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潮汕想无:“大咖”竟是本地货

2017-07-02 揭阳广电

这两年,我们常常在一些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听主持人用“大咖”一词来形容行业拔尖人才和明星大腕。潮汕人不甘落后,也把“大咖”一词引进来了,只是一些潮汕人照着字面把“大咖”读成【大佳】,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不对劲啊!这“大咖”究竟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外来词呢?我上网一百度,“不搜不知道,一搜牙笑掉”!百度是这样解释的——

“咖”是闽南语谐音字,是“脚”的意思,有人物角色之义。加上形容词指代的就是某一类人。“大咖”实为“大脚”,原意为在某个地方或者某个领域里较为有钱有能力的人。台湾把演艺圈的各类明星,按大牌等级分称为:A咖、B咖、C咖等。此外,怪咖通常指脾气很古怪,有怪癖的人。台湾人如果说你在某个领域算是个咖,大概意思是说你在这一方面有值得称道和尊敬的地方……

看到这样的解释,作为天天讲潮汕话(闽南语支系)的人差点就把嘴里那口茶喷出去了有没有?语言还能这样玩?出口转内销,“大脚”就变成【大佳】了?冷静想想,在我大潮汕,“脚”的用法还真的可以“让全世界想无”——

吃饭、打牌等如果少一个人,就说找人来“凑脚”

指责某人做事不地道或者表示亲昵,常说“你者脚数”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混久之后变得很势利、圆滑,就说他是“社会脚”;

一个人很勤快、做事利落,就说他“脚来手到”;

一个人办事能力强,就说他“强脚硬手”;

帮助某人完成一件事是“帮脚帮手”或者“斗脚斗手”;

一个人准备迎接挑战,叫“脚马企好(稳)”;

指人花钱阔绰则用“大脚大手”;

对喜欢做财力、能力对比的人则形容为“比脚大腿”;

还有“软脚”“硬脚”“脚手溜”“脚手多”“鬼脚鬼手”“脚冻手虩”“脚㴷手酸”……以“脚”说事的潮汕俗语还真不少!但是,当下的潮汕话中并没有用“大脚”来指“有钱又有能力的人”这种说法,“大脚”就是指人的脚大。

那么,“大咖”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笔者查阅《辞源》,里面有“脚色”词条,其中有一义项与“角色”相同,指传统戏演员的类别,如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把“脚色”写作“角色”则是比较晚的事情了。显然,台湾演艺圈的“A咖、B咖、C咖”就是大角色和小角色的区别。而“大咖”(大脚)明显就是“大角色”的意思,及至后来被引申到戏剧之外的领域,指“重要人物”“有能力的人”。把这个“大脚”引入潮汕,让它有一个新的义项,也未尝不可。而把“大脚”写成“大咖”,显然是为了让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闽南语的人,看到“大脚”时不会读成【dàjiǎo】,而会按照“大咖”的读音读成【dàkā】。在网络时代,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把“我”写成“瓦”、把“你”写成“吕”、把“勿”写成“迈”、把“孬”写成“莫”、把“猛”写成“咩”……外地人学说潮汕话是方便了,就像中学生在“English”旁边写“英格利是”方便读英语一样。只是,当“大咖”回流读成【大佳】,这笑话则足以让人笑上一阵子。

笔者并不支持网络上这种极为流行的用谐音字来聊天、写作的行为,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含义,混淆了它们的用法,只能使得汉语的传承和运用变得混乱。作为中国人,我们有敬畏汉字、正确使用规范汉字、捍卫汉字尊严的责任。


作者 | 刘继宁

图片源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