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语文

作文

数学

英语

法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

音乐

育儿

网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讲

第一单元      除法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X  k  B 1  . c o  m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xkb1.co m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内     容 课 时 合  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




11课时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1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1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2

练习一 1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1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1

练习二 1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第2题,第4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2页

六、板书设计 xkb1.co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七、教学反思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xkb1.co m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规范竖式的书写规范)

二、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列式: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从干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

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题: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

3写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算一算,想一想:

        38÷2=        52÷4=      72÷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58÷7=          73÷6=

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3、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第3,4页。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

    

七、教学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2=          52÷4=      72÷3=

58÷7=          73÷6=      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6=(   )

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

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新| 课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2.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

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

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

3.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565÷5=     456÷3=     784÷7=

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4,5页。

六、板书设计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七、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8÷2=       868÷7=           896÷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你有什么发现?

0÷10=0.    0÷100=0.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有0)

列式:306÷3=

口算:xkb1.co m

 

竖式计算: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

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

840÷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0÷3=00÷10=0        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七、教学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w    W w . X k b 1.c O m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解决淘气的问题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

522÷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

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七、教学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624÷6=           846÷7=

二、导学新课

1.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0,所以商的中间要用0补上。

估算: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得26不对。

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

生:对的……(犹豫)

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206×2=412

 

验算完了不对,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师:同学们,竖式除法笔算的计算程序是正确计算的核心,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15÷3=        960÷8=    805÷5=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x Kb 1. C om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7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验算:    2  5  1

                                     ×       2

                                                 

                                        5  0  2


七、教学反思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会规范竖式的书写。

    2.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为试商做好铺垫,巩固验算的方法。

3.巩固对竖式的理解,发展竖式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56÷4=14(个)

(2):216÷2=108(个)

第2题:为试商做铺垫,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进行判断,也可借助有余除法的计算得到结果。

第3,4题: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巩固计算。

第5题:

 

第6题:每组的答案的数字之间都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心的学习习惯。w    W w . X k b 1.c O m

第7题:解决第2问时,说一说明年爷爷和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再计算。

66÷6=11

第8题:认真读题,审题,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第9题:说一说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何算出每筒羽毛球的价钱。

137-65=72(元),72÷3=24(元)

第10题:

309÷3=103(个),212÷2=106(个)

第11题:拓展提升,你是如何填数的?

商的百位是1.商的十位是0,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可能是0或者1,但由于商的个位是2,所以被除数的个位是4,十位只能是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细心,数位对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认真读题,找出关系很重要。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试一试”的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一)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七、教学反思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方法

复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验算:

734÷2=          612÷2=        525÷5=

二、新课练习

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国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题吧,出示图片。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笑笑有邮票285张。

生: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5张。(真棒)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每页放5页,285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列式:285÷5=

(1):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

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

(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5,应当在十位上写商“5”

(3)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4)

 

规律: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85÷8=(  )……(   )

(1)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8×100=800,商是2位数

生:百位上的“2”比除数“8”小,商是2位数

(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十位上。

(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你会验算吗?

 

追问:35×8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xkb1.co m

生:每页放8张,35页放多少张。放满35页,还剩5张,所以要加上5.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 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3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集邮



    验算:



    七、教学反思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2÷4              200÷(2×4)

     =200÷8                =100÷4

     =25(本)              =25(本). xkb1.co m

  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七、教学反思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w    W w . X k b 1.c O m

一、导入新课

1.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6÷7÷6       624÷(2×3)

二、导学新课

1.淘气不光喜欢学习语文,对数学更感兴趣,一天,淘气在语文课上轮流讲故事,用了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但是淘气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淘气没有气馁,反而发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快去看看吧。

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肯定)

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个)

      170×3=510(个)

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

(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850÷5×3

=170×3

=510(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X|k  | B| 1  . c |O |m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3分钟讲完,每分钟讲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850÷5×3

=170×3

=510(个)

 

七、教学反思

                                                                 

                                                                  

                                                                  

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X| k | B| 1 . c| O |m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计算:

120×2÷8           480÷(2×4)

二、复习练习

第1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第2题:培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第3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第4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图来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第5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6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2÷8

=240÷8

=30(个)

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100+98+105+97+99=594(人)

594÷9=66(人)

简便算法:100×6-5-2+5-3-1=594(人)

(2)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年级一批。

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0=80(元)

(2):(100-80)÷2

     =20÷2

     =10(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6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图形的运动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w    W w . X k b 1.c O m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内     容 课时 合  计

轴对称(一) 1

4课时


轴对称(二) 1

         平移和旋转 2

 



对称轴(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画图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X|k  | B| 1  . c |O |m

教学要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新| 课 | 标 |第  |一| 网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X  k  B 1  . c o  m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七、教学反思

                                                                 

                                                                  

                                                                  

对称轴(二)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导学新课

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x Kb 1. C om    

(1):先把纸对折。

(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

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

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xkb1.co m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七、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小黑板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X| k | B| 1 . c| O |m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七、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2%

69÷3=     75÷5=     460÷2=         84÷4=

     57÷3=     540÷3=    84÷6=           91÷7=

     860÷4=    100÷4=     96÷8=             45÷3=

二、填数: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12%

1、开关水龙头是(        )。

2、时钟的分针在运动是(        )。

3、马车在走动是(        )。

4、升降机把水泥运送到五楼是(        )。

5、算盘拨珠是(        )。

6、骑自行车时,车轮是(        )。

三、在□里填数,并计算。12%

4□×6=282    3□×5=195     5□×7=371    4□×9=414

              

  


四、笔算带★要验算:20%

 936÷3=                ★1827÷4=             1234÷4=



436÷4=                ★984÷8=              1021÷6=




五、看图列式计算:9%

1、322里有几个7?    



2、936是8的几倍? 



3、477连续减去几个9得0?




六、(1)请你画出对称轴的另一半,并说一说像什么?(每个3分,共9分)

 


(2)、标出乌龟行走的路线。“▲”是乌龟现在的位置。先向西平移5格,再向北平移8格,又向东平移8格,最后向南平移5格。(共10分)

 

六、 应用题:(4+4+8)%

1、光明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广播操比赛,共有376人,每8人站一行,要站几行?


2、陈大伯要给540棵苹果树喷药水,准备5天喷完,平均每天要喷多少棵?


3、某车间7天加工315个零件,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照这样计算,3天,5天,9天各要加工多少个零件?计算后填表:

时间(天) 1 3 5 7 9

零件总数 315


第         月检测分析

总分 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及姓名 最低分及姓名

90分以上人数 60-89分人数 60分以下人数 未及格学生姓名

试卷情况

失分方面

存在的问题 教的方面的问题

学的方面的问题

整改措施

备注:放在单元测试卷之后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第一课时 

课题: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小组发言。

4)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

四、反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二、新知探究

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  )×30=360        5×(  )=650

(  )×30=3600       5×(  )=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 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     )×(    )=800          (    )×(    )=1260

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

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 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

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

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

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七、课堂总结:(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 )计算,也可用( )计

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一)

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

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

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的问题解决了,可他运用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4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

1、仔细观察32页主题图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4×12=168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

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

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4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

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练一练1-5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

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法:引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  或  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  6

                  × 2  1

   2  6   ………1排有多少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座位。

                  5  4  6   ………21排有多少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交流反馈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6页练习。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7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  一,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布置

小黑板题,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  或  26×21

笔算,26×21=546


                     2  6

                  × 2  1

2  6   ………1排有多少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座位。

                  5  4  6   ………21排有多少座位。

教学反思

                                                                   

                                                                   

                                                                   

练习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

2、计算。

(1)32×23        26×42

要求:

1)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  2  4     5  2     4  6

     ×1  3   ×3  1   ×2  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 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本第38页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      1200÷4=300

16×25=400      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练习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 20×20   30×50    12×30   40×7

(2) 15×30   25×40    16×50   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三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8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11题,共有2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出得数。21%

 70×3=          16×3=         36×20=         18×40=

 42×50=         24×20=        60×30=         98×100=

 50×22=         80×90=        120×30=        12×70=

 19×30=         30×40=        25×80=         14×60=

 12×25=        300÷4=         31×41=         11×84=    

2、列竖式计算。12%

  39×47               53×29              78×69

 

  85×94              45×26              72×55

 

3、递等式计算。9%

 2089-125×8      (14+16)×150           108÷(58-49)      

二、我会填。26 %

1、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积等于(    ),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等于(    )。

2、(     )×(     )=600        (    )×(    )=1500

  (    )×(     )=2400         (    )×(    )=3000

3、、2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49×31大约等于(    )。 

5、24×3=72,2400×30=(    )。

6、在180÷(80-50)中,应先算(       ),再算(           )。

7、在○里填上〉、〈或=。

38×23○38×25         46×24○92×12       361○19×19

23×32○22×33         89×11○969          34×43○43×34

8、判断下面的题计算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4×24=4526 (    )   37×84=318 (    )   15×35=436(    )

9、在13×40的积的后面补(    )个0,与130×400的积相等。

10、□8×92积的末尾一定是(        )。

11、下面与48×9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     )

A.480×9   B.408×9    C.90×48 

12、仔细观察下面的竖式再认真填写。

 

    4  5

                ×  1  2 

    9  0       是(     )只书包的价钱。

     4  5      是(     )只书包的价钱。

每只45元        5  4  0    是(     )只书包的价钱。 

三、解决问题。32%

1、长颈鹿有30只桃子,猴子的桃子比长颈鹿的12倍少7只,猴子有多少只桃子?5%

 

2、商店的一款台灯售价是每个32元,如果买这款台灯15个,共需多少元?5%


3、301班有49人,每人有图书18本,302班也有50人,每人有图书12本。301班共有图书多少本?302班共有图书多少本?5%

 

4、第3题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5%

 

5、“三八”妇女节,正大公司组织170名女职工准备参加旅游团的一日游,小车限乘5人,每辆租费30元;中巴车限乘15人,每辆租费60元。        

(1):全部租大车要多少元?4%


   (2):全部租小车要多少元?4%

(3):请设计一种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4%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

1.被乘数是45,乘数是30,积是(  );25×11的积是(  ).

2.乘数不变,被乘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  ).

3.24与40相乘的积是(  ),23的30倍是(  ).

4.一个数乘6得216,这个数是(  ).

5.24的50倍是(  ).

6.选数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  )=1200        (  )×(  )=2800

(  )×(  )=900         (  )×(  )=800

二、请你做判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 25×40所得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  )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                    (  )

3. 35+29×47读作35加上38的和乘以47.              (  )

4. (  )×70<4200,括号里最大能填60.               (  )

5.计算45×33时,两次乘得的积都是135.                (  )

三、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5×30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

A. 两  B.四   C.三 

2.有15箱饮料,每箱20瓶,一共有 瓶饮料.[  ]

A.30      B.300     C.3000

3.50× =2400[  ]

A.48     B.480     C.60

4.积是四位数的算式是[  ]

A.22×31   B.425×31   C.57×32

5.把35连续加21次,结果是[  ]

A.635        B.735        C.567       D.455

四、请你来动手。。

1.列竖式计算

46×33=        95×30=       22×67=        45×14=       

  

2.脱式计算


(165-45)×4      (135+65)÷5         (46+32)×34      

(40+35)×27     (69-35)×24         158+42×27 


五、解决问题 

1、.商店卖出25盒圆珠笔,每盒12枝,每枝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东仁小学组织375名学生前往乡镇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他们租借汽车运输公司36座的大客车,租10辆够吗?

3.小强每分钟走75米。他从家出发走了15分钟,到达书店,又走了18分钟,到达公园。

 (1)小强家到书店有多少米?



 (2)小强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4.卖苹果。有25箱苹果,苹果单价每千克5元。

(1)每箱苹果重16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第九课时      整理与复习 ( 一 )

教学内容:复习本册教材前气个单元的知识,课本第 36 页的内容 , 第 37 页的 " 练一练 " 。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己学过的的知识 。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 , 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3.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 , 学会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 , 进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 提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关键: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课    型: 复习课

教    具:电脑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学前准备

转眼间 , 半个学期过去了 , 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数学世界里留下了许多回忆。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数” 这位好朋友 , 又结识了 “平移” 、 “对称” 、“旋 转” 这三个数学人物 , 还丰富了整数乘法。在这段日子里许多同学精彩的表现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回忆旧知 , 形成体系

1.回忆旧知。

学生甲 : 借助元、角、分 , 我们认识了小数 , 并学会了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乙 : 我们会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

学生丙 : 我们能准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 : 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 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呢 ?

2.数学从内容上我们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我们研究过的内容又属于哪一类呢 ?

学生甲 : 小数部分属于数与代数 , 平移、对称、旋转属于空间图形。

学生乙 : 两位数乘法也属于数与代数吧

3. 应用旧知。

    投影出示:课本第 39页的商店图。

三、 课堂作业设计

课本第 40 页 “ 练一练 ” 的第 1 题。

四、 思维训练

课本第 40 页 " 练一练 " 的第 4 题。

五、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开学以来所学的知识复习了一下 , 在复习的 过程中你们最大的收获

板书 :1. 数的意义

           数与代数    小数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乘法

           2.  认识了对称图形

           空间与图形   

           会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十课时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关键: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具:电脑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窗外已是阳光灿烂、景色怡人的春天了,正是旅游的大好时机。你们旅游过吗?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体验一番旅游的乐趣。(板书:旅游)

二、  模拟旅游,合作探究

1.租车

导语:同学们,我们去旅游一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乘车)那么,我们全班40人去租车。(:大车  每辆限乘18人   租金160元;小车  每辆限乘12人   租金120元。)

(1)如果老师让你去租车,你会怎样租?小组讨论后,采用恰当的方法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明确租车的方案有许多种,问:你们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剩下的空位越少,就越便宜。)

(3)你认为谁的记录方法最好?

在比较中优化出列表的方法,指出这种策略最好。

2.旅游

导语:买完门票,走吧!老师带大家去旅游吧(出示几个漂亮景区,吸引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其实在咱们生活中有许多是和数学紧密联系的,数学在咱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四、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在咱们数学书38页有个旅游计划,课后大家自己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板书:                       旅游中的数学



课后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四单元     面 积

第一课时   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关键: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课    型:新课

教学用具:小黑板、实物。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引导探索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




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6.汇报操作方法。

三、  拓展应用。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板书 :                     什么是面积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二课时   量一量(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关键: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    型:新课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2.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3.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²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复习下一节

板书                         量一量(面积单位)

cm²    dm²   m²

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三课时     量一量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单位,并感知这个常见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2.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体会1㎡的实际大小。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体会1㎡的实际大小。

教学关键: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准备:直尺,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C㎡,请大家说说面积1C㎡大约是多大?

学生指出:大拇指大小约为1C㎡。

2.请大家用1C㎡的纸片测量一下,数学书的大小,互相交流结果和测量感受。

二、面积单位

1.将1平方分米大小的纸片发给大家,请大家测量纸片的边长。

学生测出每个纸片各个连长都是1分米。

2.指出这个纸片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请大家结合1C㎡定义给出1d㎡的大小。

3.肯定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边长都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大小是1平方分米。

4.肯定大家的回答,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桌的大小。

5.怎样用这个纸片测量我们教室的大小怎么样?

生:这样测量很麻烦。

6.哪怎么办啊?

生: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7.我们来学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边长都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是1平方米。

8.肯定大家的归纳。

提问: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9.请在大家给出哪些物体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

10.组织在大家做“练一练”第1题,在练习中体验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面积单位。

11.组织学生做其他的练习。

三、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复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四课时    摆 一 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课  型:新课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若干个1厘米²的小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它们的面积在计算时也有一定的公式。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探索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


2.小组合作,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 数这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

3.各组组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表。

4.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5.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6.小组合作:用1cm²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7.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公式。

三、拓展应用

1.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1题

板书:        摆一摆(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4


课后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五课时      铺 地 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  型:新课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二、引导探索

1.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3.解决下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 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4.小组合作,独立解决。

5.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6.想一想:1米² = (   )分米²

7.观察图:

8.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介绍公顷。

三、练一练

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四、探索应用

1. 2米² =( )分米²  3分米² =( )厘米²  500厘米² =( )分米²

2. 妈妈买来一块花布,长3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五、布置作业

板书:        铺 地 面(面积单位的换算)

1米² =(  100 )分米²

1分米² =( 100 )厘米

课后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六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P59—61“练习二”中的第1—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重、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关键: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课  型:练习课

教  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宣布本课内容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二。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10题

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题中选择的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再作出具体判断,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

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3题,先指名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面积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周长单位。

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提醒:如果把问题改为“可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让学生再次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第5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16分米的铁丝围一围,再把围的长,宽和面积记录下来,再填表。

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练习题1, 2 ,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七课时   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P62数学游戏中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课  型:练习

教学准备:教学小黑板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2根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一幅学校平面图,介绍学校的布局,讲解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2.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根本区别的概念,计算的访求也不一样,为了区分清楚,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二、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1.让学生打开P62指导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2.明确所画图形的形状。

3.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交流游戏所得结果是多少种情况?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板书:             数学游戏


教学反思:



总课时:90课时

第八课时   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P63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应用面积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2.经过课堂练习体验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3.在实践中进行美的渗透,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教学关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课  型:实践活动

教  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小刚家最近刚买一套新房,引导学生观察。

2.师:小明家准备在厨房地面铺地砖,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二、合作讨论,设计方案

1.师:小黑板出示以下内容:小明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了180块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

(2)第二种设计用多少块地砖?

(3 ) 哪种设计较便宜?

2.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可汇报交流:(1)2×2×180=720(平方分米)

(2)720÷(2×3)=120(块)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师都给予肯定。

三、操作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63“画一画”中的1、2题。

1.第(1)题,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

2.第(2)题,让学生按要求独立设计合适的图案,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时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10)题

板书:     实践活动




课后反思:


(2)这些苹果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5.(1)这种电饭煲每天特价收入最多有1000元吗? 

(2)促销期间,这种电饭煲每天最多一共优惠了多少元? 



复制打开网址 www.1ydt.com 下载完整全册word教案试卷及PPT课件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