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措施的加持下
南宁的夜间经济如虎添翼
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你是否知道
这些夜市小摊的小故事
也展示了邕城人奋斗的样子
▲人来人往,充满烟火气的富兴街便民夜市。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25岁的蒋坤霖和25岁的钟玉华结婚才一个多月,但两人在南宁市仙葫富兴街便民夜市经营关东煮已有一年多时间。在做这个行业之前,他们是培训机构的编程培训老师。
▲蒋坤霖和钟玉华一起为顾客挑选关东煮。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蒋坤霖是梧州人,钟玉华是玉林人,他们在南宁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同时进入培训机构工作。做编程老师时,每人每月收入五六千元。后来培训市场有了变化,就考虑转行。因为居住在仙葫,看到仙葫夜市非常热闹,便决定去夜市做美食。
▲蒋坤霖和老顾客聊起家常。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现在我们每个月有两三万元的营收,除去摊租和原料成本,利润还算可观。”虽然摆摊辛苦,但是不错的收入是吸引蒋坤霖和钟玉华转行的原因之一。
▲钟玉华在后方准备食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今年2月,来自中国台湾的马哥夫妇和其他摊贩们搬迁到中山路万象汇附近的临时过渡安置点,今年是马哥来南宁生活的第13个年头。
▲王肇巩和爱人边制作蚵仔煎边跟顾客聊天。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2008年,马哥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来自玉林的妻子,两人喜结良缘,一同来到南宁生活。2010年,夫妻二人在中山路夜市支起一辆美食小餐车,开始做起了蚵仔煎、三杯鸡等小吃生意。
▲王肇巩的爱人正在制作蚵仔煎。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马哥夫妇也曾尝试过到西关路夜市、台湾街附近摆摊经营。在南宁辗转多地后,今年2月,夫妻俩选择回到中山路这条熟悉的巷口。马哥说,蚵仔煎重回中山路是老食客们的心愿,夫妇俩怀着对中山路老街的不舍情感,再次回到了这里。
▲李荣豪(左)、杜昱达(中)、梁倡晋(右)三人合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不错哦,竟然卖了这么多!”3月4日,杜昱达、李荣豪、梁倡晋三人在南宁高新星光夜市摆摊的第一晚,靠卖臭豆腐、铁板烧等夜宵获得了1400多元的营收,这让他们非常开心。
▲梁倡晋负责铁板烧店的经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我有摆夜市摊的经验,他们两个想创业,我就带着他们两个入行。”来自河北邢台、今年30岁的杜昱达告诉记者,他之前在老家学做烧烤,去年曾在钦州开店,与18岁的李荣豪、梁倡晋相识,三人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于是成了朋友。
▲李荣豪在摊位炸臭豆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李荣豪、梁倡晋既是老乡、同学,也是发小。高中学业完成后,两人就和杜昱达来到南宁创业,投资款主要是杜昱达出的,其他两人以人力成本入股,三人按比例分成。李荣豪、梁倡晋表示,以后赚到了钱,还可以去进修,提升学历和能力,以便有更大的发展。
▲罗阿姆制作的酸嘢深得顾客喜爱。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平西夜市是南宁市江南区的老牌夜市,70岁的罗阿姆在夜市里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酸嘢摊,见证了平西夜市20年来的变化。
▲罗阿姆正在制作酸嘢。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2003年,罗阿姆和丈夫在平西夜市经营水果生意,刚上市的李果酸涩且脆生,罗阿姆用板子将李果夹爆,倒入陆川老家特制的酱料蘸水,大受食客好评。于是,夫妻俩开始做起手夹李果的酸嘢摊生意,并搭配当季的新鲜水果一起售卖。
▲酸嘢摊上顾客如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3月正是李果陆续上市的季节。每天下午5时许,罗阿姆和子女们便忙碌起来。罗阿姆的女儿钟小玲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平西夜市的客流量突然多了起来,来往的食客络绎不绝,现在全家上下十几口人都来帮忙打理酸嘢摊。“母亲经营的酸嘢小摊,如今支撑起全家的生活,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
夜幕下的邕城格外迷人
流动的烟火味撩动人们的心
夜市摊位点亮我们的生活
留言区说说
你最喜欢南宁的哪个夜市吧
编辑丨李靖云
校对丨胡来彦责编丨唐海波
审核丨佘鸿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微生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