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了!他见证佛山文艺发展,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首页

珠江商报 2019-11-02


昨日(10月14日),佛山文艺老兵任流的故事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首页,文章记录了任流从艺60年来,创作不辍,忙碌不停的艺术人生。



任流,60年来佛山文艺发展的见证者

他见证了哪些珍贵的史实?

我们一起看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深入工厂创作了《换牌》《师傅》等话剧,反映佛山工人积极参加工业大生产建设的奋斗故事,是新中国成立后佛山最早的原创优秀话剧之一;改革开放后,面对佛山城市发展,他一头扎进佛山深厚的文化土壤,创作出众多美术、歌曲、小说、戏剧等佳作,成为佛山少有的集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及作曲家为一身的多产文艺家。


他一直以来,他关注佛山文化事业发展,曾向政府提议献策“修建陈铁军雕塑”“重建通济桥”“恢复行通济民俗活动”等,同时他也是60年来佛山文艺发展的见证者。


任流在书房内翻阅资料。 


从艺60年来,任流创作不辍,忙碌不停。歌曲《朱紫街》刚举行完首发式,这位84岁的文艺家又进入了一个黄金创作期。他说:“我既然踏上了文艺之路,就要永远向前走,为百姓创作喜闻乐见的作品,是我作为时代文艺家肩负的担当和使命。”


激情岁月他为工人谱写奉献之歌


任流出生在通济桥附近的金鱼街,外婆家住在通济桥边,他的童年是在通济桥一带度过的。昔日桥上热闹的景象留在他幼小的记忆中,长辈邻里讲述的佛山传奇故事让他刻骨铭心,这些生活点滴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


从南海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流来到佛山市文化馆工作,从事美术创作及组织群众美术活动。1960年,佛山刚获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红旗市”的殊荣,任流便以这一主题创作了十二幅连环画《古镇春风》,讴歌了佛山百姓大搞环境卫生。这套连环画入选了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会,并在广州文化公园展览厅展出。


任流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关山月、黎雄才、潘鹤、胡一川等名师都曾向他授课。特别是迟轲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让任流受益匪浅,他提出的“美术、文学、戏剧或是音乐,无非是在诠释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它们之间是可以跨界融合……”这些话打开任流的思路,回来单位后,他潜心探索文艺理论,并以话剧为突破口创作出了多部佳作。


2019年9月29日,任流作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佛山市业余话剧团组建。任流创作的第一部话剧是《龙舟歌声》,叙述了一位佛山铸造工人以唱龙舟的形式,自编歌词赞颂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佛山新貌,话剧演出反响热烈,场场爆满。


任流组织了十人文艺宣传队,深入工厂、农村文艺演出。任流回忆道:“那时的我,忙碌而快乐,自己既要当编导又要客串演员,还要全盘考虑舞台效果,这种经历磨练自己,让我更加坚定要做时代的文艺尖兵,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这是我不悔的使命。”


正当全国人民争学大庆铁人精神时,任流和很多艺术家一样深入到基层,他前往佛山水泵厂体验了半年多的工人生活,创作出工人题材话剧《换牌》。故事讲述的是佛山某农机修配厂转型为专业农业机械厂,一群工人为四化建设忘我地工作……这部话剧演出后深受工农兵群众欢迎,一些地方领导组织干部群众观看,学习主人公精神,《南方日报》整版刊登了这部剧本。第二年,任流又推出了同为工人题材的话剧《师傅》,讲述了三代工人师傅同心协力,投入到大工业生产中,这部作品同样得到各界肯定,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将故事搬到连环画上,全国发行总量达到100万册。


立足时代背景,创作人民题材,是任流一直不曾停止的追求。十年前,任流根据亲戚提及的往事,创作了红色戏剧《佛山光华》。该剧讲述了1949年秋天光华电气公司发电厂工人连夜在火车站、中山路一带架电线装电灯,迎接解放军入城的真实事件。任流谈到,“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子,党送我读书,让我踏上文艺之路,我创作的每件作品都是紧跟时代前行,即使是历史题材,也要彰显时代精神,这样的作品才有灵魂和生命力!”


对此,佛山著名文艺评论家杨凡周评价道,任流的每一件作品深刻把握政治脉搏,紧攀文艺前沿,唱响时代旋律,在激发全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心民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催化剂作用。


歌颂巾帼英雄 他倡导建设铁军公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任流不断调整自己的文艺创作主题,红色题材以及通济桥题材成为他创作的两大主题。


1980年初,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开拍前,任流陪同电影剧组人员走访陈铁军的故居。电影播出后,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遗憾的是电影里没有交代陈铁军是佛山人,也没提及她故居情况……”此事激发了任流撰写陈铁军生平事迹的念头,他八次访问陈铁军的三嫂黄卿,不仅得到了丰富的素材,还发现了陈铁军的妹妹陈铁儿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烈士。


“陈铁军牺牲的第三年,地下党员陈铁儿和丈夫被反动派抓捕,被捕之时已是怀胎七个月,他们不泄漏一丝机密,敌人无法榨取任何情报后,陈铁儿丈夫被处决,出生仅12天的孩子被毒死,陈铁儿行刑之日是刚生下孩子第十五天。”任流动情地谈到,这对英雄姐妹只活了24岁,“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为我们铺起了通向和平、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所以我要把这段历史写出来!”


2019年9月29日,任流正在书房内修改文稿。


他写下不少赞美这对英雄姐妹的文艺作品,如散文《啊!风铃……》《陈铁军二三事》《陈铁军出席故乡盛会》,大型话剧《少年陈铁军》,还有脍炙人口的歌曲《佛山女儿》……均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1990年,国家评选全国100个最有影响的革命人物,陈铁军入选,佛山当时未有陈铁军的纪念性建筑物,时任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文联副主席的任流便提出筹建陈铁军雕像的建议。提案提交到市政府后,得到了重视,制作陈铁军雕像以及修建铁军公园被提上了市政府工作日程。


多年来,任流还写了区夏民、何香凝、区梦觉、谭竹山、宋维静等佛山女儿的故事。2010年,任流将这些描写优秀女性的文学作品结集成书。“她们是佛山女性的荣耀与楷模,尽管她们文化背景、身份职业不相同,但都彰显了佛山女性不朽的人文精神,也是佛山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们的信仰、气魄和情怀,依然值得今日的我们尊敬与学习。”任流说。


除巾帼英雄外,任流还关注到佛山各领域的英雄人物,搜集了大量文史资料,还采访过不少英雄的后人,写出了一篇篇反映跌打名医李广海勇救伤员、抗战烈士吴勤英勇抗敌、粤曲名伶邓曼薇痛斥日寇等英勇故事,并以文艺集《世代铭记》将之呈现在世人面前。


讲好佛山故事唱响佛山通济新风尚


任流一生倾情于本土文化的艺术创作,“行通济”也是他钟爱的题材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愫,令他有着割舍不断的通济情结,并为此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


“我第一部有关行通济的作品,是1963年创作的话剧《桥头相会》,写的是一对兄妹失散二十多年后在行通济重逢的故事。”任流说,行通济对每个佛山人来说是如此熟悉,格外亲切,所以当时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此后,任流继续创作了多部以通济桥为题材的传奇故事,如长篇小说《行通济》,文艺集《神奇通济桥》《通济传奇》《通济天下》等。最让佛山人熟知的则是《行通济》《通济大祝福》《风车转》《引财归家》《幸福家园》等歌曲,每逢春节佳节、行通济之日,歌曲便以主旋律形式广为传唱。


2019年9月29日,任流正在修改剧本。


任流谈到,佛山自古就有行善的传统,“通济和谐”传承数百年,行善的基因流淌在每一个佛山人的血液里。这些年他撰写了30多部相关主题作品,每部作品都贯穿和凝聚了“善”与“德”二字,也就是当下提倡的乐善精神。


2009年,他向佛山市委市政府建议“重建通济桥”和“恢复行通济民俗活动”,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基于他对佛山文化的贡献,市文联授予他“历史文化创作奖”。


退休后的任流坚持写作,每日都很忙碌,他保持着深夜写稿的习惯,从凌晨一点写到凌晨四点。老骥伏枥的他说:“自己又进入到文艺创作的黄金期。”近十年,正是任流文艺创作的又一个黄金十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国酒镇》,文艺集《风云姐妹》《通济天下》《别样精彩行通济》《佛山光华》《朱紫街传奇》,诗集《世代铭记》,大型话剧《通济天下》《少年冼星海》,大型粤剧《药王传奇》,大型电视连续剧《冲天小子康南海》(合作),DVD 专集《任流歌曲作品演唱会——唱响佛山故事》《星耀三江》《新时代行通济》等作品。


下阶段,任流将创作两部反映新时代佛山创建“博物馆之城”以及讴歌新时代石湾陶艺家工匠精神的两部话剧。任流说,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到今日,更丰富、更充满时代性,作为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家,他还将继续创作多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佳作。


来源:学习强国、佛山日报、佛山新闻网

推荐阅读
● 全民投票丨谁是顺德最会做菜的“巧厨娘”,由你来定!● 5折!5折!即日起至周五,欢乐海岸PLUS欢乐时光主题公园全线5折!● 郭文海到大良五沙、伦教新塘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村级工业园改造和乡村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