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铭记?又为何铭记 | 来自以色列的启示
参观完犹太人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Yad Vashem,并对巴以之殇有了粗浅的了解之后,便从未停下对所谓铭记与遗忘的反思。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出了偏差的问题,不是该不该铭记,而是在明确必须铭记的同时透彻地明白为什么。记录苦难的目的不该是为了找谁算账或复仇。它首先是一份感念,把不久前的受难者还原成和我们一样的鲜活的个人,而不再是面目模糊的炮灰。是他们的不幸才换来今日的我们不必遭受同样的命运。
从这一点上说,我非常欣赏由德国艺术家Gunter Demnig发起的旨在纪念被纳粹迫害人士的“绊脚石”(Stolperstein)项目。项目名称源于大屠杀之前流传在德国境内的一种说法:非犹太人每每被石头绊到,就会说“一定有个犹太人被埋在这儿。”以此为灵感,并借助Yad Vashem所收集的关于犹太死难者的庞大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料来源,Demnig不仅为死难者,也为曾经遭遇迫害的幸存者制作了边长3.9厘米的铜制正方形纪念牌,简单地写上遇害者姓名、出生年份,被送往集中营的时间以及最后的死亡时间。纪念牌制作完毕后,会被铺到被迫害者最后居住的屋子前的人行道上。
图片源自:Karlin Richert
我第一次走过这些“绊脚石”是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是经由德国小伙伴提醒才注意到这份毫不起眼却令人尊敬的纪念,也是后来才知道截至2014年,这个项目已经遍布了18个国家。(我在光明节期间被小伙伴邀请去家里过节,向他父亲提起这个项目,发现他的父亲也曾被邀请回德国Olbernhau的老家参加当地“绊脚石”的揭幕仪式。仪式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相比之下,少数留在老家的死难者后人能借此机会和已迁居美国或以色列的亲戚团圆重聚,令大家都感到难得。比起人类的命运多舛,他们发现挂在老宅墙上近百年的钟至今仍忠实地履行报时任务。它见证了一切,却又淡定得似乎一切不曾发生。亲人们商量之下,一致同意当地博物馆才是更适合收藏它的地方。)
被记录下的苦难同时也是一种提醒,触目惊心地同时警醒曾经的加害一方和受害一方,这样的历史无论如何不该重演。唯有这样,无辜流逝且无法挽回的鲜活生命才不会白白牺牲。无论业已作古的人们为何而死,也无论他们为之丧命的或合理或荒诞的诉求如今是否实现,心存感激与爱意地活着,而非忿恨,才是最能告慰死者的一种状态吧。即使不是,比起那些不会感到告慰的逝者,这至少也是一种进步,是当时的他们无法体会的心灵的壮大与升华。都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细线条的铭记,教会我们如何心平气和、不锱铢必较地粗线条地活。而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可惜现在的好多地方,记录的细线条与回应的粗线条却一再颠倒过来。别说是敌对的双方,就连本方的死者也仍是湮没于历史的箱底、无名无姓无人知晓的炮灰。粗线条的记录却往往给了别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扭曲解读的可乘之机。由此,历史非但起不了借鉴作用,反而成了当下的负担乃至枷锁,让被蛊惑的人们复起仇来,疯狂地“精确”到敌方平民的老人、孕妇和孩童——哦不,也许杀红了眼的人是无法做出这种区分的。“敌人”、“恐怖分子”的标签一旦贴上,性别年龄职业等一概无关紧要。
我不禁想起小山城罗什平娜的制高点,叫做“尼姆罗德瞭望台”(Nimrod’s Look-out)。尼姆罗德是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牺牲的以军坦克兵。他的父亲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他生前最爱的一片风景。一方面,我在这片纪念地的介绍中读不出任何对黎巴嫩一方受难者的同情;但如果说这个要求实在太高,退一步说,尼姆罗德的其他死难同胞的纪念或许没有那么浪漫,但也至少有赫茨尔山上的国家公墓铭记他们为国捐躯的生命。然而对于巴方的死难者,这样“奢侈”的纪念怕是征上巴方所有的领土都不够用吧?但难道这样,逝去的生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随风飘远,锈成一串串数字,直至这些数字变成纯粹的堆砌而不再有意义?!
巴以之殇令人难以释怀的一个更为个人化的原因,则在于它又一次碰触了我的祖国某种让人难过而惭愧的似曾相识。2007年的电影《集结号》仍让人记忆犹新。可是虚构的《集结号》背后,仍有缅甸抗战远征军这般沉重的现实。作为侵略方的日军,那个将战犯供在靖国神社的国度,对自己阵亡将士的记录精确到个位数。但国军的阵亡记录却是令人心酸的万位数!电影里,谷子地一句“都是爹妈给的名,怎么都成了没名的孩子了呢?”的质问就足以让人哭得稀里哗啦,而现实中远征军的阵亡将士,很多却连无名之名都不可得!和以色列的民族记忆相比,对大一统有着天然喜好的中华民族对自己的微观历史背负了太多的欠债。好在近年来,龙越慈善基金会等NGO的努力,好歹在一切即将无法挽回之前,或多或少地承接住了我们回首这段不久前的历史时长歌当哭的悲恸与愧疚。
相关连接:
“绊脚石”(Stolperstein)项目的官方网站:
老兵回家-龙越慈善基金会官网:
感谢广大朋友对以色列计划一如既往的支持,为了向大家提供更加精彩而有趣并有用的以色列相关信息,现向社会各界征稿,稿件需符合以下条件,最好是原创文章,一周(7天)内的所有赞赏金额全部奖励作者,上限1000元,超过1000元的部分捐赠以色列计划作为运营经费。也欢迎在不侵权的情况下推荐其他人撰写的稿件,采用5篇以上即可获得我们寄出的奖品。
稿件要求:与以色列相关任何题材形式的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大亦不带任何攻击性,可读性强,新鲜有趣。英文稿件我们可以进行翻译。
猜你喜欢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问题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
An NPO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稿及建议:info@israelpl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