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音版五年级上全册音乐歌曲播放+教案设计

各科知识点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班班通平台导航:点击以下科目查看

语文

作文

数学

英语

法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

音乐

育儿

网校

第一课 朝夕  

  晨景播放

  渔舟唱晚

  清晨

  晚风

第二课 足迹  

  嘎达梅林

  歌唱二小放牛郎

  雨花石

  我怎样长大 

第三课 农家乐  

  丰收锣鼓

  打猪草 丰收的节日

  苹果丰收


第四课 可爱的家  

  回家

  可爱的家

  外婆的澎湖湾

  牧场上的家


第五课 故乡  

  思乡曲

  小村之恋

  谁不说俺家乡好

  故乡的小路

  乡间的小路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嬉游曲

  缆车

  叮铃铃

  雏鹰之歌

第七课 冬雪  

  乘雪橇

  迎来春色换人间

  堆雪人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设计:

       1  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

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

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1、引言: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  教师做总结

2 、复习一遍歌曲《清晨》

    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感受外国的早晨。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4 、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5 、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7 、欣赏《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

    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课后反思:

 



                                   第2课 足 迹 

教学内容 1、聆听《嘎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 2、演唱《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  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弓子不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 《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请同学们电影片断)

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

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知道《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

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3、简介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部分民歌主题。我们欣赏音频:

  [草原主题]:乐曲一开始仿佛把人带入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紧接着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优美的草原主题。但在快结束时,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为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

   [斗争主题]

  ①第一次战斗:一声刺耳的音响,预兆王爷要出卖土地——人们被惊醒,愤怒、紧张——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反抗的战斗场面——再现草原主题意味战争初胜。

  ②第二次战斗:欣赏前先提问:发挥你的想象并回答,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告诉你战斗失败了?欣赏完后讲解:叛徒的出卖——嘎达部队被包围——战斗更激烈——一声沉重而漫长的音响,英雄倒下了——奏出哀乐。

  [民歌主题]

最后欣赏民歌主题,请仔细欣赏并回答问题。这首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这首民歌主题为何要重奏多遍?

4、当然,老师这里还有以《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2008把马头琴喜迎奥运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我们下节课学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也看到了我们英雄的《嘎达梅林》,英雄可以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让我们一起颂读对他的怀念吧: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雨花石 》 。 

3、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 

1、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电子琴 。 

2、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听《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 

设问:《闪闪红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 发声练习 

师弹奏《红星歌》前四小节,要求:声音要统一、气息要流畅、口型要正确。并通过添加前倚音的练习来引出前倚音的知识点: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将发声与歌曲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训练中的枯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教学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今年的10月1日刚好是我国成立62周年的日子。你们去过的地方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哪儿?你们去过南京雨花台吗?(显示雨花台图片)在南京建立了烈士雨花台,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请猜猜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师:这些美丽的雨花石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在老师少年时代有一部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剧情记录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剧中主题歌的歌词朴实而形象。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在赞美雨花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一心为公、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今天,雨花石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雨花石》。 

(二)感受歌曲 

1、边听歌曲边赏析图片(战争场景、南京雨花台以及雨花石),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抒情优美的、深情的,旋律纯朴、委婉) 

2、出示歌谱,让学生看谱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并分析歌曲(主要内容)。 

①提问: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 

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 

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 ,好吗?”(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 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①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  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把“ ”变为“ ”,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尾声在高音“ ”的长音上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教会学生用轻声演唱最后的“啊”。 

②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③“雨花石”的品质是什么?(歌曲借“雨花石”来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④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6、教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之后请学生评评唱得怎么样(强调吐字与情绪)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深沉思念的情感去抒发少年儿童那种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以更好的表现歌曲 

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9、跟伴奏,进行表演唱,教师指挥。 

10、师生互动:歌曲接龙   两遍  师生交替演唱不同乐句(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 

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三)拓展歌曲 

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2、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我想做一颗什么样的石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情感。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谁来告诉大家歌曲哪些词体现出雨花石的平凡、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做平凡而又踏实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生:静静地    深深地  小小的石头 

师:哪一句充满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你想做一颗怎样的石头? 

生:讨论并解答 

小结:愿在座的各位缅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都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歌曲《歌唱祖国》中结束本节课。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演唱《我怎样长大》  

教材分析:

本歌曲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由吴天忍作词,徐景新作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使得歌曲在优美的同时富有动感,学唱时引导学生回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指挥图式是这节课我将考虑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在音乐实践中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的协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我怎样长大》,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教学具准备:钢琴  课件  录音机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本课主题是足迹,看看在身后留下了什么?本节课的目标是--(出示,齐读)要想达到目标,得大家自学,大家有信心吗?请打开课本。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感受吧!

一.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1.歌曲中我的愿望是什么2.你喜欢吗?

二.先学(第一次)

自学前四乐句,视唱曲谱,感知节奏

三.后教(第一次)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注意口型的正确

四.出示自学指导2

  要想学好这首歌,我们首先要学好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齐读节奏。

×. ×  × ×  × ×  练习节奏型三次  学生自己练习三分钟

五.先学(第二次)

  出示节奏普,学生打节奏,并检测学生自学效果,;齐打节奏,在抽查两组学生来演奏。

六.后教(第二次)

  突出节奏中的疑难问题, ×. ×,单独练习三次,乐句中练习三次。

1.按节奏朗诵歌词

2.齐读表现,教师点评

3.请三组,每组各三名经行抽查。

七.出示自学指导3

   请同学们自学歌曲副歌部分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旋律练习完整准确流畅准确的演唱歌曲。

八.先学(第三次)

  两行一组练习乐曲

九.后交(第三次)

  纠正错误的音准

十.当堂训练

  1.学生伴奏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

  2.学生分为四大组,一边唱一边听辨,两次后交换。

  3.分小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边唱边表演

2)选择乐器伴奏

3)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创编,并且进行表演,师生点评

十一.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节奏呢?

  2.今天我们学的歌曲是什么呢?是什么题材的歌曲?

   今天大家在歌声笑声还有努力中完成了我们的课程目标,让我们用这首欢乐的歌《我怎样长大》结束今天的欢快音乐之旅!


第三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3课 农家乐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打猪草》 2、表演《丰收的节日》《苹果丰收》 教 学 目 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 1.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2.《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3、《丰收的节日》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介绍朝鲜族的相关文化。“我国的朝鲜族同胞主要集聚在长白山脚下,不但那里的景色秀丽,那里人的服饰更是清雅,朝鲜族自称白衣同胞,素衣民族,喜欢穿白色,素色的衣服,看上去十分的朴素大方。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中的一个声部。  2、 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复习歌曲 3.学唱主题4小节。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二、新歌导入  1、播放新疆瓜果丰收时和新疆人民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了解少数民族庆丰收的特有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国家新疆地区丰收和欢庆节日的场景,今天了解新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塔塔尔族,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啊?(播放歌曲塔塔尔族舞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这是塔塔尔族最有名的一首民歌,老师这还有一首很好听得歌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播放《丰收的季节》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

三、新歌学唱  

1、听歌曲,说情绪

2、教师弹琴范唱

3、生跟琴哼唱旋律 

4、听伴奏读歌词 

5、生学习一声部歌曲 

6、生学习演唱二声部 

7、师生合作分声部演唱  

8、师纠正错误,对歌曲进行处理  

9、师生听伴奏演唱歌曲,师引出新疆舞的动作 

10、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创编  

1、学习新疆舞的几组动作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加入小打击乐为歌曲进行伴奏  

4、生发挥想象力,完整的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并能尝试为新词创编带有戏曲特点的动作。

3、萌发幼儿喜爱黄梅戏的情感教学过程: 表演《打猪草》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  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表演《苹果丰收》 1.引入: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课后反思:                                         



第4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难点:改编歌曲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 二 课 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5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小村之恋》;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小村之恋》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6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嬉游曲》;唱《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缆车》。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寓教于乐。

1、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要求: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跟教师按顺序和节奏坚定、自信的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范唱。

   要求: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符号怎样演唱,起到什么作用。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

要唱出艰难的感觉,从而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将“雏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5、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三、拓展训练。

  1、学习带有新疆地区特色的节奏“XX X X X”。并合录音范唱练习节奏。

  2、合录音伴奏演唱,发铃鼓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1、雏鹰——雄鹰。2、德育渗透:要做勇敢的雏鹰,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五、聆听《嬉游曲》  

  1、简介嬉游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为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嬉游曲的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乐曲,它的乐器组成、乐章数目以及曲式都十分自由。合奏人数通常在三到八人之间,通常由三到十个小乐章构成,每个乐章的体裁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

2、聆听弦乐四重奏《嬉游曲》。

3、说一说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类?

      进行曲  舞曲  摇篮曲

4、学习编创音乐片断填入( ),并唱一唱。(课本43页)

第 二 课 时

一、聆听《缆车》   

1、欣赏书上的插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能感受男高音独唱高亢嘹亮的音色,并与童声、女声音色加以区别。

2.介绍歌曲两部分不同的表现内容与情绪。听第二遍时,想象这两部分的音乐形象。

3.请乘坐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那时的心情与所见所闻。

4.听第三遍,感受歌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

5、完成课本45页练习题

(二)认识 拍拍号及其强弱规律、指挥图式。

1.学习音拍的含义、强弱规律与指挥图式。

2.看谱视唱一、视唱三,用拍手与拍腿表示强弱规律。

3.听歌曲录音或用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巩固 拍有关知识。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三、创作活动: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7课 冬 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第二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

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   

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

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三、拓展——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

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复制打开网址 www.1ydt.com 下载配套的PPT课件及教案试卷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