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他是这样的“虞姬”,连杨丽萍都赞不绝口

2017-03-31 中国舞蹈网

  杨丽萍的《十面埋伏》让观众记住了一个悲情的角色——虞姬。在尔虞我诈,相互埋伏的纷繁乱世,虞姬的一抹柔情如同黑暗中的一点烛光,美好、怜惜、温暖,为人们内心带来些许的希望与抚慰。



  胡沈员的舞蹈柔美又不失坚毅,他在《十面埋伏》中的反串表演让观众记住了虞姬,也让大家对胡沈员细腻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身体风格过目不忘。


  杨丽萍更是这样评价胡沈员:“虞姬”的面条脚背和柔如无骨的身体,都是上天给他的礼物。



  通过《十面埋伏》和杨丽萍的相遇,胡沈员不仅得到了很多杨老师艺术上的建议和经验,还让他有了更大的畅想空间和信心去实践自己更多的舞蹈理想。


  当他把蕴藏心里的构思和杨老师认真交流后,不但得到了杨老师的认可,更得到了热情帮助,杨老师用自己的杨丽萍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他。



  经过一年多的创作打磨,如今胡沈员将带着自己的编导处女作《流浪》再次回到大家的视线中,4月22号和23号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首演。


  《流浪》借用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民族舞蹈语汇,用现代舞的身体表现方式,尝试表达的,是在无限循环的时间里,对自我的观察;探讨当下社会中所有人的“流浪”。


《流浪》宣传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77hlxuji&width=500&height=375&auto=0


  Q:是什么吸引杨丽萍老师看中并支持了你这部作品?


  在参与杨丽萍老师的《十面埋伏》演出时,受杨老师深爱民族文化的影响,让我想重新拾回当年跳民族舞蹈的热情,我想通过我现在的身体方式去重新解构民族的味道。


  我跟杨丽萍老师沟通,希望将民族舞蹈的律动放在现代舞者的身体里进行尝试,我将编好的舞段给杨老师看,她非常赞同我的想法,并希望本是民间舞出生的我,能把民族的元素透过现代舞者的身体产生化学反应。


  于是,在杨丽萍老师基金的支持,以及团队的协助下、加上所有演员的配合,《流浪》终于将要在舞台上呈现了。



  Q:你说创作《流浪》是融合了很多民族的元素,也是你近些年生活的感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悟呢?


  流浪,是一种选择又是一种无奈。前者需要勇气,后者则要顽强,一种共鸣。作为自由舞者,很多人听起来都是用“无拘无束”、“追求自由”来形容。其实大多数的中国自由舞者是被动的,过着被城市化、商业化淹没的生活。当初为了排练蹭遍了北京的排练厅,而也在那一刻,我决定不要再做一个等待和被人选择的舞者。



  Q:怎样理解你所谓的“流浪”?


  流浪,由一段故事,二个选择,三个依靠组成。离开家,失去物质,心的保护的那瞬间便是流浪的开始。两者之间的选择,或人,或物,或另一个自己。当两者突然失联所产生的不安带来的被抛弃或失去的那一刻,是流浪的过程;这些生活中的琐碎,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欲言又止的故事,止于无奈,止于一句不知从何说起的话变成叹息时,那便是流浪的结束。


  Q:很多观众通过《十面埋伏》里你对虞姬的诠释,看到了张国荣的感觉。那《流浪》你希望让观众记住什么呢?


  虞姬是固有人物的刻画,而流浪是现实中的自我,它的表达是按照我心里的方式去呈现。心无依靠的那一刻便是流浪,我更希望大家能在这部作品里看到自己的感受,看见自己,而不是我。



  Q:《流浪》的五个舞者,有各自的定义吗,舞蹈中有怎样的联系?


  我认为四个人组成的四边看似方正稳固,但是却是随时可能坍塌的,也像是没有人的房间,或心里缺少的东西,而为了要使这个边框产生稳定和每个点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就是中间的位置。


  他承载每个点的力量,连接它们之间最快速的反应,因为中心的加入,使这个方形成了任意切换的三角,而变得结实。就像风筝的骨架。四边的连接也形成了对中心的保护,也像一个空荡的房间住了人,也或许是像给心注入了一个思念和牵挂,使这个形状有了温度。


舞蹈演员


编导/舞者 ▏胡沈员


舞者 ▏谢欣


舞者 ▏钱敏


舞者 ▏王明超


舞者 ▏张翼翔


演出信息


《流浪》

2017上海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7年4月22日周六19:30

2017年4月23日周日14:30

演出地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650号(水城路地铁站)

票价:80/180/280/380

购票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