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转型,归根结底就是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在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规划建设一批水电、核电重大项目,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进一步落实扩大清洁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利用的规模、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天然气做为优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协同发展,也是我国能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现实选择。
专家表示,未来能源的发展,将形成多能互补协同供应的格局。2017年冬全国多地出现气源紧张局面,由于上游气源供应的预判不足、准备不够、执行不力、改革不顺,加之我国能源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管道不能互联互通,地下储气库容量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天然气短缺。因此,为避免国内大面积用气紧张,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已显示出其重要性。
“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转向能源技术的竞争,其中之一便是传统能源的清洁化,是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煤炭转向天然气,这也导致我国对天然气这个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表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已经从资源一代转向技术一代,从传统发展能源技术向绿色能源技术转变,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
潘教峰院长认为,未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将不再是煤炭、石油或天然气,而是太阳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将是中国的机遇。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国内抑制煤炭消费,光伏装机再创新高,年度新高可能超过55G瓦。
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部长 张凡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部长张凡认为,随着国内制造的扩产,未来5年内,企业在注重客户需求与利润投资等经营管理方式的情况下,对经营化生产有利润要求的光伏企业将出现爆涨式的发展。
钧石能源总经理温跃忠表示,我国发展太阳能技术已有10余年,技术方面在不断推进,围绕晶硅与薄膜这两个基本点向前突破,相信未来太阳能将变得更高效、更便宜。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史玉波
能源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先生表示,能源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了产业革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等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技术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张玉清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未来能源发展日益展现出共享特点,全产业链、全生态体系发展越来越需要从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去探索考察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们只有围绕未来能源中的资源禀赋,国家的配套政策等等,进行统筹规划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表示,随着近几年创新能源蓬勃发展,跨界融合不断推进,一个互联融通,清洁高效的能源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 汪集旸
“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之一,我国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稳居世界第一,对它的发展特别重视,国家能源局已把地热发展列进十三五能源规划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旸认为,地热作为地球的本土能源,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能源,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量,也是驱动整个地球发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国南方的供暖问题,以及制冷方面都有很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