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工控工程师快速成长的六点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工控百家谈 Author 我爱工控
工控参考
关注工控自动化大事小事
本文作者是一位来自咱自动化头部企业的大神,长期从事自动化技术服务,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技术、深厚的自动化产品应用功底和丰富的现场问题处理经验。
全栈工程师是IT的热词,是指掌握多种技能,并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延伸到工控自动化行业中也是一样,有的工程师知识面广但是不深;有的工程师知识面深但是不广。就像田径场的的全能选手和专项选手,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赛场。
全能工程师适合一些小的OEM设备的开发,例如定位控制,包括PLC、驱动和HMI;
专项工程师更适合一些多人合作,专业性强的大项目的开发,例如钢厂项目,有强电、弱电,有简单的HMI和复杂的数据库以及控制对象的建模等。
在我看来,一个自动化的小白成为什么样的工程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快速、显著的成长!因为前期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痛苦的磨练,后期只是工作的需求才会划分专业和全能,就跟大学的学习是一样的,前两年是基础课,后两年根据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课。有时全能与专项的界限又比较模糊,因为全能工程师可能有一两项是主项,而专项工程师又会以该项为中心扩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
好了,在成长之前先要了解一下自动化行业大概的知识体系(按产品划分):
1)PLC;
2)HMI;
3)驱动;
4)仪表以及通用的EMC。
PLC部分包括:系统架构、编程、通信、定位控制等。
HMI部分包括:操作面板、上位机、高级语言脚本开发等,再往上可以进入到MES以及IT层面了。
驱动部分包括:电机、交直流驱动(含伺服)等,通常又可以按照高低压进行划分。
仪表部分包括:故障安全、DCS、现场仪表等。
我认为工程师的快速成长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01 初始知识的积累和扩张
以某一知识点为起点,然后以这个点为中心进行积累和扩张。如果你第一个项目是PLC的一部分,那么就以PLC为中心点进行扩张,例如与PLC相关的制图,包括控制原理图(有机会对比一下继电器控制的原理图)、电气元件的选型和参数的整定(电压电工知识)、I/O设备的选型、CPU的参数设置以及与外设的通信,例如MODBUSRTU、串口的轮询等。
02 留意潜在的知识点
有了起点后还需要用心和用脑,凡事多一份留心。前面所说的磨练和痛苦就在这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不但需要完成任务,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一些遇到的事情。
例如模拟量模块的选择,在与仪表匹配时,需要了解两线制和四线制的区别,如果不会可以在百度上查找。如果多一份留心,考虑一下在模块参数设置时为什么两线制不能设置量程范围是0~20毫安,而四线制模块可以这样设置?只需要大概了解,这样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会积累。
同样为什么有的现场建议使用两线制的仪表?有的现场建议使用电流信号而不使用电压信号?同样在编程时需要搞清楚程序的架构和元素,例如多种定时器,我们需要选择哪一个?有没有背景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不留意,成长的时间就会变长。
03 制定学习计划
在成长的这段时间还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一个短期的规划,例如每天需要学习多长时间?学习哪些东西?
我的建议是一定以开始的起点为中心进行扩展,例如PLC不同的通信、PLC高级功能的使用以及与高级应用相关的IT高级编程。
其实最简单的计划就是PLC的编程手册,按页数进行划分,如果搞明白这些也相当不容易了。
要学就必须学会,一知半解的,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忘了,不会的东西可以先记录,可能全看完了就迎刃而解了。最好不要学习与项目无关的东西(不建议),学而不用很容易忘记。
04 做好学习笔记
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随时记录,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第一,忘了的时候可以回看,第二,也可以作为以后发表期刊或者论文的重要材料。
05 融会贯通
知识都是相通的,有时学了几门知识后,不能说大彻大悟,也可以说是融会贯通。例如天线效应,在EMC中大多数需要禁止,在无线通信中又需要增强。
06 交流
最后一点是需要多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验证自己学习的成果,纠正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理念(这点非常重要,可能会被带偏)。
好了,这么努力怎能没有好的结果?无论成为专项工程师还是全能工程师又如何?专项工程师也不是孤零零的某一点很深,其它点就弱,也可能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全能工程师了。
❒ 版权提示:本文为“工控百家谈”公众号独家撰文,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微信公众号获得授权。如需投稿请联系微信号:QQ1721078
协作机器人成为行业新宠,中国市场是必争地
工控周刊44期 | 你眼中未来十年将出现哪些新事物或场景?耄耋之年老部长谈|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在哪里?传统机器人还是协作机器人:选哪个?人社部拟发布16个新职业,看看是否与你相关?2019最后一个月,工控自动化圈什么事值得被记录
报告 | 我国工控市场将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梁智斌:我在国外亲历的一次工业安全事故
ARC报告:ABB连续20年引领DCS市场智能制造如何补齐人才缺口
制造业仓促“智能化” 警惕“反噬”风险两大机床龙头被重组,中国机床产业到了“生死关口”
10~11月机器人数据发布,工业机器人复苏了?
圆满收官!2019华南智能制造论坛深圳站顺利落幕
霍尼韦尔收购自动化智能可视气体监控解决方案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