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二十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顶多叫放假...
印象里
过年就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到处串门接压岁钱
但是不得不承认
现在我们对这份的期待
是越来越小了
或者,与其说是期待那热闹的春节
倒不如说如今的我们
更期待的是这个长假
▼
也就是这越来越淡的年味
让我们越发怀念
20年前的春节.....
那时候的春节,就是一年最有盼头的节日
吃大肉、穿新衣、压岁钱...
▼
再过20多天就过年了
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今天族妹就带大家穿越回过去
找找曾经儿时的年味
20年前:
对联都是自己写
一定要找毛笔字写的好的来写
贴出来才气派
提前几天写好了贴门上
还要在旁边挂上红灯笼
▼
现在:
写对联的越来越少了
都是去超市买印好的对联
除夕当天才拿出来贴上
20年前:
过年喜欢吃瓜子花生
炒米、包谷花、牛轧糖……
前前后后买齐要大半个月
孩子们特别喜欢看炸米花
每回炸炸米花的叔叔过
孩子们些都要围一大圈
▼
现在:
过年前去超市、商场
各种糖果、炒货、坚果、巧克力、糕点……
一次就买齐了
▼
20年前:
快过年了,全家总动员大扫除
带起口罩、手套,打扬尘、扫地擦桌子
屋头里里外外
咔咔脚脚都要收拾干净
窗玻璃擦干净
▼
现在:
给屋里做个大扫除
哪儿还能发动一大家子动手
大家都是各忙各的见不到人!
▼
20年前:
爸妈一早就出门买菜
做出一大桌丰盛的菜
“过年又可以打牙祭了!”
每回想到年夜饭就流口水
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鸡、鸭、鱼、盐蛋……
▼
.
现在:
基本上就是下馆子
烫火锅、吃中餐
在外面解决了
▼
20年前:
吃完年夜饭
全家人围到起电视机
看赵忠祥老师主持的春晚
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
赵本山、陈佩斯、赵丽蓉...
▼
现在:
一群人拿起手机
摇一摇抢红包!
看了一晚上春晚都不晓得演了啥子
▼
20年前:
大人都是专门走银行去换新钱
来包压岁钱
娃子们一个一个地拜年发压岁钱
10块、20块,钱虽然不多
但是只要拿到手就兴奋惨了
▼
现在:
现金都不用准备
直接用微信、支付宝发个红包
▼
20年前:
只有在过年,才有新衣服穿
记得有年春节
我妈给我买了件新衣服
我高兴了好久
穿龌蹉了都舍不得脱下来
▼
现在:
只要有钱,天天都有新衣服穿
再也不会像小时候
过年穿新衣服啷个兴奋了
▼
以前吃年夜饭,一家老小都齐聚桌前
其乐融融
烧一大桌子菜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很开心
▼
现在
现在去饭店吃年夜饭越来越多
虽然吃得好又省力
但是大家都低头看手机
一家人相聚的氛围越来越淡了
▼
20年前:
家里谁有辆面包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时候一大家子回老家
8、9个人挤在一辆
荷载6-7人的面包车上再正常不过
第二排过人的地方经常
还要加个小板凳坐人
▼
现在:
一家不neng个小轿车开回去
仿佛都不好意思了
现在一过年,村儿就停满了过年探亲的汽车
这在20年前实在是不敢想象的吧?
虽然现在一家人坐一辆车
但是,谁还会想起那年
大家挤在一辆车里说笑的热闹呢?
▼
20年前:
每逢过年
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场面一定少不了!
▼
现在:
超市里面现成的,什么馅儿的饺子都有
以前吃不到的
现在也能很简单的实现了
大家过年也省得麻烦
买了速冻,下水一煮,分分钟就能吃上了
▼
20年前:
那时候过年在村头
经常会围着一圈人看杀猪
那时候,切好的猪肉分好
过年吃的肉
都指望着这头猪了~
▼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北方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北方的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现在:
只要你想买
在超市几乎没有你买不来的肉
猪蹄、猪肘、猪腰子...
各大牌子也比比皆是
你挑都挑不过来
况且,现在的永春人
谁还围观杀猪呢
▼
除了这些被改变了的年俗
这首习俗民谣还记得吗?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过小年”这天起,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过年”的筹备。
北方人过小年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到了二十四这天,北方人的迎年活动就是“扫房”,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迎接新年。
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扫除。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这就是年的特权,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
杀年鸡,鸡是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最喜欢吃的了,因为平时吃的少!
买一堆冻鱼,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以前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黏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
蒸馒头、蒸黏豆包,蒸好以后放到外面冻起来,过年时只要放在锅里热一下就可以慢慢享用了。
冻梨,冻柿子,糖堆儿……这些绝对是天津的特色零食,咬一口直流甜水还嘎嘎冰牙!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每次总是藏一兜,趁着爸妈忙碌的时候偷偷吃,硬糖软糖酥糖各种的都有。虽然现在能尝到各种进口零食,但是最还是怀念的还是小时候那简单的味道!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调皮放纵都不会被一顿胖揍,没事,过年嘛。只是有一个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那多不吉利。
北方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不好,所以北方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见,结交超级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长大了
年是超市里的拥挤
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
是天南地北的奔波
生活越来越好
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以前我们很期待过新年
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只有在春节
才能吃上、穿上期盼了一年的东西
但现在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我们的生活也随之
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了
▼
还保留着传统春节思想的人还有多少
我们以后的春节将变成什么样
过年一定是最重要的日子
过年了
记得回家
怀念过去的请点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赞求广告!!
“天津族”综合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记得那年你家过年的情景吗?有哪些难忘的回忆留言分享一下!
天津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