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睇顺德丨记录顺德超30年,他用镜头留下顺德每个平凡而高光的时刻

珠江商报 2020-01-31


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30多年来,顺德从片片桑基鱼塘逐渐发展成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的顺德,这里有敢为天下先的拼搏和奋进,也有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有岭南水乡的恬静和悠闲。在这片宜商宜居的热土,有人选择用镜头记录顺德的时代变迁,留住顺德每个平凡而高光的时刻。


点击下方视频

观看伍学文用镜头记录顺德的故事↓



伍学文

顺德勒流人

顺德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从记录生活,到记录顺德


“那时候没钱买相机,我们都是要存零花钱,买菲林,到照相馆租用相机。”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拍摄的伍学文回忆起最初接触摄影的艰难日子,眼里满是喜悦。“当初我们没有摄影这个概念,想的就是拍下一些生活的片段,譬如跟同学一起去西樵山骑单车,玩完之后拍张照片留念。”伍学文与摄影结缘于记录生活,可他没想到的是,摄影最后成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翻开伍学文与其他摄影爱好者合著的《顺德风》摄影集,仿佛进入了顺德变迁的时间轴。“拍摄中会涉及很多元素,例如衣着、交通工具、道路、建筑等,一两年可能不明显,但是经历了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跨度,变化就会十分明显。摄影人的相机就像是画家的画笔,记录着时代的变化。”

2002年摄 105国道新滘路口


谈起2002年拍下的105国道新滘路口,伍学文颇有感概,“当时这里还没有跨线桥,而作为大良主城区的入口,这个大花坛是漂亮而壮观的门面。”而随着道路快速化改造,105国道新滘路口也焕发新颜,双向六车道的跨线桥雄伟伫立,逢上下班必堵的状况得到改善。



除了日新月异的交通路网变迁,伍学文镜头下的顺德也不乏厚重的传统历史文化。“无论怎样拍摄记录,最终还是要记录家乡。顺德民风淳朴,也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祠堂、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镬耳屋、龙母诞游龙、晒香云纱、粤曲曲艺社...讲起自己拍摄的题材,伍学文如数家珍。

1999年摄 晒香云纱

2002年摄 鱼塘丰收


一如既往地做顺德的记录者


“以前我的母亲月工资仅有20元,小孩子还有吃不饱的时候,而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衣着、交通、医疗等等,变化有目共睹。”伍学文回忆到,小时候路上少有汽车、摩托车,他骑着自行车走过满是砂石的路面,从勒流到大良,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而在生活不太富裕的年代,摄影也是一项奢侈的爱好,他存了一年的工资才买上了一套心爱的胶片相机。

2002年摄 顺德乐从

2002年摄 顺德马岗渔民


杏坛龙母诞游龙


在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里,伍学文积累了自己的一套“摄影经”。“摄影最终还是要讲究系统性,而我生活的地方——顺德,就是一个绝佳的拍摄地点,我可以不断地拍,经过就拍。”地缘的亲近性让伍学文能有更多机会不断反思、雕琢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地方很难沉下去拍摄,而在顺德,什么时候游龙我都一清二楚,第一次拍不好会总结感悟,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拍摄就能有更好的效果。”伍学文强调,没有对事件的深刻认识,很难拍摄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而每次的拍摄他也收获了新的友谊,“我拍香云纱的时候,老板每天都看见我在拍,之后就放心让我随意拍了,我拍完再回赠本书给他,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2003年摄 大良步行街

顺德公安在德胜广场阅警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德的城市景观也从桑基鱼塘慢慢演变成更多的写字楼、商圈、公园等,居民的悠闲娱乐生活也更加丰富。在伍学文的影像里,既承载着顺德的历史记忆,也诉说着顺德锐意前行的城市发展。伍学文说:“我会一如既往地做顺德的记录者,用镜头留下顺德每个平凡而又高光的时刻。”

2001年摄 顺峰山下



来源/珠江商报记者 李健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珠江商报记者 梁淑婷

编辑/李健晴




推荐阅读

● 顺德区领导到市纪法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重温入党誓词

● 全国“初雪”地图出炉,顺德人:雪是什么,能吃的吗?

● 招会计啦!风里雨里,有一份双休的工作在等你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