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自动化人才?

2017-03-12 Gkong 工控头条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未来的人才,跨界融合更是非常重要,我想当中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有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式去向前发展。——中华工控网总编杨志强



  2017年3月1日,在广州国际自动化展(SIAF)同期,展会主办方广州光亚法兰克福联合中华工控网、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组织了一次《对话隐形冠军》论坛,邀请了菲尼克斯电气杜品圣博士、贝加莱中国肖维荣总经理和倍福中国梁力强总经理同台巅峰对话,嘉宾分享了德国制造业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培养自动化人才等心得,也对IT与自动化关系、控制技术路线等话题大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对话由中华工控网总编杨志强主持,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文连载。


  前三期的《对话隐形冠军》连载,我们谈到了德国制造业对我们的启示(连载 | 对话隐形冠军(1):德国制造业给我们什么启示?),也谈到了在工业4.0热潮中,IT和自动化谁是主角(连载 | 对话隐形冠军(2) IT和自动化谁是主角?)以及基于PC控制与 PLC技术路线到底谁会代表未来的方向(观点 | 基于PC控制 与 PLC谁是未来的方向?)。最后一期,我们和大家聊聊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自动化人才。




主持人:在刚才技术路线对话环节,肖博士回忆了20年前刚把贝加莱带到中国时遇到的难题,就是人才奇缺。肖博士也把我关心的一个话题引出来了,就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面向未来的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肖博士:我本人也是跟大学的联系比较多,也是有大学情结。我回国以后在山东大学和西北工大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也在两个大学的所在地建立了分公司。


  实际上我们业界现在面临一个问题: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方面对接是有问题的。我们当时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你看关于PLC的书,它大部分都是在介绍指令表、梯形图这些简单的编程方式,我是比较反对用PLC来简单地定义我们的产品的概念,因为它现在已经完全脱离原来的那个可编程逻辑的概念,而我们的大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包括现在他们用的关于自动化的书籍离现实差距十五年。这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贝加莱学界联盟的原因。第一我们要做的是就是把最新的东西放到学生面前,做一个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去尝试,犯错误不要紧,我们还负责给实验室及时更新。第二,让大学的教授和学生获得最新的东西,让他们学校之间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机会相互交流,我们还有一个网站让他们交流关于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对大学的培训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内部的培训、客户的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基础培训,然后是高级培训,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EC工程师宿营的培训。工程师宿营的培训就是在职的四个月里把工控界遇到的运动控制、温度控制、液压控制、气动控制等等所有这些集中在一起 ,让你四个月全部摸遍,要求你必须按照标准规范性地合作去做工作,考察你的团队合作精神,然后去打分。这是增加工程师培养效率的一种模式。


  我本人还在大学任一些职务,要求我的学生去贝加莱、去客户那里学习,加强学界和企业的联系。我觉得教育问题实际上从学校开始,特别是职业教育,确实很重要,我们业界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支持。


  我觉得培训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时候我们的人会被竞争对手以很高的成本挖去(笑),这是业界很常见的问题,所以你如果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培训体系,那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杜博士:人才培养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做的坚持。这一点,菲尼克斯有六十多年的经验,一直在进行人才培养,最近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德国最大的培训中心。


  我们的理念就是工业变革,教育在先,人才在先。所以我们培养的人不仅是为原来的技术服务,也要为先进的技术服务,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严重地脱节。这就又说到了在什么样的工业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它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是师傅带徒弟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手工流水线的时候,它需要的人才是技术操作性的工人;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它需要操作工、技师、应用型人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不是给你几个PLC去编程序,我们需要创新的人才。那我们需要创新的方法来培养创新的人才,这是我们一直考虑的事情。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来培养创新的人才呢?需要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生产制造模式的改变。生产制造 模式是什么东西?它是链条,从进料到加工,从组装到包装、打印、测试、入库,这个产业链,这时候我们应该给学生是个什么样的影响呢?怎样使他进入到工厂里边,可以指导工厂进行技术的改革、指导工厂做工业4.0,你要给他什么样的概念呢?所以我们自己在职业教育方面提出新的改革。


  在这几年我们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工业教育4.0”的概念,在学校里你就能感受工业4.0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学校里你就能学到工业4.0今后需要的技术。而在学校里就会建立新的体系来做这件事,而不是一个自动化控制器就能做这件事,不是机械制造就能做这件事,也不是一个IT就能做到这件事。我们现在建立的是一个整合体,在这当中你不仅能学到自动化技术,你也可以学到机械设计技术,可以学到IT技术,否则的话你的自动化技术再好也没有用,你就没办法提高效率,没办法降低成本,没办法提高协作,这些东西你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怎么样有机结合这些东西呢?我们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跟原来的实验室又不一样了,这个载体就是跟工厂实际相适应的一个生产线,它能让大家知道工厂上料、生产加工、组装、测试、包装等有这样一个整体概念:我学的东西起什么作用?怎么能够编程提高整个流水线的效率?所以我们这几年跟十几个合作院校建立起实验中心,实验装置跟原来是不一样的,它是仿真生产制造模式的一个装置。我们在其中建立了四大基地:科研基地、培训基地、创新基地、还有一个项目管理基地,然后才能达到工业4.0的要求。不然如果我们还是像原来培养工业3.0人才来那样培养的话,那我们到了企业工作之后,你可以做事但是你升不了官是吧?(笑)我们的想法就是让你进入到企业后,能够带动企业进入到工业4.0,这样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所以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不断地推进,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


  当然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工业2.0呀补课,工业3.0要普及,所以我们要进行完整的培训,从元件到系统到方法。一个工人他到工厂的第一件事是安装调试布线,第二个是你要懂系统,系统工艺结合才能提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而不是原来的简单的点和面的概念。贝加莱有学界合作群,菲尼克斯有教育联盟,倍福梁总对教育也非常关心,我们相信今后我们几家可以联合起来一起搞大奖赛、一起做教育群,抛开个人利益,符合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学生到企业去不是他能决定用什么技术的,我们培养学生不光是培养技术而是一种方法,这很重要。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要重视的地方。现在我到学校里边最反感的一句话,学校说“你送我东西,我来帮你培养人才,今后我们的学生到社会上都宣传你的产品”,没这回事。产品的竞争能力不在于这个学生而在于市场的影响,所以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培养方法,怎么样才能为社会造利益。


主持人:我发现今天到会的三家走在行业前列的技术型企业都对工程师有非常高的要求。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未来的人才,跨界融合更是非常重要,我想当中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有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式去向前发展。感谢各位参与此次“对话隐形冠军”论坛!


   全文完  



(以下仅代表嘉宾观点,欢迎在微信文章后留言,或者与主编邮件探讨:yang@gkong.com)


连载回顾:

连载 | 对话隐形冠军(1):德国制造业给我们什么启示?

连载 | 对话隐形冠军(2) IT和自动化谁是主角?

观点 | 基于PC控制 与 PLC谁是未来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