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答案】中学篇(综合素质)

2018-03-17 天津市致远教育

2018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笔试真题(考生回忆版)

1.(2分)【题干】校长介绍教育改革情况,素质教育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

【答案】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2.(2分)【题干】周老师“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周老师说法()。

【答案】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2分)【题干】张老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活动……,张老师做法()。

【答案】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4(2分)【题干】班干部竞选条件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答案】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2分)【题干】《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战略目标,下面关于教育战略目标不正确的是()。

【答案】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6.(2分)【题干】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补课费,按照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补课费的机关是()。

【答案】A.教育行政部门

 

7.(2分)【题干】中学教师黄某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提出申诉,按照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答案】B.同级人民政府

 

8.(2分)【题干】中学向学生推销用品谋利,按照教育法,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答案】D.对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9.(2分)【题干】15岁初二学生梁某因抢劫罪被判刑3年,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

【答案】A.在梁某服刑期间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10.(2分)【题干】初中生夜不归宿,父母不管,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由公安机关对冯某父母()。

【答案】C.予以训诫

 

11.(2分)【题干】初中根据学生分数开设重点班,实行末尾淘汰制,非重点班学生可以补缺,该校做法()。

【答案】C.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

 

12.(2分)【题干】初中生在课间活动摔伤,其亲友扰乱教学秩序,依据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学校应当()。

【答案】B.报告公安机关处理

 

13.(2分)【题干】晚自习,李钰在老师背上贴纸搞恶作剧,事后该老师对李玉不闻不问,老师的行为()。

【答案】D.不正确,这是对李钰的不当惩罚

 

14.(2分)【题干】夏老师工作努力,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但对教学能力差的同事不屑一顾……夏老师应该()。

【答案】B.反思自己,想办法改善与同事的关系


15.(2分)【题干】三十年教学经验的段老师重视外出学习,向其他老师取经,观摩别人课堂,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说明段老师()。

【答案】D.追求进步的意识


16.(2分)【题干】新老师的班主任说:“……你们以前怎么样,我不知道,只想看到你们现在有多棒!”这表明班主任()。

【答案】A.关爱全体学生

 

17.(2分)【题干】中国、美国……都发明了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下列国家或组织与卫星定位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D.欧盟—“伽利略”

 

18.(2分)【题干】量子概念的提出者是()。

【答案】A.普朗克

 

19.(2分)【题干】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答案】D.君士坦丁堡


20.(2分)【题干】下列春秋时代等级阶层由高到底排列正确的是()。

【答案】D.王、公、大夫、士


21.(2分)【题干】图1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取自“四鸟绕日”文物,该文物出土地点是()。

【答案】B.四川金沙三星堆遗址


22.(2分)【题干】被称为诗余、长短句、取自的文学样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文学样式名称是()。

【答案】B.词

 

23.(2分)【题干】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答案】D.闻一多——新诗集《女神》

 

24.(2分)【题干】欧洲画家,下列画家中把科学知识与艺术想象有机结合起来的,使当时绘画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答案】C.达·芬奇

 

25.(2分)【题干】图2汉画石像邮票表现的神话故事是()。

【答案】C.嫦娥奔月

26.(2分)【题干】word编辑状态下,点击可完成的操作是()。

【答案】B.右对齐

 

27.(2分)【题干】下列选项与公式“=sum(A1:A4)”等值的是()。

【答案】D.SUM(A1+A2+A3+A4)


28.(2分)【题干】与“教授与科学家”两概念关系一致的是()。

【答案】C.学生和运动员

 

29.(2分)【题干】下面图形组合变化呈现规律性,?处该填()。

【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30.【题干】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杨萌读完,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组织“为老师出主意”班会,鼓励大家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慢慢的,我的课堂再也不是一潭死水。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材料中“我”的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班级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老师对待胆小的、内向的、说话不流畅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变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体现了这一学生观。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观点。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尝试学生参与教学,共同探索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题干】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我讲到“一千万万颗行星”这句话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赵强的情况,我进行了家访……赵强各方面都有进步,像变了个人。(14分)

【答案】材料中的“我”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的赵强同学在课堂上突发奇问,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我”并没有因此而批评他,而是因势利导,使课堂有了额外的守护,并且引导大家表示感谢,表明了“我”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也表现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在“我”家访时赵强又请求不要告状,“我”尊重赵强,一改过去的家访方式,对赵强进行鼓励表扬,以此获得学生的信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都表明了“我”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课堂上赵强的突发奇问,“我”瞬时引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又引导学生对赵强表示感谢,以帮助赵强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了赵强和其他同学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要求。(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材料中“我”积极进行家访,以便了解学生,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体现了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总之,“我”在教育实践中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每位老师学习。

 

32.阅读下面散文,回答下题。

说《易水歌》①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③。”“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⑤”,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4分)【题干】文章论述的重点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中心观点:①艺术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②一首诗可以离开一个人而存在,虽然一首诗针对荆轲说出来,却属于每一个人,诗可以赋予人永生的意味,在狭小的人生中可以将一些事情忘记,但是在文艺上又认识了它。

 

(2)(10分)【题干】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含义:1、每个诗人作诗都会融入自己的情绪,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于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含着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2、不同的诗人对于同样的词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像文中的“萧萧”二字,“风萧萧兮易水寒”和“萧萧愁杀人”便是两种不同的情感。②“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的含义:1、我们每个人即使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首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虽然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2、即使我们已经忘掉了专诸,而更加怀念和赞美着荆轲,是因为诗人创造的诗句。综上,由于艺术具有普遍性,所以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字词理解有所不同,所创造出来的诗句也不尽相同;而也正是由于人有普遍共通的情感,使得尽管一首古诗所描写的是某一个人物,但是也能使阅读古诗的人们产生共鸣,所以“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三、写作题。

33.(50分)【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记者问郎平,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说是精神。郎平说的是除了有女排精神,还要有过硬的技术。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答案】中学作文审题立意解析:分析材料以郎平教练的回答为思考中心,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法”和“情感分析法”来解题。郎平教练一共说了两句话,前一句强调“过程”,后一句强调的是“技术过硬”。相对的,郎平教练否定的是“一场”和“单靠精神”。这句话大概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赢了,就说女排精神归来,而输了就追问女排精神何在,那不是什么精神而是“成功即正义”的功利主义;另一层意思是,将一切都归因或归咎于精神很简单却也很危险,过分沉溺于对精神的吹嘘实际上是对女排竞技水平的亵渎。所以,郎平的言下之意是,女排的胜利靠的是过硬的技术。我们立意的角度可以从“结果与过程”或者“精神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依据材料情感倾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单靠精神不能成功”“成功还得技术过硬”“不喊口号,拿实力说话”等立意更贴合材料思想。同时注意,不能完全否认“精神”的作用,只是不能“单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