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麻辣烫还好卖!米粉崛起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7-07-17 卢晨 红餐网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是街边还是商场,米粉店越来越多,云南米线、桂林米粉、常德米粉、湖南鱼粉……有调查显示,目前米粉市场份额竟已经超过了麻辣烫、沙县小吃等,成为市场份额占有量第二的小吃品类。米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火了?你看好这个市场吗?


01


米粉居然比麻辣烫好卖


北方爱面,南方吃粉,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区人口融合,口味的边界已经不那么明显,区域性小吃的发展也有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劳务输送大省,湖南和云南的人都爱吃米粉米线,而米粉米线本身制作工序也简单、易标准化,因而更容易随着劳务人员在各城市生根发芽,时间一久便也被各地人接受了。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关于小吃快餐细分品类的调查显示,在2016年的全国市场份额中,米粉、米线已经是占有量仅次于简餐快餐的品类,占据着7.82%的市场份额,远超过前两年火遍大街小巷的麻辣烫、黄焖鸡米饭和沙县小吃,而且这种利好趋势仍在不断上升。


《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小吃快餐细分品类调查表


而品类发展更离不开品牌的引领。米粉界先后出现了像蒙自源、阿香米线、云味馆、俏凤凰、人人湘、伏牛堂等受业界关注的品牌。蒙自源经营16年不败,门店遍布全国,多达400家;而在深圳崛起的米线品牌云味馆,也在2年时间里做到了50多家直营店。


米粉品类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新的品牌也在源源不断涌入,力图从中分取一杯羹。红餐网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米粉和米线,能搜索到的大大小小的店面,深圳、广州均超过了1000家,上海、北京更是有1500家左右。


02


“同质化”、“低档”标签难消除


在红餐网主办的《中国餐饮城市论坛·深圳站》上,一位餐饮老板提问台上嘉宾:“我现在卖的是桂林米粉,最多只能卖13元一碗,钱赚得很辛苦,请问我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台上嘉宾很轻松地甩出一句:“桂林米粉被做烂了,和黄焖鸡米饭一样,很难有机会翻身了。”嘉宾言下之意,其实就是桂林米粉的基因不好,注定低档,别做些无力的抗争了。


纵然米粉市场已经有了发展的势头,但一些长期累积的问题仍然不小,桂林米粉就是典型代表。


1、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在广深地区的街边,满大街都是桂林米粉店,50米一家,有的甚至互开在马路对面,招牌毫无差别,看起来俨然兄弟各立门户。


而分别走进去之后,看到店面的装饰、桌椅则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墙面上突兀地贴张大红色菜单,然后两排餐桌,上面一盒抽纸和一个一次性筷子插筒,位置一致靠墙摆放。

▲街边的桂林米粉店基本都是这种“粗放”式的摆放和装修


至于产品,则是万年不变的铁皮碗里一份米粉+几片卤肉+花生米+一点葱花,最后卤水一浇便完事,每家店的工序都一样,倒是很“标准化”。

▍2、难以摘除的“低档”标签


同一条街上都是相似的店面,生意自然不会好。结果,为赢得顾客,店家们只能靠不断地促销、打折等手段竞争。这样一来,价格一直压得很低,最终却只能给人固定的低档印象。


一碗桂林米粉在一线城市要是超过18元,几乎就没有朋友了。这是千万老板的难题,也是这个品类的困境。


另外,贵州旺肠粉、羊肉粉,柳州螺蛳粉……也都如桂林米粉一样,甚至更Low。而这两大难题同样是最棘手的。


03



品牌突围用了哪些招?


深度挖掘,以“文化”定差异


云味馆是近两年崛起的云南米线品牌。在它之前,云南米线已经有经营十几年的蒙自源和阿香米线占据市场,如何突围?

▲云味馆以云南马帮、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店面装饰


云味馆选择通过空间和产品塑造品牌的差异化。从最初的文艺咖啡馆,到融合云南马帮、茶马古道文化,门店前后经历3次迭代。而在产品上,则推出“生鲜到店”、“每日必达”战略,创新丰富产品。


无独有偶,2014年创店便火遍京城的湖南常德米粉网红品牌伏牛堂,也是将湖南的“霸蛮”精神植入到品牌之中,使得品牌在产品的基础上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融合互联网,电商、外卖另辟蹊径


互联网时代,地域空间的限制作用已经极其微弱。餐饮品牌也不只有通过门店扩张和加盟等传统方式,才能扩大市场份额。


  • 伏牛堂在北京现有7家门店,从其模式看来,门店似乎只是一个流量入口,它真正要搭建的是“餐饮+电商零售”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切入点则是湖南常德米粉。


    ▲伏牛堂“包袱米粉”,搭建“餐饮+电商零售”模式


    2015年起,伏牛堂开始进行电商方面的尝试,与京东合作进行众筹,推出可快递到家的“包袱米粉”,20天内成功众筹完成50万人民币。之后,伏牛堂接连在电商渠道上发力,在多个平台开设了网店卖米粉。至2016年时,其官店“霸蛮食品旗舰店”已经成为天猫商城方便速食类目飙升品牌榜第二名的店铺。


  • 而同样扎根北京的另一家米粉品牌“芙兰湘”,最初就以互联网餐饮外卖品牌的姿态进入市场。其抓住都市白领日渐奉行的“简餐”风格,选择以“米粉”简餐产品切入市场,通过全外卖的经营模式,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资本助跑,品牌发展如虎添翼


过去,金融和餐饮的关系常处于半绝缘状态,但这两年,“资本+餐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 主营湖南米粉的人人湘,因创立国内首家无服务员、无收银员、无采购员、无大厨的“四无餐厅”而在餐饮界获得广泛关注,并融资数千万。


  • 伏牛堂也因电商、社群经营等现代营运模式,获得数千万投资。


  • 而去年7月份才创立,以湖南常德牛肉粉和湖南风味小吃为主打的大弗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也拿到了数额不算小的一笔投资。


    ▲大弗兰在深圳已有4家分店,资本的注入为其助跑


如此多投资企业关注米粉品类绝非偶然现象,而资本的加持也对该品类的模式完善、产品研发更新、人才梯队的建设……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04


还有哪些空间可以钻?


米粉市场大体上形成南北割据之势,云味馆、俏凤凰、大弗兰占据南方深、广市场,而伏牛堂、人人湘以及芙兰湘则集中在北京,头部市场拥挤,但全国市场仍然广阔。


而已形成势头的品牌的产品多是云南米线和湖南米粉。在此之外,贵州旺肠粉、羊肉粉,柳州螺蛳粉等虽然享誉全国,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品牌。


那么,如果它们想要冒出头,应该如何借鉴其他细分品类呢?


门店和产品整容式升级


消费升级的大潮流下,品类必然也要升级。不管是桂林米粉还是螺蛳粉,让产品和环境经历整容式改造都是全面升级的第一步。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颜控,如果连卫生、整洁问题都没解决,那么形象等的提升也都是空话啦。


▲颜值当道的大环境下,整洁舒适的环境和精致的产品是品牌生存的基本要求

抓住时机,树立品牌


都说“市场中有,心智中无”才是商机,是品牌形成的最佳时机。桂林米粉从桂林美食中脱身而出,而桂林美食却很少被深度挖掘,使得其基因似乎天生低人一等,缺乏文化,难以包装。但是,如今像“桂小厨”这样新晋的餐饮品牌,已经开始在桂林美食、桂林文化上下功夫,那么桂林米粉是否能够借鉴、学习,甚至超越呢?


思考长久发展的经营模式


品牌的经营并非夫妻搭档、男女搭配就能成效的事,至少要整理出一套完善、可执行的发展经营模式才行。回头看上面那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品牌,好的产品是一个基础,归根结底,独特且有前景的经营模式,才是投资商选择投资的关键所在。


结语

早在桂林米粉店开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品类细分的说法并没有出现,米粉其实已经算是品类先锋了。


然而时过境迁,桂林米粉并没有品牌崛起,反而让同类的云南米线和湖南米粉弯道超车,提前进入了冲刺赛道。这其中是机遇的问题?是产品的问题?还是基因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记者 |  红餐网_卢 晨

往期内容回顾


兰州VS青海的拉面之争正酣,兰州拉面路在何方

3个月连开数百家,这个品类是要爆火还是烂大街

酸汤鱼在贵州火成这样,会是餐饮业的下一个爆品吗

一碗均价13元的螺蛳粉冲出国门走向国际,怎么做到的

为啥麻辣烫能超越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成中国第一快餐



内容交流  |  请加微信:hongcw66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 18026395830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