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太效应,应该吗? | 好学者

2017-04-12 柯华庆 中华好学者

文章来源

《书屋》2002年第2期

责任编辑:

笃行“梦之城堡”

投稿和合作请联系邮箱:

1922273801@qq.com

作者简介

柯华庆,江西彭泽县人,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以“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为座右铭,探索有趣的理论问题。著有《论共同自由》《第三次变革》《实效主义》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博弈分析》,译有《法律的经济分析》《美国实用工具主义法学》和《博弈论导引及其应用》。即将出版专著《论共同自由》《科斯方法论》和《直觉主义逻辑的语义基础》。


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中指出:在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非中国所特有,而是世界性现象,它已引起政治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当富人引用“马太效应”时也许带有一种心满意足的神情:我们得到了我们应得的,你看,早在两千年前《圣经》中就有预言。这样事实判断就转变成了价值判断:穷者应该越来越穷,富者应该越来越富。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芸芸众生可能与富人的看法恰恰相反,本文只想追根溯源:《圣经?新约》中“马太效应”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其主题是“按才干受责任”。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两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了,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由此可知,“马太效应”原始的版本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主人的价值判断,他所想表达的是:应该让有才干的越来越富,没才干的越来越穷。然而细加探究,引文与主题中有一些不一致之处:其一,主人按照才干分别给甲、乙、丙五千、两千、一千两银子,当然,才干的判定可以从主人的长期观察得到,主人并没有作出说明,而是先入为主地将三人的才干区别并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银子,但结果并不表明他们的才干差别真是如此。首先,丙并没有进入市场,他只不过是“又恶又懒”,因为品质和努力并不能算作才干;其次,即使将丙缺乏判断力算作没有才干,仍不能说明主人是按才干分配财富的,因为甲赚五千,乙赚两千,尽管甲多,但分别相对于他们的资本都是一比一,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甲拿两千不一定能赚两千,乙拿五千也可能赚六千,甚至可以说,即使甲拿五千赚了六千,乙拿两千只赚了一千也不能说明甲比乙更有能力,因为他们的起点不平等,也就无法比较他们的才干,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将丙的一千两银子给甲是没有道理的。其二,该段的主题是“按才干分配责任”,但主人对甲和乙都说,“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然并没有按才干的差别(如主人所认定的)在责任上作区别对待,从内容上看却是所谓“按才干分配财富,并且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主题与内容不一致。


   所以《马太福音》所说的仅是“让富者更富,让穷者更穷”,至于最初富者是怎么富的,穷者又是为什么穷的,《马太福音》强调是按才干,但按我们的分析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主题“按才干分配责任”与实际内容“按才干分配财富”不一致。


   事实上,“按才干分配责任”可以从稍后成书的《新约·路加福音》中一段相似的文字中得到,其主题是:交银与十仆的比喻。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做我们的王。’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做生意赚了多少。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做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这里有几点与《马太福音》不同,第一,起点平等,主人不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他们的才干差别,而是都给一锭银子来比较仆人才干的差别;第二,三仆人的能力差别非常明显,没有含糊性;第三,主人尽管依才干加给甲一锭银子,更重要的是依才干授予责任:甲、乙分别管理十座城和五座城;第四,财富差别主要是仆人的才干作用于市场得到,而《马太福音》中主要是主人的分配所致。

   所以,《路加福音》中是真正的“按才干分配财富”和“按才干分配责任”。前者是主人的分配,后者则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并且这里更强调主人的分配责任。按照一个人的才干或努力分配财富,不管是市场还是主人,无论是以公平准则还是其他准则衡量,都会为大众所普遍赞同,因为这种所得是“应得的”。但将丙的一锭银子补加给甲恐怕赞同者极少。那么“按才干分配责任”合理吗?我想一般人会接受,因为它会使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接着要问的是:管理城市的人对城市有所有权、产权或受益权吗?完全是义务劳动恐怕很难行得通,只要有受益权,那么“按才干分配责任”最终还是“按才干分配财富”。


   “按才干分配财富”在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成为现实,同时它符合大众的正义观念;“按才干分配财富,并且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在现代社会也已成为事实。在《马太福音》中是主人制造了这一事实。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德深入研究了个人财富所得的来源后发现:在自由市场制度下必然会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但这并不符合社会正义观念,现代西方民主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福利制度就是其证明。那么,即使当“马太效应”已成为事实时,《新约》倡导“富者应该越来越富,穷者应该越来越穷”吗?答案正好相反,《马太福音》对此多有论述:“依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啊,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耶稣说,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马太福音》第十九章)这种道德说教在《新约》的其他篇章中也比比皆是,例如《提摩全书》里就忠告:“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万物给我们的上帝。只要嘱咐他们行善……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未来。”

   所以,《新约》中“马太效应”的真正含义是“按才干分配责任”,其目的是将尽可能多的资源配给有才干的人,让他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产品,这样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就会做得越大。在自由市场制度下自然会导致“按才干分配财富,并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新约》的主张是:富人应该将财富分配给穷人,只有这样他才能进天国。因此可以说《新约》所倡导的是一个既有效率又有正义的理想社会。这一经济伦理精神被新教徒所继承。在新教徒看来,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博得上帝的青睐!为了与上帝更加接近!

感谢您的阅读!《中华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华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中华好学者

 微信号: zhonghuahaoxuezhe 

推荐关注

中国好学者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代表性的文章。

推荐关注

法律经济学

科学求真,制度求效

中华好学者

喜欢请分享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华好学者》

每天获新知

投稿&合作:1922273801@qq.com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中华好学者网站已经上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华好学者网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