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连发五文!释放哪些信号?

记者 李美 戴云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9月21日,人民银行网站金融市场司发布《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这已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专栏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文章(以下统称央行文章)。目前,五篇系列文章有哪些新提法?央行下一步工作思路有哪些?

“央行五连珠,一总加四分。业内专家表示,五篇文章主要是对五年来的金融工作,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历史成就进行总结,并对后期金融工作、货币政策走向给出了大致思路,特别是对金融“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原则进行了强调。同时,也给了市场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包括信贷总量的保证、贷款利率的下行等。

此外,央行文章中的不少新提法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例如,央行文章提出“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有专家表示:“这是以前相对提得较少的,文章给出了从资产负债两端发力的专业指导。

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央行文章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中小金融机构结构和布局”。有农商银行高管认为,目前中小银行的结构可能偏同质化、布局偏集中化,小型银行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优化中小金融机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据了解,《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由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此前四篇文章分别为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发布的《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央行货币政策司发布的《创新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 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推动债务结构优化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司发布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导读

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


加强重点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


推动构建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机制,落实金融机构及股东、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各方的风险处置责任。


优化中小金融机构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加精准、直达,增强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政治性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决定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人民性解决“为了谁、依靠谁”问题,决定金融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专业性解决“能干事、干成事”问题,决定金融工作成效和金融服务质量。

“人民银行将继续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央行文章称。



金融行业自带风险基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永远在路上央行文章指出,我国金融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要坚定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自带风险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永远在路上。”央行文章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行业、企业风险向金融体系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文章提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地毯式”排查金融风险,加强重点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2018年以来13次降准
释放长期资金10.8万亿元据央行文章披露,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共1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0.8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央行文章称。2018年-2021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9%,与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8.3%大致相当,既保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又避免大水漫灌,宏观杠杆率也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没有持续单边升值或贬值“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保持弹性,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较好地促进了内外部均衡。”央行文章提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稳定,没有持续单边升值或贬值。2022年8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1.62,较2018年初升值7.1%,与中国经济几年来在全球的较好表现也是匹配的。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2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1.9万亿元,为2018年初的2.7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255万户,是2018年初的2.5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下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央行文章强调,人民银行不断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完善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创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5.4万亿元
处在合理水平“近年来,我们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聚焦服务普惠金融、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央行文章表示,通过覆盖部分风险成本,调动了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工具的运用坚持了市场化要求,内嵌市场化激励机制,资金价格适度低于总量工具。2022年6月末,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5.4万亿元,约占基础货币总量的六分之一,处在合理水平。央行文章特别提到,除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之外,大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阶段性工具,完成目标后将及时退出,实现有进有退。企业部门债务结构优化
有序释放潜在债务风险央行文章指出,2018年以来,我国债务总量增长适度,部门债务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平衡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其中,企业部门债务结构优化,有序释放潜在债务风险。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债务余额188.2万亿元,占总债务的56.8%,比2017年末低6.3个百分点。此外,金融体系通过银行表内贷款及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保持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优化了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银行贷款、债券合计占企业部门总债务的88.0%,处于历史新高值,占比较2017年末高12.6个百分点。”央行文章披露。银行信贷占比上升较快
表外债务整体收缩在债务工具结构上,央行文章提到“信贷增长总体平稳,债务直接融资发展快,表外债务融资有序回归银行表内融资。”具体来看,在银行信贷占比和表外债务方面,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贷款合计207.4万亿元,占总债务的62.6%,占比较2017年末高4.6个百分点;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表外债务风险持续收敛。2022年6月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汇票余额分别是2017年末的77.7%、46.9%和63.7%,明显收缩,存量债务风险得到有序释放。大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央行文章指出。2022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央行文章表示。

此外,央行文章强调,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精准灌溉重点领域

央行文章强调,人民银行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经济发展重点,找准市场主体痛点,创新完善金融政策、组织和产品体系。

据统计,脱贫攻坚期间,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6688亿元。2022年7月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7.2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有力推动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着力推动实体经济低碳转型。2022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3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减少碳排放量超8000万吨。

附文章链接:《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创新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 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债务结构优化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银保监会:提前高质量完成2022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科蓝软件:以独有之“钥”,助力农信机构开启数字化转型自主掌控新征程

适时“以价换量”,宁让利率不让市场!这省农信定调!

编辑:李美、戴云;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