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案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语文

作文

数学

英语

法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

音乐

育儿

网校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1课时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知道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3.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教学重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关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规定。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在我国存在很多国家机关,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师: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体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我国是__人民民主专政__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人民__,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工人阶级__领导的、以__工农联盟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www-2-1-cnjy-com

3.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_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__。

4.广大人民通过__人民代表大会__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__人民当家作主__的权利。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动一 我国国家性质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探究: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1)我国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活动二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探究并分析下列图片,思考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 

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分组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作点评。

小结: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活动三 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

材料一 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可以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材料二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小结: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活动四 参与政治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被评为“最佳提案”。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们继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 B )

A.国务院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各级人民政府

2.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

A.毛泽东  B.工人阶级

C.习近平  D.中国共产党

3.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包括( D )

①平等权   ②人身权利

③政治权利  ④财产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 )

A.人民  B.公民

C.工人阶级  D.中国共产党

5.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 B )2

A.真实性  B.广泛性

C.一致性  D.单一性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________的权利( C )

A.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B.管理社会事务

C.当家作主  D.参与政治生活

7.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模拟人大”活动,学生人大代表听取了学校年度工作报告和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向学校提交了关于抵制网络不文明用语、校园欺凌与暴力等议案,并对议案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中学生“模拟人大”活动( D )

A.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

B.行使了监督政府的权利

C.实现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决定权

D.担当起学校主人应尽的责任



第2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2.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

3.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教学重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学难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发展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师: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人权方面的知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__自由__、__平等__地生存和发展。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__我国公民__,也包括__外国人__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__群体__。

4.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5.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__宪法__,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__科学性__、__民主性__。【

6.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__依宪施政__、__依法行政__、__简政放权__。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动一 我国人权的广泛性

阅读分享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悟。

材料一 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它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2•1•c•n•j•y


学生谈感悟。

小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活动二 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一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法律体系。

材料二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材料三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2-1-c-n-j-y

1.材料一为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奠定了法律基础?

2.材料二中的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3.材料三中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机关应当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C )

                       


A.人快乐地活着  B.人的衣、食、住、行有保障

C.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D.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2.在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 D )

①人权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③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④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C )

A.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B.依法行政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1课时 组织国家机构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了解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2.知道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了解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

【教学重点】

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表现。

【教学难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你知道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吗?

师: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并由此产生各种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我国的国家机构。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人民__。__人民代表大会__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__组成__、__任期__、__工作方式__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__民主集中制__的原则。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动一 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绘制思维导图体现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小结: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第2课时 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认识到对权力的制约的必要性。

2.懂得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的,责任就要担当,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行使权力。

【教学重点】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教学难点】

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

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明确告诉我们,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依法行使权力。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__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__。

2.__规范国家权力运行__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国家权力必须在__宪法__和__法律__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4.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__责任__,__责任__就要担当。

5.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__法定的途径和方式__行使。凡不按__法定程序__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动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跟同学交流一下你对如图漫画寓意的理解。

公章表示:__________

笼子表示:__________

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

漫画的整体寓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结:(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活动二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4王某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被依法追缴违法所得的案例。

思考: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而擅自行使权力。(2)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属无效。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活动三 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5某县商务局办公室主任李某因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思考: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活动四 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

学生阅读教材P15小康的爸爸纠正了办案人员的做法,认真听取了张某申辩的事例,及小康与同学们的对话,谈谈你的感悟。2•1•c•n•j•y

小结: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C )

①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如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 ②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 ③规范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④如果不规范权力运行,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懂得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2016年12月4日,在第3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我国现行宪法内容包括序言、总纲、__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__、__国家机构__、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宪法是__人民意志__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__根本__法。

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__最根本__、__最重要__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4.__宪法__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依宪治国__,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依宪执政__。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__最高法律地位__、__法律权威__和__法律效力__。

7.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__基础__,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动一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

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小结:(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1•c•n•j•y

活动二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小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活动三 宪法的地位和效力

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www-2-1-cnjy-com

材料二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材料三 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的根本法。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我国宪法的构成是( C )

①序言和总纲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国家机构 ④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这表明宪法( C )2-1-c-n-j-y

A.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B.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

C.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________为根本活动准则( C )

A.中国共产党党章  B.民法

C.宪法  D.刑法

4.2017年10月20日,由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联合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教授作了题为“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报告。该报告的内容可能涉及的教材知识有( D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④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宪法是法律的总和

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着作出相应的修改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 C )

A.宪法比普通法律修改更加严格  B.宪法就是普通法律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拓展延伸

开展宪法诵读活动。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今年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为增强学生宪法意识,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活动准备】

○准备好宪法文本。

○确定好本周要诵读的内容。

○选定领读人。

【活动过程】

○在领读人的带领下,大声地诵读宪法文本内容。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诵读宪法的感受。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www-2-1-cnjy-com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2-1-c-n-j-y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及图片)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活动三:案例回放——于某故意伤害案

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5年。于某是在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才持刀捅刺,且其捅刺对象都是在其警告后仍向前围逼的人,可以认定其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于某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决书中有一句说得好:于某及其母亲苏某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于某的防卫行为超出法律所容许的限度,依法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思考:(1)于某及其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该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2)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不要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要学会依法维权等

活动四: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2.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总结: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教师归纳:对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宪法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2•1•c•n•j•y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五:情景再现——抓小偷

(阅读教材第3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提示:财产权。

活动六: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3.总结:

我国

公民

的社

会经

济与

文化

教育

权利

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劳动权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物质帮

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

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文化

权利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3 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其他权利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


第2课时 依法行使权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能力目标 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如图)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不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1.思考:(1)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2)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1)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2)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2•1•c•n•j•y

3.总结:

行使权利

有界限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O1252次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吉祥航空公司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1.思考:(1)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2)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1)会(或不会)。(2)需要。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2

活动四:探讨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怎么办

(阅读教材第4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提示:(1)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2)协商。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了解相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下列图片:

 

3.归纳总结: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3 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行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


第1课时 公民基本义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的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 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了解基本义务的基础上增进对宪法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遵守宪法和法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45页“运用你的经验”的图片)

思考:图片中公民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公民义务?

教师总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遵守宪法法律

活动一:案例再现

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某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思考:王某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提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归纳总结:

遵守宪法法律

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目标导学二: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二:情景再现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而进行的盛大阅兵,阅兵地点由广场变为实战化沙场。此次阅兵在香港和澳门引发强烈反响。香港、澳门媒体为之配发的社评、社论也随之而来。港、澳媒体认为,强大的人民军队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强大保障,是世界和平的重要捍卫力量,也是“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坚强后盾。

1.思考:(1)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你准备怎样做?

提示:(1)维护国家利益离不开强大的人民军队。(2)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活动三:事例学习

(阅读教材第4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举出你所了解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提示:郑成功收复台湾,昭君出塞等。

3.归纳总结:

维护国

家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教师讲解:(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标导学三:依法服兵役

活动四: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

 

1.思考:(1)热血青年积极应征入伍的行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2)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提示:(1)要热爱祖国,积极报效祖国。(2)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活动五:探究逃避服兵役的危害

(阅读教材第4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认为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合理。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3.教师讲解: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2•1•c•n•j•y



4.归纳总结:

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目标导学四:依法纳税

活动六:材料再现

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一车车仔猪仔羊、雏鸡牛犊被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在大家“喜摘帽”、住新楼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产生了疑惑:扶贫资金是怎么来的?2017年2月27日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为大家解疑释惑。他说,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税收,也包括公检法机关办案、惩治贪官污吏缴获的赃款等罚没收入。

1.思考: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税收,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活动七:探究不纳税的危害

(阅读教材第50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李某不申报纳税的行为有什么危害?

提示:不申报纳税的行为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损失,构成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活动八:观点辨析

(阅读教材第50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问题: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赞同女孩的观点。税收用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为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服务;用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服务;税收还用于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税收还用于公安、司法和国防,保证国家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有安定的生活环境;等等。

4.教师补充: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明白了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提高了对义务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履行义务。www-2-1-cnjy-com

3 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不依法纳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知识并不复杂,但法律概念较为抽象,不太容易理解。结合宪法的规定和具体的事例认真领会这些义务,把对履行义务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义务必须履行,不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通过学习提高对基本义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义务观。


第2课时 依法履行义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有关材料,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地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决不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我们要时时处处心中有法,认真学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以法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努力做有高度法治观念的好公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不对。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一致

活动一:情景再现——不赡养父母,睡梦中被拘传

“带走!”随着执行员的一声令下,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赡养父母的鲁某被依法拘传。自鲁某结婚后,经常对两位老人非打即骂。其父母年事已高,无其他生活来源。法院判决鲁某每月支付父母500元赡养费。由于鲁某拒不支付,今年其父母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员4次奔波都未找到鲁某,终于在一天凌晨将还在睡梦中的鲁某拘传。

1.思考:(1)鲁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鲁某被拘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1)不对。他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问题: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教师讲述:观点一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观点二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2•1•c•n•j•y

活动三:探究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阅读教材第5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3.问题: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归纳总结: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时事链接:2017年3月28日至30日,沈阳、鞍山、抚顺15个基层法院分别对辽宁41名涉拉票贿选人员作出一审宣判。审理法院综合考虑各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对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某等41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选举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材料再现

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www-2-1-cnjy-com

1.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他们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活动五:“请客”

(阅读教材第53—54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对上述观点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

提示:上述观点不全面。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2-1-c-n-j-y

活动六:履行义务须合法

(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事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4.归纳总结:

法定义务须履行

原因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做法

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七:案例回放

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被告人费某利用担任戴楼镇三资办报账员职务之便,单独或与被告人鲁某、招某结伙,先后7次将三资办账户上的资金挪给招某、鲁某等人使用,用于偿还经营性贷款或者生产经营周转,合计人民币194万元。法院判决被告人费某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缓刑二年;鲁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招某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1.思考:费某等人为什么会被判刑?

提示:他们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理应受到处罚。

2.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活动八:违反法律要担责

(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1)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2)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1)行政责任。(2)刑事责任。



4.归纳总结:



违反义务须担责

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违反行政法律 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公民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 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一致、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其中以权利义务一致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3 板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义务一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法定义务须履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义务须担责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大多数问题都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头绪不少,要结合经典例子弄明白这一道理;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侧重点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1课时 基本经济制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拥护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底,80%以上的北京市属国有资本将集中到公共服务、基建、民生、战略性产业等领域,并新增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等指标,更加注重社会责任。

思考:(1)国有经济处于什么地位?(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1•c•n•j•y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公有制为主体

活动一:辨析归类

(阅读教材第60页“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这些同学父母的工作单位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提示:国有企业、在家乡务农是公有制经济;外企、伯父的建筑公司和小餐馆是非公有制经济。

活动二:情景再现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总值升值16倍,人均收入增长近3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自2013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来,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交出了上述“成绩单”。

2.思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的巨变体现了什么?

提示:体现了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活动三:探究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我国为什么要由国家投资研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提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乃至领跑者。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关键作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工程浩大,需要国家出资。2

4.归纳总结: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

经济 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集体

经济 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国家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5.教师讲解:(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活动四:时事再现

李克强总理会见2017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说:“大企业就业容量实际在下降,中国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每天新增1.5万户以上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小微企业已占中国就业岗位的80%,这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

1.思考:我国对小微企业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提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活动五:探究私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材第6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请你结合案例,分析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增长、

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归纳总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节课的内容,我们来读一首诗,也作为今天这节课的结束。

 

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

国有经济起主导,

致富路上带头跑。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非公有制经济也不可少。

初级阶段大家齐心又协力,

共同富裕的生活来到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懂得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板书设计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重要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总的来说难度不大,学生理解、掌握的效果较好。理解好本课知识要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结合典型的事例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增进热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情感。


第2课时 根本政治制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懂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和做法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案例,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主人翁意识,为社会主义民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做法。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想一想:(1)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认识?(2)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活动一:情景再现

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表决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6个决议草案;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等。2•1•c•n•j•y

1.问题: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内容?

2.师生共同总结:(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等等。

(二)走近人大代表 认识人大代表

活动二:情景再现

2017年5月11日上午,湖北省咸丰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培训班在该县县委党校开班。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欧阳开平讲话,要求代表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意愿转变为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思考:(1)湖北省咸丰县为什么进行人大代表培训?(2)如何走近人大代表?

提示:(1)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走近人大代表,可通过以下方式:①手机。②微博。③人大代表联络处。④人大代表之家。⑤人大代表述职。

目标导学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活动三: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思考:上述讲话精神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优越性?

2.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做法

活动四: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3.思考:如何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句话?

4.师生共同总结:(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www-2-1-cnjy-com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了其内容、优越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1-c-n-j-y

3 板书设计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做法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同时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应结合典型案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认识。选取案例要选有针对性、学生较为熟悉的,避免简单地讲解、灌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3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认识到基本政治制度是为了确保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自觉提升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教学过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说说你对上图体现的制度的认识。(2)我国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总结:(1)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认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活动一:走近食品安全

(阅读教材第68页“运用你的经验”)

1.问题: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建议,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这说明了什么?21•cn•jy•com

提示:这说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商国是。www.21-cn-jy.com

2.教师归纳:(1)这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www-2-1-cnjy-com

活动二:时事链接

(阅读教材第70页“探究与分享”)

3.问题:结合两个镜头,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活动三:情景再现

2017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1-c-n-j-y

4.问题: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来&源:z^zs%@te*p.com]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教师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目标导学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活动四:图片展示

 

1.问题:(1)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认识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ww~w.zz@st^ep&.#com]

提示:(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教师强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目标导学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活动五:走进生活中的小镜头

(阅读教材第74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w&@%ww^.zzst~ep.com]

1.问题:结合三个镜头,谈谈你对居民自治的认识。

提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21•世纪*教育网

活动六:了解会议通知

(阅读教材第74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这则会议通知,说说该村村民是如何管理村务的。

提示: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21教育网

3.教师总结: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来@源#:^%*中教网]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学习,提高了认识,懂得了通过这些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2•1•c•n•j•y

3 板书设计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确认识群众自治群众自治的意义[来源:zz~step.^c%&#om]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学习基本政治制度,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要结合典型案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认识。选取案例要选有新颖性、针对性和学生较为熟悉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认识,增强热爱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情感。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及四个职权,明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张德江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李源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会议经过表决,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思考:(1)哪些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2)国家最高权力机关。www-2-1-cnjy-com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活动一:情景再现

 

在全国,有9亿多选民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6年开始,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陆续换届。全国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直接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工作涉及全国2850多个县(市、区)、32000多个乡镇,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思考:(1)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2)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教师强调: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活动二:讨论——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阅读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以上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以上同学的说法不全面。我国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等。

4.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活动三:图片学法

     

               图一 慈善法表决通过  图二 慈善法宣传活动

 

图三 慈善法正式实施

1.思考:(1)慈善法出台后,镇政府强制要求公职人员捐款的行为是否合法?(2)慈善法的出台,反映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一方面的职权?

提示:(1)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禁止开展下列募捐活动:(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2)立法权。2•1•c•n•j•y

活动四:材料回顾

2017年3月1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六个决议草案。

2.思考: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什么权力?

提示:决定权。


3.教师强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活动五:大家来探讨

(阅读教材第79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不全面。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5.图片展示:

 

6.思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行使监督权的?

提示: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7.知识归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国家权力机关。一方面先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由来和性质,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1-c-n-j-y

3 板书设计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学习了国家权力机关,难度不是太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有点抽象,不太好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一块较为容易,可结合具体实例来掌握。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关系最好结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来分析、理解


 

第2课时 国家行政机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组成和职权,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懂得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支持依法行政,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教学难点: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一       图二            图三

思考:图一至图三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提示:图一是交管部门,图二是税务部门,图三是工商部门。

教师总结: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活动一:时事再现

 

受国务院委托,环保部部长2017年4月24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与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过去一年,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和平均水平上总体向好,但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出现恶化

1.思考:环保部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环保部门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受到全国人大的监督等。

活动二:案例分析

(阅读教材第82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从上述内容看,市政府与市人大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市政府由市人大选举产生,市政府对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市人大的监督。

3.教师总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4.漫画展示:

 

5.思考:行政机关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教师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1•c•n•j•y

目标导学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活动三:七嘴八舌说职权

(阅读教材第8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行政机关?它们有哪些职权?请举例说明。

提示:我国的外交部门,通过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代表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代表国家和政府办理外交事务,承办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的外交往来事务。

2.教师归纳: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检察、计划生育等方面。

活动四:小成回老家

(阅读教材第8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务院和县政府的职权有何不同?

提示: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接受和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4.教师强调: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

活动五:大家来讨论

(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

5.思考:以上同学的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说法都是正确的。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6.教师强调: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活动六:漫画赏析

 

7.思考:上面漫画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行政机关的含义、组成、与权力机关的关系及要求,也知道了行政机关的职权包括职权范围、层级不同职权不同,以及依法行政、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等内容。

3 板书设计

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政机关的职权职权范围层级不同,职权不同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认识。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中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关系这个材料要用好,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提高认识;行政机关的职权这一块较为容易,选取恰当材料帮助理解即可。



第3课时 国家司法机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和要求

能力目标 具体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学会依靠司法机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重要意义,自觉尊重国家司法机关,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敬畏法律、信仰法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之举。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显示,各级法院、检察院2017年将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诉制度改革,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统一证据标准,提高证人出庭率和律师辩护率,更好地发挥庭审作用。“通过改革,相信司法机关将有效转变过去‘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格局。”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说,“同时,也要加强一线司法人员的能力培训,妥善处理好法、理、情之间的关系,让当事人信服,让人民群众支持。”

思考:(1)我国的司法机关有哪些?(2)这些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提示:(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对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2•1•c•n•j•y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法院

活动一:维权在行动

(阅读教材第86页“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方的爸爸可否以厂家为被告到人民法院起诉?为什么?

提示:可以。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通过审判活动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活动二:探究人民法院的职权

(阅读教材第86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上述案例中,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职权?

提示:审判权。

3.教师讲解: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活动三:案例反思

2017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公布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结果,聂某被宣判无罪案等十大案件入选。1995年3月,石家庄中院一审判处聂某死刑,同时判处赔偿受害人家属丧葬费等计2000元。1995年4月27日,聂某被执行死刑。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某无罪。2017年3月,聂某家属获268.13991万元国家赔偿。

4.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错案的发生?

提示:学生可从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方面作答。

5.教师讲述: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6.思考:我们身边有“民告官”的事件发生吗?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有(或没有)。可从我国的司法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方面说明。

7.归纳总结:

人民法院

性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职权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目标导学二:人民检察院

活动四:案例通报

 

2017年5月24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北京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成员单位,召开“关注儿童保护,净化成长环境”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介绍,近三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等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8件1255人,依法从严从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加大指控犯罪力度。

1.思考:(1)人民检察院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2)人民检察院的分类是怎样的?

提示:(1)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2)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活动五:回顾身边的犯罪事件

(阅读教材第8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本案说明人民检察院具有何种职权?

提示: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3.教师归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活动六:探究司法公正

   

   

4.思考:图片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学生从本课时所学知识中总结。启示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民法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和要求,也知道了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和要求。内容较为简单,重点要放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上。

3 板书设计

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性质和分类职权和要求人民检察院性质和分类职权和要求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国家司法机关。主要学习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内容。内容比较简单也比较有条理,难度不大。结合精选的例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能够当堂掌握,要提高对国家司法机关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懂得自由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2.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

【教学重点】

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

【教学方法】

自由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小蕊: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阿梅: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__限制__的、__相对__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__保护__。

2.自由主要指人们在__法律规定__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3.法治与自由__相互联系__,__不可分割__。法治既__规范__自由又__保障__自由。

4.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__同等对待__;二是不同情况__差别对待__。

5__法律面前人人平等__,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__法律保护__,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__依法予以追究__,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__宪法__和__法律__的特权。2•1•c•n•j•y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2-1-c-n-j-y

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www-2-1-cnjy-com

活动二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学生展示我国相关法律关于言论自由的一些规定。

教师进一步展示其他关于自由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小结:(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探究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材料一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材料二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指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妇女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提高。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增加。】

材料三 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材料四 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孙政才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相关链接: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谈对上述四则材料的感想。

小结:(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3)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4)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在阅览室,小磊在读书时,边读边和同桌说笑。阅览室的老师过来制止他,他说:“说话是我的自由”。对此,你认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2

A.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B.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C.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小磊的话是有法律依据的,阅览室老师不该制止的

2.关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C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C.自由是不受法治的限制的

D.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3.“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句话说明了( C )

A.世间本来就没有自由        B.行使自由是随心所欲的

C.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D.法律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4.“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说明( A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能做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人类把“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想变为现实,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6.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平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我国,权利平等仅政治权利平等和经济权利平等

B.在我国,至今不能实现男女平等

C.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D.在我国,公民能否享有权利,要依情况而定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学目标】

1.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

2.践行平等观念,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由。

3.学会在法律范围内追求自由平等。


【教学重点】

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师: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自由是相对的、有限制的,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我们应如何行使自由权利呢?本节我们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__宪法__和__法律__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__依法行使权利__。

2.践行平等,就要反对__特权__;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__合法权利__;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__不平等__的行为。

3.我们要以__法律__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 珍视言论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2017年7月末,一则“蜜桃打了防腐剂”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在往几箱桃子上喷洒液体,画面外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称桃子正准备从山东临沂运往辽宁沈阳,喷洒的液体为防腐剂。视频经过转发,给当地桃子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桃子价格因此大跌。www-2-1-cnjy-com

真相,针对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当地桃农表示,他们只是在给桃头喷水降温,喷洒的并非是视频中提到的防腐剂。7月26日下午2时许,蒙阴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在内蒙古兴安盟将网上发布谎称蒙阴蜜桃使用防腐剂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1.看了上述的报道,你有何感想?

2.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小结:(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首先,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其次,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2-1-c-n-j-y



【探究二】践行平等

活动二 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权利和特权。

材料二 欣赏图片《招聘》


材料三 应届毕业生郭晶在赶集网上看到杭州市西湖区东方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招聘文案人员,她认为自己的学历以及实习经验符合学校的要求,便在网上提交了简历。等待多天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复,郭晶又浏览了赶集网相关的页面,才发现招聘页面上写着“限男性”的要求。郭晶表示不解,多次向对方咨询,并到学校当面了解,对方坚持只要男性,表示这个岗位不适合女生。后来郭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定,被告东方烹饪学校侵犯了女生郭晶的平等就业权,赔偿其2 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思考: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材料二、材料三类似的行为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珍视自由,就是( B )

①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④必须依法行使权利2•1•c•n•j•y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以下行为属于没有践行平等待人的是( A )

①城市学生看不起农村学生 ②老师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公益活动 ③家庭贫困的学生被人瞧不起 ④长相丑陋的人被别人起侮辱性外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从践行平等的要求出发,我们应该( A )

A.以平等态度待人  B.拒绝诺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

C.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  D.懂得承诺的重要性

4.某同学第一次到大酒店吃饭,因不熟悉酒店情况而与服务员发生争吵,该同学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伺候人的吗?”下面对该同学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D )

A.说的是气话,不应该计较

B.没有恶意,只是随口说说

C.维护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

D.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5.李明自小跟在上海打工的父母一起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到了入学的年龄。9月1日,他随着父亲到租住地附近的小学报名,但因他住的是租来的房子,没有本市的房产证,而遇到了学校的拒绝。对此,你的看法是( B )

A.学校的做法有道理,如果随意招收学生,学校将会人满为患

B.学校的做法损害了公民享有的平等权利,与“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相违背

C.学校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是对农民工的歧视

D.这是学校自己的事,学校有权决定

6.下列行为体现了平等待人的是( D )

A.与人交往中攀高枝,嫌贫爱富

B.瞧不起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更恨那些纨绔子弟

C.虽然心底里瞧不起对方,但为了不树敌过多,表面上还是要尊重对方的

D.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都一律平等对待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一框 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平的表现,认识到公平的重要作用。

2.能分辨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认识正义的作用,感悟正义的力量。

3.懂得公平正义的价值,树立公平正义观念,以实际行动追求公平和正义。

【教学重点】

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树立公平正义观念,以实际行动追求公平和正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提到“公平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公正、道义、公道……

师:这些词语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平正义的价值。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__合情合理__、__不偏不倚__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__权利__公平、__规则__公平、__机会__公平等。

3.公平是个人__生存__和__发展__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__稳定__和__进步__的重要基础。

4.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__促进社会进步__、__维护公共利益__的行为。

5.正义是法治追求的__基本价值__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__重要价值__;正义是社会和谐的__基本条件__。【

6.制度的生命在于__正义__,制度的效用在于__保障正义__。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认识公平

活动一 我眼中的公平

古时候,一位父亲临终前要把四锭等重的黄金分给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中,大儿子精明能干,为赚取这四锭黄金出力最多;二儿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亲生病时端茶送药,最得父亲喜欢;三儿子身残体弱,为人善良,父亲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

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

欣赏图片。

 

图一               图二

2.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小结:(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活动二 公平的价值

材料一 近年来,公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期盼和呼声,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

材料二 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实行公开招聘,公平公正地选择工作人员,实行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些重大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媒体直播;等等。www-2-1-cnjy-com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小结:(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2-1-c-n-j-y

【探究二】正义的力量

活动三 明辨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列举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表现,如:

 

小结:(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2)一般而言,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2•1•c•n•j•y

活动四 正义的价值

材料一 桂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为了治病,他花光了积蓄,家庭也几乎被拖垮。当地政府了解桂某的情况后,不但为他办理大病救助,报销70%的医疗费用,而且将其纳入低保。在社区干部的帮扶下,桂某和妻子开了一家商店,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上述事例对你理解正义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 我国目前逐步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等。

思考: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教材P103阅读感悟,进一步认识正义的作用。

小结:(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它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下面对公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追求公平是一种美德,它能促使人们处理事情时采取恰当的行动

B.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对事情公平与否的判断

C.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追求公平是徒劳的

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 B )

①权利公平 ②规则公平 ③机会公平 ④社会制度公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3.据悉,未来五年,我国将形成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开展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及调整影响因素的日常监测调查,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这有利于( D )

A.推进体制改革,实现就业公平  B.兼顾效率公平,实现同等富裕

C.健全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发展  D.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4.正义要求我们公平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公正的对待,需要( C )

A.公民行动来保证  B.社会舆论来保证

C.正义制度来保证  D.人民愿望来保证

5.有位年轻人在外资企业当经理,被炒了“鱿鱼”,因为他试图漏缴个人所得税。公司的外籍老板说:“在我们国家,偷税和偷东西是一样的。如果某人有偷税记录,他在法庭上都没有资格当证人。”可见( B )

①每个人都受正义的制度和规则的约束 ②正义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 ③正确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维护正义 ④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行为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C )

A.某同学欺负殴打小同学

B.在期末考试中,个别同学有作弊的行为

C.我国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小偷儿将手伸向他人书包

 

第二框 公平正义的守护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公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面对不公平现象,能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认识到制度对于公平的重要性。

3.认识到守护正义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讲究智慧;认识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4.树立公平正义观念,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

如何坚守公平、维护正义。

【教学难点】

以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目前我国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同学们,从以上的信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是呀,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障,我们渴望公平正义,我们需要以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__公平__的立场,学会担当,以__公平__之心为人处世。

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__合理合法__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__制度__保障公平。

4.__正义感__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__正义__、实现__正义__、维护__正义__,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5.守护正义需要__勇气__和__智慧__,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__敢于斗争__,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__讲究策略__,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6.__司法__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7.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__司法公正__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1-c-n-j-y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坚守公平

活动一 个人维护公平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07“中学生在学校如何坚守公平”为主题的讨论会,探究:

你认为维护公平应如何做?

小结:(1)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活动二 制度保障公平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等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类似的政策或制度吗?这些制度有什么作用?

我国这些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现了正义,也正是这些正义的制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

小结: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探究二】守护正义

活动三 个人守护正义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09三位出租车司机的事例,探究:

1.评价三名司机的行为,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当我们自己或他人身处险境需要帮助时,你知道常用的电话号码有哪些吗?

小结: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1•c•n•j•y

活动四 司法维护正义

我国司法制度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www-2-1-cnjy-com

(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审判员回避制度?

小结:(1)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2)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C )

A.道德     B.纪律     C.司法     D.规则

2.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上述举措是因为正义的社会制度( D )w

A.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B.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获得同等的利益

C.有利于实现绝对的公平

D.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社会生活



复制打开网址

 http://www.1ydt.com/video/vb_show/Vbox_6630/4DE1ED74_1_1.htm

下载完整全册word教案文档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