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黔交界小山村 背靠“茅台”谋脱贫


四川的东南角,原本东西流向的赤水河在这里猛的回头向北而去。11月26日,河东岸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人流车流攒动,酒香四溢。车子过河到西岸,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北,不过15公里远,不知不觉中便已跨过省界,回到四川。路过的第一个村,便是古蔺县茅溪镇台沙村。




台沙村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全村1343人中有贫困户82户398人。深处大山、交通不便,村里连一块面积超过2亩的平整土地都找不到,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台沙村在2018年底成功脱贫摘帽了。有什么秘诀?





卖桶装水卖食用菌 贫困村瞄准邻省市场


26日下午,在台沙村一组的古蔺县茅溪泉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张弟科正熟练地将桶装水从仓库搬运上货车。张弟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有残疾在身,性格孤僻。村里引进桶装水生产企业后,村两委将他介绍进公司。“现在他每个月能收入近3000元,生活完全有保障。”公司负责人张跃江说。


张弟科搬上车的水,是送往山下茅台镇的。



“水源品质好,我们在贵州、四川等地的8个水源地作了检测对比,台沙村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们发展的要求。”张跃江告诉记者,企业投产后,台沙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增收8000元,全村百姓的生活用水企业免费提供,还有不少人像张弟科一样在企业务工。


而茅溪泉公司生产的桶装水,最重要的目标市场就是茅台镇,“现在每天能卖出1000桶水,基本上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像茅溪泉公司一样打着茅台镇市场主意的还有位于台沙村活动中心旁的食用菌种培中心。这是由台沙村村委会主任陈伟带头,与村集体共同投资修建的,种植平菇、羊肚菌等5个品种的食用菌。据陈伟介绍,目前大棚每天能卖出100多斤新鲜菌,全部是销往茅台镇一代,“我目前正在办相关的许可证,仁怀市的一个老板跟我联系,他有13家超市。”陈伟说。


“我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泸州市生态环境局派驻台沙村第一书记吴辉告诉记者,从区位来看,台沙村距离茅溪镇、古蔺县城都较远,而离茅台镇比较近。近年来,茅台镇的白酒企业发展迅猛,文旅产业也跟着兴起,带来了大量客商游客,“虽然分属两省,但这么大一个市场,我们也能好好利用起来。”




产值2000万企业来投 村里居然拒绝了


记者在村里发现,台沙村近年来引进了不少产业,但各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规模小。例如茅溪泉公司,目前只有一条生产线。食用菌种培中心也只建有2个大棚,面积约600平方米。跟其它地方动辄百亩千亩的产业基地相比,规模确实小了许多。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做大。”吴辉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口帮扶台沙村,帮助村里修公路、建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池,改善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条件。尽管如此,台沙村发展的客观条件仍有局限。例如交通。虽然村里的道路均已硬化拓宽,但受自然条件所限,部分道路仍比较狭窄,要彻底改善投资巨大,暂时难以实现。



吴辉举了个例子。台沙村的环境很适合种植萝卜。2018年,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帮助联系了一个计划产值2000万元的萝卜干食品企业。“后来我们通过谨慎分析,最终还是把企业推荐到附近一个村。”吴辉说,一方面台沙村难以找到大面积的厂房用地,另一方面道路较窄,运原料和成品的大卡车行动不便。


最终,这家企业成功落户邻村,但也承诺以后到台沙村在收购萝卜,两全其美。


除了好好利用临近的市场,台沙村另外一个脱贫的秘诀是因地制宜,绝不贪大求远。“因为条件有限,我们比较务实,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争取把每个产业的品质做精,效益做好。”吴辉说。




End

来源丨川观新闻  周梦颖 魏杰 记者 付真卿 林嘉薇 兰楠/文 肖雨杨/图编辑丨王兴权、张其
推荐阅读

守护远方的来客——红嘴鸥,加入我们吧!

泸州市在全省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绿芽科普丨关于塑料污染治理,你要知道这些事儿(二)

宪法宣传周 | 收藏下载!2020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

2021年《中国环境报》,等你来“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