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棚户区拆迁年终大盘点,有你家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燕天津 ,作者津视
丁字沽:2018年12月,丁字沽平房片区启动棚改项目协商搬迁工作。这片破旧的棚户区位于红桥区与北辰区交界处,总面积12.13万平方米,共涉及6600户居民。不少老住户早已搬走了,如今多为租户,对他们来说,平房最大的优势就是租金低廉——每月三四百块钱就能租到一个单间,而在附近小区的老楼,租金基本都得翻倍。
随着丁字沽平房区的搬迁,已停工多年的京津快速路高架桥或将得以复工。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座高架桥从2008年之前就已经开工建设,然而由于丁字沽棚户区迟迟未拆迁,高架桥修了一半只能停工,在棚户区前形成“断头桥”,中间约有一公里桥段至今未能修建。经过近十年的闲置,高架桥部分桥面已经开裂,桥身长满杂草,护栏锈迹斑斑。
近年来,随着棉三纺织厂改造为棉3创意街区,与新街区仅一墙之隔的郑庄子更显破败。对于居民来说,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老家,并不容易。2018年春节过后,仍未搬迁的居民家门前还挂着灯笼和吊钱,更多的平房则已被推平。一位奶奶带着她的狗,徘徊在郑庄子街头。
谦德庄:旧时,天津流传着这样的童谣:“拾毛褴的背大筐,一背背到谦德庄,谦德庄,万德里,扎小辫儿的不讲理……”描绘了谦德庄这个地方的特色:鱼龙混杂、世相万千,各色人等聚集。20世纪末,河西区全面改造谦德庄,矮屋平房基本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高层小区。往昔的谦德庄成为历史,只在绍兴道地段,仍存留着一片平房。2018年,河西区将这片棚户区列入改造计划,让老天津人不禁感慨:“最后的谦德庄也要拆了。”
根据河西区2018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绍兴道平房总建筑面积12780平方米。拆迁前,棚户区内的居民大部分为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条件简陋。以前的天津流量仪表厂,曾是这片地区最高的建筑之一。在顶层的职工活动室,一面绿墙,一张长凳,保留着当年的印迹,上世纪80年代的锦旗依旧挂在墙上,只是早已褪了颜色。
铃铛阁:2018年初,一篇怀念天津老胡同的文章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文章里写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胡同的结,或许是被胡同的新鲜和文艺气息吸引,又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种在心里的印记……”文中所提到的,正是位于红桥区铃铛阁地区的老胡同。雪后初晴,已经拆迁的空地上积满白雪,树影斑驳,让人难以相信,这地方就处在天津市中心。
在一片已经拆除的平房,大片绿色编织网盖在废墟上,以防止尘土飞扬。一根自来水管从废墟中伸出来,扎在铁柱上固定住,形成一个十字架,管口不停滴着水。还未搬走的居民,就提着水桶来到这里接水。
大直沽:2017年,河东区大直沽地区的平房拆迁,当地曾经最有名的电影院之一的大直沽影院也在其中。1956年,原来的“新民戏院”改建为“大直沽影戏院”。1979年春节,影戏院因火灾被毁,1986年重建,更名为“大直沽影院”。1990年经过装修改造以后,其放映与服务质量提高,营业收入上升,还被市里批准为“特级电影院”。
东宿舍:位于河东区的东宿舍,原为天津国棉一厂的职工宿舍,因地处其东面而得名。与周边沿海河修建的道路和民房不同,东宿舍片区的平房和巷陌是正南正北布局,颇显“特立独行”。2017年3月,河东区启动东宿舍、东孙台“双东”棚改项目,房屋总面积8.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居民3000余户。
曾经居住在这里住户描述,东宿舍平房的住宿条件可是简陋到极致,屋顶经常漏雨,下大雨的时候,积水甚至从胡同倒灌进屋里,“这哪是‘生活’啊?这只是‘活着’!”但唯一的好处就是房租便宜——每月只要350元左右。早在20年前,东宿舍的老住户就开始纷纷搬出去了,后来都是外来工租房的居多。
时隔4年再次来到西于庄,这里仿佛成了一片绿油油的“田野”。被推平的房屋废墟,掩盖在编织网之下,仅剩的数十处房屋,孤立在这片绿色荒原上。“我们是家里有百岁老人,实在挪不动,只好拖着。”一户仍未搬迁的居民这样说,“不过看这意思也快了。”2018年,红桥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全区第一大事,而西于庄棚户区的清片行动则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
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西于庄以西五公里处,和苑安置房项目的第一批住户拿到了房门钥匙。根据资料,这片西于庄棚户区改造的定向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可解决近90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满足近3万人的居住需求。从低矮平房搬入高层住宅,住户们最能感受到城市的变迁。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目睹更多棚户区的消失,一起远去的,还有一代人的记忆。
点赞又改到右下角了
拜托各位读完了,
去点个赞吧!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赞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赞求广告!!
“天津族”转载自大燕天津,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天津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