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以混血Miri的寻根之旅

2016-07-19 Kelly 以色列计划

关注✡以色列计划✡——你的以色列及犹太百科全书!

德国犹太人威廉麦泽(Dr.  Wilhelm  Mainzer)在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来到上海,身为医生的他,在战乱的上海正好得有施展的机会。他被中山大学聘为校医,后又在军医学院任教,那个时候他教书的地方在云南大理喜洲,每周,他都会驱车前往乌龙铺一个孤儿院为孩子们义诊几次。


在一次去义诊的路上,麦泽医生的车在半路出了点儿故障不得不靠边停车,碰巧,一辆军车经过,车上走下来一位年轻的护士。看了麦泽的车以后,年轻护士三下五除二,名叫李斯玲,帮他解决了车的问题,经过交谈得知,原来两人要去同一个孤儿院做义工。如同童话故事一样,这位年轻的护士后来成为了麦泽的妻子,至今,他们的结婚照还保留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纪念馆里。


麦泽夫妇的第一个女儿在云南出生,后来随着学校从云南迁址到上海,麦泽和夫人李斯玲也移居到上海。1947年,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在上海出生,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Miri。麦泽夫妇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也离开上海,前往以色列,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在以色列出生了。现在两位老人已经过世,但是他们的三个孩子及后代都还生活在以色列。


第一次见到Miri是去年七月,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但我被这位阿姨身上的活力深深感染了。她似乎跟每一个来以色列参加夏令营的中国孩子都能聊得来,她非常乐意分享父母的传奇爱情故事,言谈中充满了对中国的感恩。今年七月,以色列夏令营又开始,Miri受邀来给这一届的学生们讲述了她几年前的中国寻根之旅。


Miri和姐姐在上海

Miri跟姐姐、外甥一起回到中国,他们根据麦泽医生的自传,来寻找那个父亲曾经教书的大学旧址,父母曾经做义工的孤儿院以及他们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家。姐妹俩并不会说中文,靠着粤语和并不流利的普通话,拿着旧照片,挨家挨户地询问她们能在村子里找到的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父亲曾经工作的大学旧址,今天的喜洲玉皇阁、大慈寺等寺庙,但是自传中曾经的位于乌龙铺的孤儿院他们一直没找到。同时他们回到了母亲在广东的旧居,那里还生活着母亲的亲人们。移居异乡的母亲曾经回国老家一次,不知道看到很多未曾谋面的亲戚的是一种什么感觉。


麦泽医生编写的医学教科书


当时的称重设备

以色列建国以后,Miri的父母移居以色列,麦泽夫人追随丈夫信犹太教。可惜他们的三个孩子没有学习中文,在家里他们用英文沟通,在学校孩子们都说希伯来语。但是走进Miri家里,屋内是各种中国风的装饰,还有她亲手做的手工刺绣壁画,放大的旧照片相框,中国陶瓷等等,俨然一个复古念旧的中国家庭。去她家做客的时候她兴奋的拿出《犹太人在上海》这本书,翻到印有她父母照片的那一页,高兴的给我讲解着她们家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听到她讲述自己家故事的时候所流露出的自豪、兴奋、感恩和大爱却格外令我感动。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

An NPO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稿及建议:info@israelplan.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