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岭风物丨温岭这碗海鲜索面有多特别?礼节里藏着一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温岭发布 2023-08-23




北风起,索面长。

节气总是提醒我们,

要关注季节变化带来的风物。

霜降一过,天气渐凉,

在温岭箬山一带,

做索面吃索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




索面










01

“盐是面的骨”

明代《宋氏养生部》中记载:索面,用面调盐水为小剂。


手工索面的制作是一项繁复的工程。面粉和水的一见钟情,盐的调和是关键。倘若加盐偏多,会削弱面团弹性;倘若盐分不够,面团软塌,失了筋道。有经验的做面人都说“盐是面的骨”。经过双掌无数次的揉搓挤压后,面团逐渐变得光滑软和。这时,进入长达数小时的发酵、醒面。再次擀压后,放到面板上切成长条,大约手指般粗细。

如果说和面、揉面、切面是宏大叙事中的序曲,那么绕面就是华丽的铺排。在东兴村上街路,我有幸目睹。这是一家夫妻两人经营的家庭作坊。郭师傅说,祖上从闽南迁过来,人少力薄家贫,没有财力置船出海,在陌生的土地上,祖先用苦力和智慧安顿家人,以加工索面养家糊口。郭师傅夫妇从事手工索面加工已经30多年,他是第六代传人。


说话间,夫妻俩竖起顶端安着四方木头的面架。木头上有两个圆孔,相距约20厘米,用来插长达1米的箬竿。女人不慌不忙地坐下去,右手固定面头,神情专注,双手上下翻飞,交替把面缠在面筷上。绕30圈左右,面筷已到末端。绕好的面,如新梳的麻花辫一般齐整。


拉面,是最有技术讲究的活,对耐心和力度要求很高。郭师傅自己动手,“这活,要有技巧。”用力太猛,面条容易断开;力道太小,面条抻不开;用力不均匀,面条成形不规则。


只见他站起,前后脚略错开,手指间各夹一根面筷,先用力向后扯,拉到一定长度略停顿。


再看郭师傅一举手一投足,气息匀畅,动作缓慢,带着劳作的郑重,也是对一麦一粟的尊重。虽然没有了生活的重负,但他始终以温和的秉性对待这一项手艺。此时,他的眼里无别物,心里无别事,手里的一架面就是全部。略停顿放松后,再用力拉扯。重复多次,面条已被拉成五六米长。郭师傅轻舒臂,顺手一抖,抛出一圈弧线。几十个面筷轮流拉完,还得用一根竹竿从中间穿过,依次将面分开,以防粘连。


毕竟入冬了,太阳早已收起凌厉的光线。正是午后,橘红色的光芒穿过层层叠叠的石屋,倾泻在面架上。面条垂下来,扭着纤细的腰身。丝丝缕缕的线条,映衬着经年石屋的斑驳黄,裹在橙黄色的光晕里。深厚的麦香气,那种经过阳光晾晒才有的香气,在缭绕。


  千丝万缕的索面,制作过程有些繁琐。

02
美味的交响曲

煮索面,颇有点讲究。食盐,尽量少放甚至不放。而姜粉蛋是不能缺的。将生姜剁碎,炒焙成姜粉,混合在蛋液中搅拌,再入油锅煎成蛋饼。肉丝、香菇干、虾干、金针、墨鱼干,一层一层冒出尖。土黄的蛋饼,通红的虾干,油绿的小菜,蛤蜊黄褐色的外壳中微吐出软软的肉尖,中间隐着索面小巧的身姿,简直是美人戴了金步摇,皮肤白皙又芬芳飘忽,惹人馋津四溢。


再看端出索面的阿妈,将长辫在头顶盘成圆髻,插上银簪,罩着发网。我才恍然大悟,索面的风流,始于材料,展于形式,终于审美和品质。


我有很多在外地吃面的经历。滚烫的菜油浇在厚厚的辣椒酱和花椒粉上,热油沸腾中捞出几根宽面条,好像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油泼面总有喧宾夺主之嫌。葱蒜红油和煮得蔫的豆芽一拌,即成凉面,一眼可以望到盆底的单薄,味道相当单调。但是,箬山索面带给我全新的味觉体验。


“吃面前,一定要先喝口汤”,阿妈在一旁提醒。初入口,那微微的辣意,是平静的,也是节制的,是冷不防的朔风中绽放的烟火,“啪”,在心里小小地暖一下。喝汤,嚼蛋,全身热腾腾的。剔开虾、蛤蜊,那鲜香,就像春林间黄鹂的啼叫一样,清亮,有呼应。“呼啦”一箸索面,那面是糯软的,根本不需要劳驾牙齿。响亮地打个饱嗝,感觉山河岁月都在口腹之中了。这是美味的交响曲。箬山索面注重佐料的搭配以及口味的变化,也是渔区物产丰富的佐证。


03
传递爱的媒介

宋人有诗:“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食物是激励人的最直接方式,一碗配了鲜嫩蒌蒿的面条能让旅人喜出望外。在箬山,索面也是传递爱的最好媒介。


坐月子,索面是主食,产妇心平气和地修复生产消耗的元气。遇到老人寿辰,得烧索面,老人心安理得地接受长寿的祝福。来客人,索面是点心,客人理所当然地享受隆重的招待。


那些从渔村走出,涌向城镇的人,接触到更广阔多元的食物,大名鼎鼎的披萨、意面,难免有很多挑剔。他们的味蕾仍旧沉浸在故乡的记忆里。“吃一碗姜汁索面”的念头,常常像鱼一样地游过来,温软的唇,一下一下地啄。“箬山人嘛,最喜欢吃索面”,在城里工作几十年的朋友说。唯有喝一口糊黏的汤,夹一筷入口即化的索面,游子们再一次牵住故乡的衣袂,感受到潮汐在身上漫过的节律。这是对故乡的信任,也是渔村赢得城市尊重的体面。


【征稿启事】

关于温岭,你了解多少?

这座城市似乎带着天然的标签:

阳光、海鲜、美食,以及说不完的故事。

时光的痕迹,

留在“藤岭腾半天,姆岭走半年”的民谣里,

留在老船木饱经沧桑的孔洞里,

留在贪吃街曾经飘散的烟火气里,

留在无数温岭人的记忆里、心尖上。

温岭发布开辟#温岭风物#专栏,

欢迎投稿(邮箱:w9900@qq.com),

我们愿和诸君一起捕捉这座城市的

每一抹缤纷色彩、每一种鲜甜味道、

每一个精彩故事。




//

近期热点

◆ 霸榜全国销冠11年,还俘获一众年轻人的心!温岭这家老牌名企都做了啥?

◆ 和超火的ChatGPT聊温岭,TA这么说……

◆ 降价60%!一天能卖上万斤!温岭贪吃鸠快冲!这种稀奇的大鱼旺发→

◆ 感动!3年来,为了照顾八旬独居邻居,她住进老人家里

◆ 初春体验卡到期!冷空气带着降温、大风、降水“三兄弟”来啦→


印象温岭

视频由市融媒体中心剪辑出品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了解更多信息


回复【就医查看温岭发热门诊名单回复【防护
查看健康防护指南回复【接种
查看温岭新冠疫苗接种点汇总信息回复【加强针
查看第二剂次加强针相关信息回复【温岭有意思
查看温岭吃喝玩乐相关信息回复【轻轨票价查看台州市域铁路S1线票价及优惠政策


-END-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赵佩蓉

图片丨赵佩蓉 徐伟杰 

视频丨徐伟杰 通讯员 叶海迪

编辑丨郑黎明 实习生 缪唯婷

校对丨程   丽

审核丨王军波 黄晓慧(女)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温岭发布的权威信息,将“温岭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