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苗颖《硬核数据排毒》香港M+博物馆首个数码委任项目发布

没顶画廊 2019-05-27


没顶画廊即将于11月6日呈现苗颖个展“他山之石”,展览围绕艺术家的概念品牌“HDD(Hardcore Digital Detox)”展开,而这个品牌的网站《硬核数据排毒》则是M+一系列数码委约项目的首件作品,于“M+ 故事”的互动展馆展出。



M+ 希望通过这系列项目在视觉文化与科技交会之处,探索别具创意的网上实践。在这一项目的发布之际, 作为M+的流动影像策展人,Ulanda Blair 为此件作品的推出撰写了文章。

独角兽之岛

自古以来,神话中的独角兽普遍以尊贵的白马形象出现,额前长有螺旋角。而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和科技领域,所谓独角兽是指市值估计逾十亿美元的初创私营企业。这些独角兽公司目前数过百家,许多这些公司所经营的网站和流动应用程式,可说主宰了国际媒体生态,而这令包括中国艺术家苗颖在内的人感到狡猾阴险。苗颖最新的互联网创作项目《硬核数据排毒》(2018年),在数码空间中作出别具创意的干预,以玩味方式从互联网体制内对抗“独角兽”的网上霸权。


www.hardcoredigitaldetox.com


《硬核数据排毒》是苗颖著名的创作项目《亲特网+》(2016年)的姐妹作,以相近的方式,占据中国内地限制封锁的互联网空间,即被俗称为“中式互联网”空白的位置。在艺术家眼中,遭中国防火长城挡截的图像与思想,就类似传统水墨的留白;矛盾在于两者虽同为空白,却都是富有建设性、能激发想像力的空间。 


苗颖自视为互联网和“中式互联网”的双重身分公民。《硬核数据排毒》于是同时游走于这两个空间,透过幽默地指导主流网民将虚拟私人网络(VPN)设定到中国内地,即主流独角兽公司如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Netflix、eBay、WhatsApp、Vimeo、Amazon等网站均被封锁之处,让他们直接对抗中国式审查。艺术家自称患上“中式互联网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非但没有将互联网上的限制视为缺陷,反而认为中国内地网民灵活应变、风趣幽默、才智过人,并赞扬他们在防火长城内培养出丰富的视觉文化。艺术家在《硬核数据排毒》用上许多这些网民的创意变通方法,她正面地形容这些对策为“自我审查”。


《硬核数据排毒》是一项“生活方式策略建议”工具,有着一个看来有违逻辑的前提——为用家提供一个远离数码烦嚣的“网上隐居之所”。作品戏仿西方社会日益将“健康生活”包装成商品的风气,以及富裕消费者对“后物质主义”生活体验日益趋之若鹜;这些生活体验标榜真实和自然,是Instagram帖子的绝佳题材。访客浏览苗颖的网站时,首先会看到一块正在飘扬的白色布匹,印上多个一眼就认得的中美独角兽公司标志,十分引人注目。随着镜头逐渐向上拉远,观者将可见数块白布罩裹着一组电脑伺服器,位于偏远的岛屿AstroTurfed(呼应俗语“astroturfing”,即伪草根运动,指的是政治机构蓄意隐瞒自己出资赞助等造假行为)。因此,艺术家的伪天然岛屿将互联网“过滤泡泡”以视觉方式呈现,建构出一片按个人资料和演算法设计的景貌,由塔楼状的独角兽角围筑而成。


《硬核数据排毒》网站

www.hardcoredigitaldetox.com


《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网站内出现了数次,此句所述的道理十分简单,意思是他人的经验可成为自己借鉴的地方;而诗句在此处则重新包装成自我提升的口号,并化成一连串话题标签,还进一步建议访客“将他人的问题当作你的对策”。在网页中,诗句隐喻中国线上审查的情况;而伴随着诗句的,则是各式提倡“不上网玩乐”的石砌雕塑库存照片。而在中国古代,石头被视为蕴藏宇宙奥秘之物。


《硬核数据排毒》还引领访客到“百度地图”。既因为网络审查也由于科技差劣,这项导航工具充满盲点,几乎“毫无用处”。此作恍如小野洋子的指令式作品《Map Piece》(1962年)的当代重演,引领用家以与生具来的全球定位系统,重拾与互联网以外现实世界的连系。《硬核数据排毒》亦运用逆向手法,指示用家 “以毒攻毒”,透过制造飘忽无常的浏览纪录,抵制及反撃浏览器上Cookie记录的网络行为。


《硬核数据排毒》强调“全球互联网文化”理念的谬误,同时凸显中国和美国都以专制的方式使用网络权力。与苗颖先前的作品相比,此项作品更着力诘问“中式互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对立又共通的关系,戏仿全球资本主义、网上政治宣传和传播媒体民主等复杂议题。


Ulanda Blair

M+流动影像策展人


《硬核数据排毒》宣言



有关苗颖


苗颖生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弗莱德艺术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纽约。

 

她的作品形式多样,着重讨论了主流技术和当代意识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通过技术表现现实的政治、审美和意识的新模式。她有意将幽默感运用到她的作品中,并将其与文化和社会政治权力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联系起来,如审查制度和自我审查、数据过滤分析算法的泡沫、政治意导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等。


她曾举办个展:“苗颖:ChinternetPlus”(新美术馆,纽约,2016);“内容觉醒”, 没顶画廊,上海,2016,“手拿菜刀砍网线,电子世界民谣-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线上平行展”;即将展出:“艺术在此发生:网络艺术史诗”(新美术馆,纽约,2019),“中国私语”(MAK, 维也纳,2019)。曾参与群展:“All I Know is What’s On the Internet”, 摄影家画廊,伦敦,英国,2018; “Peer to Peer”,剩余空间,武汉,2018;“魔都之脉动-上海当代艺术的腾飞”,熊本市现代美术馆,熊本市,日本,2018;“想象的边界”,第十二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2018;“com/cn.”, K11艺术基金会与MoMA PS1, 2017),“我们之后”,K11艺术基金会与新美术馆联合举办,2017,”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神秘表象”,KW当代艺术中心,柏林,2016等。


2016年,入围“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2015年,入围“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以及第三届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







关于没顶画廊


创办于2009年,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当代文化无限可能的没顶公司,于2014年正式推出旗下新机构——没顶画廊。没顶画廊以推广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家和活动为己任,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没顶画廊合作艺术家包括:陈冷、陈英、丁力、艾略特•多德(Elliot Dodd)、冯梦波、何岸、李汉威、刘成瑞、陆博宇、陆平原、苗颖、莫少龙、佩恩恩、商亮、沈莘、UMA、王思顺、王新一、夏云飞、徐大卫、徐震®、杨君、杨深、张联、郑源、朱昱。


http://www.madeingallery.com/


Click "Read more" to read English version of curatorial stateme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