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合之众的典型演绎

红与绿 红与绿 2020-09-23

                           请点击 蓝字 关注                           



这一周过的跌宕起伏,非常有意思。


周一,先来了个“黑天鹅”预告片,在北京的金融街购物中心门口,正对某会的方向,摆放了一只黑天鹅。黑天鹅代表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在金融领域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与熊一样,是很忌讳的形象。投资圈的各大微信群开始大骂金购中心,哪个不长眼的摆了这么个不吉利的东西,股市会下跌的。据说在某会的协调下,当天黑天鹅就被搬走了。而到了周末,融资新规打压pe超300的融资融券个股,隔壁老刘跳出来大骂举牌小妖精打压举牌概念股,至此一下飞出来两个黑天鹅。大家又纷纷醒悟:人家金购自己掏腰包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投资者做了个善意的提醒,一只不够,该摆两只。从辱骂到感激,不过一周的时间。


另外一件事是有个叫罗尔的给患了白血病的女儿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疯狂传播,上午大家纷纷转发、捐款,奉献爱心,没到中午就发现被罗尔和小铜人消费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感动、爱心到痛恨,不过半天的时间。


这就是乌合之众的典型演绎。只要加入了群体,不可避免的,都成了乌合之众,包括作者本人。群体会抹平成员间的才智差别,具有比个人更低层次的智力,哪怕这个群体是由一群杰出人士组成。简单说,要么成为乌合之众,要么就脱离群体,还有个方法是 少说少转发,做个不被人发现的乌合之众。


隔壁老刘的讲话,我们不谈谁授意、不谈内斗,只聊聊市场。周末出消息后,各大微信群已经跌停。其实大众的情绪被过分渲染,负面信息被过分解读了。这次不会引发类似去年6月查配资的股灾。很关键的区别是,融资新规和老刘讲话,并没有截断市场的资金流,只是在水池中做了引流,限制了投资的方向。超300PE的地方你不要融资去,小妖精集中的地方不要去,不就行了?可融资资金还是那么多,保险资金有配置压力,还要往股市中配。总资金还是那么多,投资方向变窄了,对于静态PE(以去年业绩计算)低于300、非险资举牌的可融资股,是不是好事情呢?


不可避免的,隔壁老刘打击了部分投资人的信心,也熄火了市场上最热的板块。明天开始,超300PE融资股和险资举牌股带动的低开调整是难免的。但每次情绪化的下跌都是优秀投资人与市场拉开距离的弯道超车时段,这也是市场赋予逆向投资者最舒坦操作的时段。明年市场的主流与方向,将会在近期坚挺、走强的个股中选出。

附笔者于2016年3月27日所作: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没有移动社交工具时,投资是孤独的旅程,成功的投资就是与众不同的眼光加上长期孤独的坚守。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内心的声音被喧嚣的市场所掩盖,无法独立思考,不可避免地陷入混沌。信息在各大微信群疯狂的传播,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尤其是去年的股灾之后,齐刷刷的暴涨暴跌已经成为标准模式,决定成绩的是往往决策速度,而不是研究质量。因为同样品质的研究成果和信息,也在几乎同一时间传播给了你的同等级的投资者。看到分析反复讨论刚决定要买,对不起,别人已经把股价买到涨停。是不是有些无奈?


投资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加速让很多投资者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加入了各投资界成功人士创办的投资群,加入了各行业不同券商创办的策略主题行业研究群,每天看到的是各行业的海量信息,而且通常是不同观点的交锋,信息的泛滥挤压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时间。社交媒体也正在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


全市场都在挖尽脑汁研究政策和主题交易。卖方会因为总理的一句话、主席的一次出行、行业的一个政策去推一篮子股票。能在喧嚣中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跟踪产业深挖公司的人是稀罕的。未来集中持有好公司可能比博弈砍杀的策略更优,也更轻松。


一、群体:


很多人凑在一起,就是群体。群体会抹平成员间的才智差别,群体具有比个人更低层次的智力,哪怕这个群体是由一群杰出人士组成。

我们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我们经常会为我们的行动作出解释,这个旨在为了让人们信服的解释背后,潜藏的是我们根本没有说出来的真正原因。正如某些分析师对市场的解读。


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尤其是在涉及到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于纯粹感性表达的领域中,最杰出的才智之子也不见得比一个凡夫俗子更高明。


教授和泼妇在超市为买菜吵架也没区别。微信群中往往为信仰、政治、道德而吵架,并不是一个学历高、经历丰富的人就对,纯粹个人情感偏好无对错,反是容易划分阵营而干仗。


2014年10月开始的行情,我记得喊出过口号,谈论基本面,你就输在了起跑线。赚大钱基本靠加杠杆,基本靠胆。人们近乎疯狂,买入他们喜欢的、四处传播最多的、和热点最近的股票,所谓估值、理性,全被抛在脑后。在泡沫期,这属于资金和情绪驱动的行情,专家往往不如大妈和新手。不过话说回来,当泡沫破裂,大妈和新手没有专业的资金管理,所有靠胆取胜的人会损失惨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估值技能和专业的投资管理技能永不过时。


二、数量:


激发一个人最原始本能的决定因素是数量。个体会为他的行为担责,群体是无名氏,无需担责。


数量就是正义。那么在大趋势刚开始的时候,要顺应趋势,顺应群体,不要逆潮流而动。大家都这么干,不会担责,这也是趋势投资流行的原因。按数量就是正义的模式去思考,熊市中如何博弈才能占优?判断好大趋势,在每次小趋势临近趋势拐点的时候提前布局,分批布局,设定能承受的上限,耐心等待趋势的每一次改变而带来的群体蜂拥而上,并在小趋势形成且刚开始风平浪静的时候就离场,毕竟大趋势不可改变。随后等待下一次布局机会。每次调低参与的空间。比如3100-2850,2850-2638,2638-2300,作为不同的参与其间,设定参与上限。


三、传染:


群体情绪的互相传染对群体特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感性的、本能的情绪特别容易传染,而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在群体中丝毫不起作用。传染是一种催眠,群体性催眠。这种催眠激发了人们心中本能的贪婪与恐惧力量,摧毁一个人心理上的防御机制,让人的表现突破其人格的上限和下限。


1523年6月伦敦传播的1524年1月泰晤士河将猛涨淹没伦敦城的谣言,几个月后越来越多人相信并迁徙。很多传言都是肆意散播的无意义的东西。好地段的房子会涨但终有上限,好股票会跌但会有他的价值。独立客观的思考,不要受群体传染,策略与众不同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微信群有各自的特点,某些活跃成员的带头表现会不断影响、催眠、传染其他成员,带动其他人员做出类似的行为,示范效应突破了他们曾经的防线。


任何一种不合常理的感情与行动都会很容易传染,其程度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做出牺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必然的被情绪所传染,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她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


四、暗示:


一个人的性格很脆弱,他随时会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任何意识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自我人格消失了,但行动能力还在。


如同醉酒后的无意识状态。有些人醉酒后能够摸回家、付车费、开家门、脱衣服睡觉,但自己却完全不记得,进入断片失忆状态。


群体有着自我放大非理性冲动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会随着群体的情绪链条传递越来越强大,直到突破人的想象,仍然不会停止下来。


不为群体激情所感染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力量在群体中微不足道。股市的赚钱效应的传递会吸引保守的大妈入市。


房市的突然上涨以及会一直涨的情绪传递也会激发原本一直观望的刚需盘。


群体只接受暗示的力量存在。除了暗示,群体会对一切明确的告诫置若罔闻。如果想让群体冷静下来或者改弦易辙,那就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


当群体行动起来的时候,最为严厉的警告也不会起作用。但一句悦耳的言辞、他必须有影响性的暗示效果,或者一个足以唤醒群体的形象、故事,才能够影响群体行为。


五、群体中的个人行为的四个特点:


a、自我人格消失;b、无意识人格起决定性作用;c、情感与思想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转向一个方向;d、暗示的观念具有即可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决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原始人的热情与英雄主义;

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是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


六、群体的特点:


冲动、易变、急躁;

易受暗示与轻信;


群体一旦形成,就在期待暗示,只要能让他们能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就会欣然接纳。一旦处于暗示的影响下,他们思考功能会彻底丧失,立即变成行动。

而个体的行动则需要在强有力的理由、逻辑关系才能行动。


群体排斥与无意识无关的任何理性、逻辑、思维;除了极端的盲目与更为极端的自信,群体更无别的选择;

群体更多能接受的是那种子虚乌有的神话与毫无逻辑的故事。除此之外他们都无法理解。


七、群体用形象思维


群体中最容易引发幻觉现象,他们会忽视基本的事实;


群体中的某一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扭曲,构成传染性暗示的起点。暗示的信息会经由群体无意识轻信的哈哈镜放大,呈弥散效应迅速扩散传播。


比如微信群聊的好好的一件事,忽然有人就此引发联想开了另一个人的玩笑,群内主题可能都沿着玩笑方向去了。


在暗示与传染的推动作用下,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群体的期待意识,他们期待着发生点什么,无论是什么。


八、群体中的智力泯灭


四个阶段:

a、自我意识模糊;

b、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c、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

d、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反噬;


有些人会故意制造让人意识模糊的环境,比如用黯淡的灯光、酒、难以顺畅呼吸的空气,让群体人员意识模糊,思考力下降,随后用讲故事、暗示,传染,达成目的。


九、群体的谎言


谎言的传播机制(看看我们现在的朋友圈、微博中流传的各种谎言与辟谣吧)


a、制造阶段:第一个目击者被心理暗示影响,用模糊的相似和想象制造了谎言;

b、被肯定阶段: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会立即附和,有的人是类似的心理暗示,更多的人是么有逐渐的糊涂虫;

c、全幅度的谎言扩散,整个群体都会成为说谎者。(经历了b,加上数量优势,自然过渡到c)





说明一下

有同学发信息来询问如何加入红与绿讨论群组。在这里说明一下,红与绿欢迎在投资方面有兴趣、有专长的投资圈朋友加入,欢迎您分享您的投资经验和故事。如需加入,请您发送您的真实姓名、个人简介、擅长领域、微信号码给红与绿公众号,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邀请您先加入red&green大群,后续会陆续邀请加入分组讨论群,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红与绿 ∣让投资多姿多彩

红与绿与您分享资本市场投资玩家的市场观点、投资理念、心路历程、研究发现,分享群内小伙伴们推荐的优秀投资类文章。我们专注于发掘二级市场的机会,静心投资。我们信奉:此心可安住,红绿任逍遥。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和推荐给您的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红与绿(investr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