性,并全程参与分布式核心建设。

为引进“高精尖”的金融科技人才,他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能力需要,并结合实际工作,搜集整理专业知识,汇编完成一套能力测评试卷,并通过考试及培训,最终选拔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沟通协作能力强、考虑问题全面细致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后他又参与项目策划,编写技术要求和建设方案专家评审材料,主动承担关键建设工作,负责平台自主可控规划设计,全力解决云平台技术组件无单一厂商、单一产品依赖的难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严把代码质量关,认真审核每一行代码,检查技术性、规范性问题,及时和开发人员沟通交流,促进代码缺陷实时修复,从源头细节提升软件产品质量。

为有效宣传分布式核心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业务人员、行社人员、基层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参与度,他精心编制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问答,从分布式架构原理、事务原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分布式核心与传统核心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优劣对比,明确了分布式核心的目标、实施路径等重要内容,并通过四川农信企业公众号发布了8期32项知识问答。



分布式技术的“引路人”

分布式云平台技术架构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开启了分布式架构转型的新起点,有力推动了智慧银行建设。银行同业为了找到分布式转型道路,纷纷上门交流经验。

刘川江作为技术骨干,毫无保留把转型解决方案、技术解决方案等成功经验分享给湖南农信、湖北农信、广东农信等兄弟单位,也把曾经“掉进的坑”“踩过的雷”毫不避讳分享给同行们,以此为戒,希望同业们规避误区,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他编写相关培训材料,在四川农信内部开展云平台知识的培训,深化技术人员对云平台认识理解、提升对云原生技术应用能力。

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他又主动请缨,对项目成员和单位技术人员开展分布式技术、业务中台架构等知识培训,提升项目开发效率。他也很注重实践方面的培训,加大微服务开发技能的实战练习,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项目研发能力。

与刘川江接触过的部门同事、合作公司相关人员都给予了他高度评价:专业扎实、技术精湛、作风过硬、严谨细致。

刘川江是四川农信信息系统建设先行者的一个缩影。他们以敢于探索、永不言败的工作精神,时刻保持“随时待战、随时应战、随时胜战”的工作状态,真正践行了四川农信科技人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探路精神,为四川农信智慧银行建设贡献了科技力量。

作者 张朝辉 供职于四川省联社


因房地产开发贷等违规,这家银行被罚1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认真听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

编辑:王珊珊;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