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错误,对孩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2016-11-28 米粒妈 米粒妈频道


粒妈上周末带着孩子和闺蜜莉莉一家吃饭,为了照顾莉莉母亲的口味,去的是一家莉莉家乡风味的很有名的餐厅。落座后开始点菜,大家点了菜单上那些推荐的招牌菜和主食,莉莉说昨天晚上和同事已经在这家餐厅吃过了,不想再吃同样的,就给自己点了一份菜单最后一页的炒河粉。


菜上桌之后,莉莉母亲瞥了一眼莉莉的炒河粉,鄙夷的说:“你看你吃的那是什么啊,来这儿你不点正宗的,吃那个!啧啧!”


莉莉说:“我昨晚吃过了,想吃点不一样的。”


莉莉母亲:“你看你那黑不溜秋什么啊,一看都不好吃。”


莉莉:……


吃饭中间大家随便聊聊,因为莉莉刚过了30岁的生日,可是对象还没着落,莉莉母亲一个劲的跟米粒妈说赶紧给她介绍点男士认识,不然都愁死人了。米粒妈说:“也不用太着急啊,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好的对象。”


莉莉母亲:“什么缘分,就是太挑剔,有几个我看着就挺好,她非说不行。你看看,她点的这是什么,能吃吗?看着都难吃。”


旁边莉莉都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埋头慢慢吃自己的。


结果整个一顿饭,莉莉母亲隔两分钟就说一次莉莉点的是什么东西,不好吃之类的。最后莉莉的炒河粉还剩大半盘,根本没法吃下去了。莉莉母亲一看说:“你看,我就知道不好吃,你看你吃不完了吧?”


连在一旁的米粒妈也没法好好吃饭了,整顿饭都十分的没胃口。




其实这都习惯了,因为莉莉是米粒妈的多年好友,米粒妈也经常去莉莉家做客,莉莉母亲的“毒舌”是经常领教的。


“你看看人家,有孩子了还打扮的那么漂亮。你看看你穿的这是什么?又肥又肿,难看死了!”


“你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怎么老是穿黑的,不知道打扮漂亮点啊,你穿那么难看,难怪没有男的看上你!”


可是莉莉母亲在外人看来情商一点不低,精明能干,会说话会来事儿,家里亲戚朋友关系维持的非常不错。但就是对莉莉百般挑剔,一见面就言语攻击,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莉莉大龄未婚让她觉得很没面子,可莉莉说她从小妈妈就是对她这样,她内心很自卑可能都是因为这个。


因为跟她们一家很熟了,米粒妈就跟莉莉母亲说:“阿姨,其实您这么说她越吃不下去了。本来挺好吃的都没胃口了。不如各自吃自己喜欢吃的,就算您觉得炒河粉不好吃,也不要说出来好不好?老是说负面的话让她心情不太好。”


“那我可忍不住!难道让我说假话啊?难道让我说这个特别好吃?”


“不,不是让您说假话。如果您真的认为不好,可以不说出来。”


“我可憋不住。”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沟通

其实这个现像非常普遍,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普遍存在沟通障碍。家长在交流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贴标签和孩子沟通时只顾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评价,极少考虑到孩子的心情、本意和承受能力。就算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迅速上升成对孩子人品、性格的人身攻击。




孩子:“我今天水杯忘学校了。”

父母:“你看你整天丢三落四!什么时候你能长点儿心?我看你就是个邋遢大王!”


父母:“赶紧写作业去,你看都几点了。”

孩子:“我在学校都做完了。”

父母:“你就瞎编吧,快拿来我检查,没做完你给我等着。”

检查后发现真的做完了……

父母:“做完了还不再去看看书。整天就知道玩儿,以后能有出息才怪!”


孩子:“我想下楼玩会儿。”

父母:“没事儿别老玩,在家看书多好。你是不是一提看书就头疼?”


父母:“别老在家待着,你看你软的跟豆芽菜似的,出去多跑一跑。”

孩子:“楼下没人玩儿啊。”

父母:“你不会去找人玩儿啊。你就是太内向,连跟人说话都不敢啊。”


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话,长大了也觉得和父母没话说。这不是代沟的问题,而是长期的武断粗暴式沟通已经把孩子推得远远的,还会给孩子造成性格缺陷,自卑,自闭,胆小,人际交往障碍


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圈子,但一回到父母身边就立刻缩回去了,成了那个只会低着头听父母训斥的小孩。




莉莉在单位活泼爱笑,朋友不少,可是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像变了个人:紧张,沉默,畏手畏脚,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又触到了母亲的高压线,又得聆听一大串难听的责备。


莉莉的母亲老跟米粒妈说:“莉莉这孩子太内向,不会说话,也不懂交际,你给她多介绍介绍朋友,多认识人。”


我心说莉莉可一点儿不内向,在家和在外面根本就是两个人。


这种问题到了青春期尤其严重,在父母眼中孩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殊不知孩子已经撒谎成性、伪装功夫一流;你认为孩子还是个单纯小白兔,其实他已经什么都知道了或者比你知道的还多。等到真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家长才傻了眼。


你也许觉得孩子只是话少一点,没什么大毛病;也许你屡次想尝试和孩子沟通,但TA总是敷衍你不愿意多说;也许你真的想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聊聊,却不知道聊什么。孩子的内心,已经对你紧紧闭上了窗。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全能的神,父母对孩子言行的评价是孩子自我评价的来源,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挑剔,尚无法独立思考的孩子真会觉得自己浑身是毛病,没什么值得被欣赏之处。这种深深的不自信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因为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你,最亲近的父母却还是无法认同你,肯定你,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需要很强的自我治愈能力才能重新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而同时,有许多孩子长大后成了父母的翻版,和别人交流时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和感受。在恋爱中无法体贴对方因而遇到挫折,在婚姻中和伴侣矛盾频发无法沟通,自己有了孩子后继续这种武断粗暴的沟通。

什么是情商

很多父母想培养孩子的情商,因为有人说智商高不如情商高,在学校学习好不如在社会混得开,但情商高就等于圆滑世故吗?情商高就是心眼多嘴巴甜吗?情商高就意味着性格外向结交广泛吗?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在他那本非常著名的叫做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书里提出:


情商是指人们感知和理解自己以及他人情绪,并且利用这种理解去调节和调动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他提出了情商的“混合模型”,该模型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 自我感知(self-awareness):自我感知是指能够感受、了解自己。优秀的自我感知包括对自己能力的准确评估、明白何时需要帮助、了解自己的情绪触点。

-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这涉及到对破坏性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控制情绪的爆发,平静地讨论分歧,避免参与到容易产生自怜与恐慌性情绪的活动中。

- 动机(motivation):古语有云,“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然而Goleman认为,动机是指对个人愉悦,好奇心,和高效的追求。

- 移情(empathy):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说的共鸣。如果说之前三个类别都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情感,那么移情就关注处理他人的情绪。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并作出合适的回应。

- 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这部分包括对同理心的应用以及协商谈判能力。这可以包括发掘共同点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以及说服力。


其中“自我感知”和“自我管理是情商中最核心的部分情商首先是自我认知和管理,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感受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父母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以负面情绪对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满满的不安全感,觉得这个是不可预测无法掌控的世界,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被责备,永远胆战心惊。


移情”则是处理和他人关系时最关键的,我们应该关注和感知他人的情绪,对他人的境遇抱有同理心,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引导。作为父母应该及时理解和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别的一概不理睬;沟通时光顾说出自己的评判,而没有倾听孩子的感受。也别拿自己性格直当借口,你是缺乏体贴他人的善良之心。


而社交能力是建立在这两者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要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从何谈起?




想要孩子心理健康,性格完整,父母首先得是个情商合格的人


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身为父母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就需要时刻有一种自我反省的自觉,和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


  • 作者简介 | 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英文启蒙、剁手推荐。欢迎关注!

  • 米粒妈原创文章,转载请回复“授权”

精彩文章列表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字,米粒妈精彩原创文章

  • 回复“错话”,查看《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错话,千万别对你的孩子说!》

  • 回复“沟通”,查看《你就是这样一步步毁掉孩子的!90%的父母都在做!》

  • 回复“听话”,查看《宝贝,如果你变成听话的乖小孩,就是我教育最大的失败》

  • 回复“坑娃”,查看《深扒20个最坑娃的育儿陷阱,快看看你掉进去过几次?》

  • 回复“女儿”,查看《你正在把女儿培养成林徽因,还是陆小曼?》

  • 回复“欺负”,查看《想让孩子不被欺负,妈妈这么教就对了》



米粒妈创立了“米粒妈爱分享”,专门分享0-3岁低幼宝宝的科学喂养、英文启蒙、育儿百科、常见疾病,小宝妈妈们快按二维码关注吧!▼


米粒妈的朋友圈没事发发好文章,晒晒小日子,发发小感慨,也有和大家一样的育儿困扰和纠结,加米粒妈个人微信吧:milima106


当然,咱们的“米粒妈频道”会继续推送2-6岁孩子的学前教育、英文启蒙、生活知识给大家,大宝妈妈们请继续关注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米粒妈更多原创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