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危险女人”:我从来不怕得罪谁!
新书——使“中国最危险的女人”终于有机会接受采访
01
▼
肥胆,哪来?
“中国最危险女人”。是世界主要媒体,对她的魅称。
尽管她自己,从来都想低调。
但。所干之事。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舆论中心。
胡舒立,何许人?
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新世纪》周刊总编辑,《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并担任主编11年。
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当年的50名“亚洲之星”之一。
2003年,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将她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7年,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年度刘易斯・李仰士奖。2009年11月,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世界年度100名思想者之一。
……
02
▼
染指高层权斗:派系憎恨分明
“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却始终不逾。”
十年来,胡舒立在《财经》杂志撰写的财经观察专栏,已成为这本杂志的王牌栏目。
这位《财经》杂志前主编。曾因揭露过“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与“谁的鲁能”等诸多内幕,而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日前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评论集收入了胡舒立十余年间的100多篇财经评论文章。
日前,该书在北京举行首发活动,一向低调的胡舒立,也公开就新书接受了记者采访。
03
▼
与记者对答:出书,从不好意思,到有话要说。
记:你本人喜欢写社评吗?
胡:1992年,我加入《中华工商时报》。正好是他们三周年,要出一个24版的报纸。
24版当时在中国很少见,我跳着说让我写社评、让我写社评。
大家都不喜欢写,但是那时候我喜欢写。
这是不署名的,我非常喜欢写。(后来)终于有机会在王烁的鼓励下,在财经观察一写就写了12年。
记:你以前写过《新金融时代》,这本《舒立观察》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胡:《新金融时代》1999年出版,当时收集了七八篇《财经观察》的内容。
《财经》5周年,当时有个出版社找我,要把《财经观察》出本书。
那时候我对出书有一种新的认识,我觉得仅仅把自己的文章,作为结集不好意思。
《财经》8周年,美国第二大出版商找过我,让我写书,我写了一章,后来觉得很麻烦,因为要出英文。
现在《财经》团队重新成立财新传媒,在财新传媒这个新平台上,我们成立了财新图书工作室,《舒立观察》成为财经丛书的一本。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终于变得非常厚,因为它不再是五年作品当中的挑选,也不再是八年作品的挑选,而有11年之多。
加上我已离开《财经》,我在《财经》做的这个模式,就是由主编自己去写这本杂志的评论、自己署名,是在杂志编辑的社论和个人的文章之间的模式,我想把它结束掉,因此有点封刀的味道,我不再用这种形式写东西,我希望有足够长的篇幅。
04
▼
《舒立观察》尽量不用重词
记:你带着原《财经》人马,进驻《新世纪》周刊,你本人怎么看这个新平台?
胡:新世纪周刊创刊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风格上比较接近于当年的《财经》。因为《新世纪》
周刊主体团队,就来自当年的《财经》,而《新世纪》周刊内部,大家特别强调的概念就是创新,需要有创新的自信心。
我们要有创新的读者观念,而且一周一本就是和两周一本不一样。
所以。写作上,我也在一点一点改进。
记:做媒体最重要的是尺度问题,在对公共事件进行发言,你觉得应该如何把握分寸?
胡:我觉得把意思说清楚,一是要坦率,有什么看法把话说清楚。二是用词、用句要斟酌,要比较谨慎,不能逞一时之快。
05
▼
只要锋芒,就规避不掉:有人叫好,有人糟糕
我觉得写东西不能有哗众取宠之心,好像用逞一时之快的词,写冒了以后,就有人叫好,事后又觉得糟糕,度没有把握好。
我不喜欢用特别重的词说事。记得上大学时,我写过一篇评论,当时教我的老师就说我写的东西重,老师说要去掉哗众取宠之心。不能让人觉得我写得多漂亮,而是要想你这个事情是不是比较恳切的说清楚。
做得对就能得到支持。
记:你的观点一向火力很猛,下笔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去得罪谁?
胡:我是个有梦的人,在中国不断进步又充满复杂性的过程中,我们干得很带劲,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肯定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这样。我不会去想这件事会不会得罪谁。
因为只要你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你就往前做,总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记:我们都知道你现在有一个新身份,就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接受这个职位,是不是想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带入到新闻教学中?
胡:我想在中大推出财经新闻的专业或方向,这当然会有一个过程。
并且。我现在也正在物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养丰厚的新闻人,愿意改行从事教育工作。
06
▼
推动社会进步是几代新闻人理想
专业主义就是坚持
(图片不便解释,还是请网友自行climb over the wall…)
我们想做推动社会进步的事,苦恼的是,不是这个事你一说就能解决的,只能不断重复地说,其实。这也是专业人的坚持。
记:你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新闻是易碎的,怎么理解?
胡:新闻的易碎性确实是我常讲的话题,也是客观存在。
正是知道了新闻易碎,我们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碎,至少不易碎。
我在1994年出版的那本《改革没有浪漫曲》的后记中写到,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逾的。
【备注】
1.标题为编者加
2.感谢原作者冯伟宁
加拿大号站近神贴
⊙人民日报:全世界把看病当买卖的只有中国
⊙街头特朗普裸体塑像:大国自信?!
⊙“把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非常危险的事”! 先听杨振宁怎么说……
⊙海军361潜艇全体官兵70人遇难10天才被渔民发现之谜
⊙“天津有个武爷” 武爷养群二奶
⊙《山河故人:雪后加拿大!》系列名篇佳作《一条汾河门前过》旅加文学:别了加拿大--荣获新语丝文学一等奖
微信:dingxincloud /mjw_5566/ zaybwx
QQ:41313989 / 2242289617
投稿Email: 1114148@qq.com
电话(温哥华):+1 604-2560180
中国北京:186 1844 4866
中国天津:133 0201 5239
广告商务合作
【安赛香精】
【纽亚运动康复—法国医保指定品牌】
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和购买。
敬请您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