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典人为什么爱偷菜?

霍老爷 霍老爷 2018-06-22

置顶霍老爷,做最有思想的野蛮人

瑞典人为啥总是爱偷菜呢?


与瑞典人的小品一样,每隔一段时间,瑞典人总会统治世界一次,这一次统治世界的是“瑞典人偷菜”。

 

今年有些例外,虽然瑞典人的文艺作品和二人转审美依旧统治了他们的传统舞台春晚,但是可惜没有一个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春节期间在海南的各种瑞典人偷菜视频,所以在“投资不过波罗的海”之后,瑞典人又凭借实力霸屏。


那么瑞典人为啥总是爱偷菜呢?网络上一片声讨之中,总是把瑞典人爱偷菜的习惯归结于素质低,简单地流于地域歧视。作为一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当然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下结论,本文旨在从科学角度解释瑞典人爱偷菜的传统由来,破解这一科学难题,冲击201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01 


东北人素质差吗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一点,素质低的猜测是恶意且错误的。

 

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一直处于中国的领先水平,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排名中,除了三大直辖市,辽宁仅以微弱劣势排在广东和江苏之后,位居全国前列,高于浙江和福建等普遍认为比较富裕的省份,黑龙江位列第11位,差点进入前十,即使拖了东三省后腿的吉林,也在全国中游,而作为“瑞典人偷菜”视频的另一方主角的海南和广西,海南还不算难看,至少比东北排名最末的吉林强点,但是广西就完全落在全国倒数行列。



一般认为城市化率越高,人口素质也高,显然从城镇化率来看,不足以支撑东北人素质更低的结论。

 

鉴于很多农村的童鞋肯定会抗议这一结论,那么我们不如看与人口素质最相关的教育吧。



不看不知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文盲率"来看,东三省低得令人发指,竟然全部进入前五,除了北京作为首都超过东三省之外,其他各省市除广东排第四,都不如东北三省。我们印象中教育发达地区,在这一数据上,也不如东三省,至于广西和海南,更是不可和东北三省同日而语。

 

而在“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这一项上,东北三省依然不虚,辽宁全国第四,吉林全国第9,最差的黑龙江也是全国第13,怎么看也是全国偏上水平,而广西和海南又不幸处于全国拖后腿的档次。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受过基础教育的比例低,怎么看,东北三省都是全国的教育模范。顺便也可以关注下表中的性别比,东北三省的性别比,都在104:100以下,也就是说,东三省是全国最不重男轻女的省份,这也侧面反映出,东北的文明程度是比较高的。

 

那么,是教育与素质不相关吗?还是说,东北人到了广西海南,都学坏了。为什么,平均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的东北人到了海南就要偷菜呢?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东北人的偷菜视频里,大多东北人都开豪车,衣着时尚,相反海南广西的蕉农菜农倒是衣着土气,显然经济条件更优越,而且可以想见,能到三亚和北海这些地区买海景房,度假的人,经济水平差不到哪里去。难道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对东北人也失效了么?


都不是,实际上,东北人爱偷菜,很可能是一个习惯。


02 


习惯性偷菜


要说到东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都绕不开两个字,单位。

 

单位在东北,包括但不限于一切公有制企业,集体制企业,事业单位,参与国家公务员管理的行政机构及国家行政机构。在东北,有单位和无单位在别人眼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要看快手抖音里操着东北口音,满口社会人的大姑娘小伙子多么潇洒,一旦在现实中碰到一个有单位的体制内有编制人员,立马矮三分。

 

一个典型的东北人的家庭聚会,任你是985的博士生,还是留学归来的海归,不论是北京知名企业拿着高薪的程序员,还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在大家眼里,你都不如一个有编的年轻体制内公务员。


以至于,任何一个“单位”的临时人员指标,也成为东北人疯抢的目标,甚至出现过博士生去争当清洁工临时人员的奇闻,更有无数人,甘愿在一个没有任何前途的单位耗费几十年的青春,等到四五十岁熬一个编制。



因为在东北人眼里,“单位”意味着一切,可以说,东北的一切,都是被“单位”俩字塑造的。在东北,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编儿的,一种是即将有编儿,即将,包括子子孙孙,这一代没有编儿,只要子子孙孙奔着有编儿使劲,未来终究会有编儿的。

 

“有编儿”,这俩字对东北人宛如一种咒语,能立刻让一个人从身体内部升华,熠熠生辉,而任何一个男青年和女青年,只要你轻启嘴唇说出“有编儿”俩字,意味着你在东北的婚恋市场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无论是富二代还是企业家,都是可以选择一下的。

 

编制的意义当然不止于相亲,可以说,东北人的一切,都来自于单位的馈赠,有单位,意味着有工资,有取暖补贴,有养老金,意味着你稳定了,同时也意味着,你拥有了对一切没有编制的人的伤害权,也意味着,你有了对这个社会所有东西的偷窃权。



记得春节期间中诚信亚布力董事长毛振华的控诉吗?一个投资几十亿的董事长,人民大学的教授,在任何一个经济论坛,都要成为座上宾的企业家,在东北,却是几个体制内官员随意捏弄的对象。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东北人迷信编制。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偷菜。

 

整个东北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单位,在东北人眼里,公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目所能及的一切都属于公权力。矿山,钢铁厂,油田,进了单位,单位吃饭有食堂,穿衣有制服,洗澡都有澡堂,曾经,东北的单位发香皂,发毛巾,发棉被,发住房,可以说你想到的一切,单位除了不发媳妇什么都发,不对,神通广大的单位甚至给你介绍对象,理论上来说,连媳妇都发。

 

一个好的单位,甚至可以管你从出生到坟墓,你上学在职工幼儿园,子弟学校,娱乐在工人文化宫,工人电影院,有些超大国企,甚至有派出所,火葬场。所以在单位外的东北人,对单位内的东北人满是羡慕,而单位内的东北人,理所当然认为,吃单位是天经地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单位,自然就吃单位。

 

只要不是院墙围起来,都是公家的,而公家的,是可以拿的,每一个有编制的东北人,可以很合理地从单位里拿东西。请不要说东北人偷菜,事实上,东北人什么都偷,钢铁厂职工偷铁,油田职工偷原油,炼油厂职工偷汽油,炼焦厂偷焦炭,其他诸如偷毛巾,偷肥皂,偷电,偷水,不一而足,心灵手巧的东北人,对于任何属于“公家”,或者疑似属于“公家”的东西,都可以一偷了事。


由于所有的设施和资源都归属国家,造成了东北人对私有和公共观念的淡薄,事实上,一个喜欢“拿”单位东西的东北人不但不会受指责,反而令人称羡。



我认识一个东北大叔,他曾经得意的给我们炫耀过,偷,哦不,应该叫拿单位财物的经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利用单位的废铁和电焊为自己和亲戚、朋友、邻居焊了几十个煤球炉,组装了十几部自行车,他的行为非但没有得到谴责,反而迎来了所有亲友“仗义”、“厚道”的评价,而他居住的平房,就是他的一个在建筑公司的朋友拿公司的砖瓦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修建的,如果不是国家对宅基地有限制,他很早就有了二套乃至三套房。

 

这种社会氛围,形成了“小权小拿”,“大权大拿”的风气,而这种“拿”的极致形式就是贪腐,可以说,东北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曲婉婷母亲式的贪官梦,一个小小的处长,贪污数亿,把女儿送到加拿大,并炒作成歌星,至今曲婉婷也还在为贪官母亲喊冤。


03


被摧毁的移民社会


应该说,这种国有企业形成的占便宜的土壤,在所有资源型城市和国企为主的城市,都有侵占集体财产的自私行为,但如东北这样形成气候的却鲜有。


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东北经历过一次社区、信仰、文化彻底摧毁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北,是遍地网红的东北,是被快手统治的东北,是二人转和一个个赤膊纹身,大金链子带手表的社会哥,穿着白貂的扒蒜小妹的东北,东北人是嘴歪眼斜,奇形怪状的形象,但是,这不是东北的文化,这是东北移民社会文化被摧毁后被俗文化侵蚀的东北。


原来的东北是非常洋气的,喜欢电影的观众关注共和国早期的译制片和电影,很多配音带有明显的东北口音痕迹,那是得益于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脱胎自满洲国时期“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的制片厂,具有中国电影行业首屈一指的实力,电影只是其一,在东北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二人转从来都是不上台面的草根剧种,占据东北文化市场的是京剧,东北与京沪两地一样,是京剧重镇。



而在电影《钢的琴》中,工人们拉的是手风琴,甚至可以弹钢琴曲,唱的是外国名歌,《三套车》、《玛奇朵漂浮》。这是完全现实的,得益于国有体系,这些国有企业的职工,当时拥有全国最优质的文艺生活,在精神方面领先全国。

 

在体育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直到本世纪,辽宁和黑龙江的体育苗子依然是各省争抢的目标。

 

但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改革,东北经历了大下岗改革之后,经济上的大衰退,导致了附着在国企上的很多文体设施和文化体系名存实亡,东北人陷入巨大的精神和信仰危机,信仰真空和文化真空总需要填补,这时候来自草根的俗文化迅速占领了东北,并成为东北文化的代表,赵本山也就此成为大众熟知的“小品王”,但在这背后,却是东北文化劣化和价值观混乱的二十年。

 

纵观赵本山在春晚舞台的蜕变史,早期的赵本山作品,如《红高粱模特队》《牛大叔提干》等,并不缺乏朴实能干的东北人民形象,也不乏批判色彩,但在后期赵本山的后期作品,东北人民已经完全沦为了嘲笑残疾人,欺软怕硬的形象。

 

可以说,赵本山在春晚的蜕变史,也是东北精神文明的劣化史,而赵本山的继任者们,无论是本山传媒的徒子徒孙们,还是百万东北网红社会人,能够贡献的只有贫瘠粗劣,带有暴力和低俗淫秽笑料的文化,甚至半大孩子都早早参与进这种风潮,这在任何一个省份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东三省,却成为了主流。


与广西、海南这些有着比较稳定的宗族社会不同,东北三省这种典型的移民社会,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在遭遇巨变之后,它的社区组织和文化很容易被摧毁,而随着大量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南下,新生代的东北优秀青年,在读完大学之后,也大量流入内陆省份,而他们留下的空白,也被大量来自东北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的居民填充,东北人的形象也从产业工人,变成了大金链子戴手表,喝小烧大花臂的形象。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任何一个这样的“社会人”打扮的形象,都与流氓和地痞挂钩,在东北却成为竞相追逐模仿的对象,这正是东北社区文化崩溃后,对于审美完全劣化的历史自然进程。


04


低成本炫富



在经历东北的国企大下岗之时,很多下岗职工一夜之间生活无着,由于缺乏其他经济形式的补充,东北很多人处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境地,那时候的东北,在菜市场捡拾菜贩丢弃的剩菜叶,拣选烂菜,成为很多东北人共同的记忆。

 

直到今天,很多老一辈东北人依然有对那个年代痛苦的记忆,即使在不缺衣食之后,很多人还是会本能地保持节俭和贪小便宜的习惯。


一群东北大妈在挑选扔掉的烂苹果


而进入体制的东北人,虽然在非体制东北人面前有绝对的心理优势,但是,即使这些人,生活也并不优渥,简单来说,就是穷。

 

人穷志短,也促使东北人表面上豪气,但在实际中却爱占便宜,加上东北人爱面子,爱摆阔气的性格特征,东北人,其实并没有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有钱。

 

对于东北人而言,很多人在稍微有点财力之后,喜欢买好车,穿貂,戴金链子,但其实东北穿的貂皮大衣,大多是万元以下的便宜货,看起来很粗的金链子价值并不高,而豪车可能是东北人的主要家当,东北房价偏低,买豪车充分满足了东北人好虚荣的心理特征和衰落的经济现实。

 

另一个反映东北人这一特点的是细支烟在东北的盛行,细支烟原来被称为女士香烟,多为女性消费,但在东北,近年却非常流行,2016年全国细支烟销量总计138.42万箱,其中31%被卖到了东北,主要原因就在于,香烟直接反映抽烟者的生存状态,东北人好面子,在经济状况下降时为了不失体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细支烟来维持身份。

 

金链子,貂,豪车,细支烟,说白了都是貌似豪气的东北人的简易装逼炫富标志。

 

穷而好面子,所以经常选择低成本装逼路径,而偷菜,也是东北人低成本向别人展示自己“勇气”的一种方式。

 

好炫耀而经济不宽裕,没有公私界限,本身就是移民社会。在移民社会崩塌后对社区缺乏应有尊重,文化体系倒塌后的精神劣化,恐怕才是瑞典人爱偷菜的原因。


【霍老爷】其它优质文章:

中兴 | 当当

守住财富 | 界限感

格局 | 网瘾 | 头号玩家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回复“ 100 ”可获得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我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