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日纪录片 含泪活着.泣きながら生きて.2006 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在日本打工15年,他只和妻女见过一次面

纪录片《含泪活着》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

付出绝不是随便出点力那么简单。有时候,付出意味着整整一生。下文中的父亲,用15年的坚持改变了家族命运。朱镕基也曾给出评价:“深受感动”。



该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整整十年,张丽玲克服重重困难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将对亲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坚忍不拔,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


纪录片《含泪活着》,历时十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上海三地拍摄而成,据张丽玲介绍说,这部纪录片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结篇,也将是她亲自拍摄的最后一部纪录片。


为了纪录片的顺利完成,以张丽玲为首的制作队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摄制组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拍摄时经常和主人公一起风餐露宿,在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仅是拍摄的素材带就多达500多盘。在后期制作时,张丽玲等摄制组成员,经常住在编辑室,加班加点,甚至是熬夜进行纪录片的剪辑。



导演简介


张丽玲于1989年赴日本留学。现任大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在日本落地播出事业。


基于对日本社会及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的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从1995年开始,张丽玲自费拍摄记录留日学子和华人奋斗历程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这部十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在中日两国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并在中国和日本掀起了空前的感动大潮。2000年5月5日,这部系列记录片中的《小留学生》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首度播出,就获得了24%的收视率,这是富士电视台同时段取得的最高收视率。《小留学生》的播出,在日本主流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长篇报道。2001 年,《小留学生》荣获被誉为日本奥斯卡的“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策划”和“最佳纪录片”两项桂冠。这是这个奖项自建立以来首次由华人制作的电视作品获此殊荣。此片还获得“日本映画摄影监督协会特别奖”等知名奖项。


她拍摄的《含泪活着》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再次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2009年,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这也是曾被日本社会视为犯罪高发人群的“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第一次成为日本银幕的主人公。11月28日,未经任何宣传攻势的《含泪活着》低调上映却引发极大轰动,场场爆满。纷至沓来的观众迫使影院将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了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原定只在东京上映的计划也因不断涌来的邀请而延伸至千叶、广岛、岛根、九州……

在拍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同时,张丽玲也在为CCTV大富频道在日本的运营奔波忙碌,将CCTV-4套的电视节目通过日本最大的数字卫星电视与中国同步,24小时播出。这项工作为加强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父亲:丁尚彪




看点一:感动日本,赚足大家的眼泪

《含泪活着》并不是什么大制作的重磅影片,没有巨星加盟、没有华丽场景、更没有特技打造,主角只是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平凡小人物,但就是这位普通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整个日本,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有人说这部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终于在美国和家人团聚,告别了那段含泪的留日生活。


1989年

已经35岁的他揣着借来的42万日元学费

去了日本

就读于北海道偏远山区的一所语言学校

看点二:张丽玲的收山之作

这部纪录片是华人导演张丽玲《我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的收山之作,它凝聚了张丽玲和摄制组10年的心血。十年间,他们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天各一方的生活。就像张丽玲导演所说的,他们只是想把来自生活的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感动,得到很多勇气和力量。

看点三:曾创全日本最高收视记录

该片2006年曾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一举创系当时全日本最高收视记录。2009年,当主创者张丽玲都已渐渐淡忘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中村俊喜却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正因就业而苦恼的中村始终想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当他偶然在网络上看完这部《含泪活着》之后,内心豁然开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怀着这个想法,22岁的中村开始独自游说电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笔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帮助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从2009年11月底上映起,这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电影,几乎场场爆满,由于观众数量大大超过预计人数,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



4社会影响

评价


《含泪活着》播出后曾受到了日本电视界的广泛关注。日本纪录片知名制作人横山隆晴表示,在日本主流频道以配字幕的方式播放外国语纪录片,并且是在黄金时段,这在日本电视界是破天荒的事情。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一位21岁的男性大学生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电影!现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我即将毕业,联系了许多公司但都没成功,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情绪非常低落。但《含泪活着》让我改变了想法,给了我真正的勇气,我会振作起来!”

一位42岁双眼哭得通红的女性观众激动地说:“我是张丽玲纪录片的粉丝,她的每部作品都让我深受感动。今天我带全家来看《含泪活着》,边看边流泪,不过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温暖的泪,心灵像被洗过一样,激励我更加热爱珍惜生活,这就是张丽玲纪录片的魅力。她用十年时间拍摄的《含泪活着》,主人公对人生和家庭的热爱,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再次感悟到中国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学习。我将介绍朋友们都来看。”

一位49岁的中年男性:“五个月前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家庭和心里压力很大,我甚至产生过人间蒸发等极端念头。《含泪活着》给我的震动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简直无法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和父亲。在我人生中最苦闷绝望时遇到《含泪活着》这个电影是我的幸运,给了我希望和目标!我向主人公和制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观感


影院大厅里,《含泪活着》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

“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51岁男性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46岁男性

贴满观后感的影片海报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31岁男性

“这个纪录片应该成为小学、中学的德育教材。” ——38岁女性

“边看眼前边浮现出父母的身影,泪流不止。我父母因战争而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他们连节假日都不休息拼命工作挣钱,供我和哥哥上医科大学。这个纪录片使我对父母充满感激并感悟到自己的责任。希望母和哥哥也能看到这部难得的好片。” ——38岁男性

“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如此世代相传。”

——27岁女性

“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 ——53岁女性

“深受感动。我离开父母有10年了。有许多相同感受。再次怀念家人的情感。我想今天就给家人打电话。” ——29岁女性

“令人心情沉重的剧情。我自问能否成为真正的母亲。” ——37岁女性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 ——62岁女性

“这个纪录片使我的人生观改变了。” ——20岁女性

“这是一部能够洗刷心灵污垢的充满力量的作品。” ——33岁男性

综述


《含泪活着》等张丽玲的系列纪录片关注人生命运,不仅是纪录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书,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纪录片录了下来,遇到困惑时拿出来看,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答案。张丽玲和她的同伴用十几年心血制作的这个系列纪录片称得上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和瑰宝。


-THE END-

原文链接观看视频


在公众号中回复关键字获得更多信息

本文关键字

含泪活着




防失联及入交流群 扫码或加 lovedoc2000 

前次推送(2018/5/26)

中国纪录片 靖国神社.Yasukuni.2008 李缨作品 拍摄八年的记录电影,彻底透视靖国神社的秘密

中国纪录片 掩埋.Buried.2009

一篇文章和七分钟视频带你了解整个西方音乐史


上月推送(2018/4)

201804推送专辑


 最近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