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语下课文10 老王 课堂实录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10 老王 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

周村 党东昉

(老师示意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就有关于“善”这方面的,题目呢是《老王》,作者是杨绛。(ppt展示题目、作者)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第一个环节先速读课文。(ppt展示)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读的过程中搜集一下关于老王的信息。比如说老王的年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等。一会说的时候用这样一个句式:从(这儿)我看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同学们开始速读课文,把你的所感所得写下来。

(3分钟后)

师:恩,好了。哪个同学找出来了?可以举手示意。好,你先说。(前面一位男生)

生:文章说“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我看出老王是一个很穷的人。

师:很穷,恩,请坐。哪位同学还有?(师走到最后面把话筒给一位男生)

生:“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两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从这儿我看出老王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没有了亲人。

师:蹬三轮车这是他的?

生:职业。(话筒再给后面一位女生)

师:他的职业说明他?

生:……

师:还没想好,请坐。          

生:第五段“有一年夏天……冰价相等”。从这里我看出他是一个老实、善良、关心别人的人。

生: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天黑了就看不见。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身体状况。

师:身体状况怎么样呢?

生:瞎了一只眼,是一个残疾人。

师:同时,你读的这段话还能看出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态度是什么样子的?

生:对他有不好的印象。

师:说他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干了坏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生:应该是假的吧。

师:恩,能看出这些人对他的态度吗?

生:嘲笑。

生:第五段“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一点”。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想单纯的人。

师:恩,非常实诚。

生:文章说“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年长的人。

师:年长,那就你觉得他年纪多大?

生:五、六十吧,应该是。

师:恩,五十岁左右。

生:文章第六段“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师:恩,乐于助人。他怕钱不够,是吧。

(教师小结: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且概括老王为作者一家做了哪些事?)

师:好了,我们总结一下。(ppt展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穷人、残疾人、回族人、中年人、社会底层的人、被人瞧不起的可怜人、老实人、没有亲人孤苦伶仃的人、苦命的人、善良的人。

师:他的善良集中体现在老王为作者一家做的许多事。(一一列举文中的“送冰”、“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送香油鸡蛋”几件事)

(跳读课文,思考:我怎样回报老王的善举?)

师:对于老王的这些善举,我是怎样回报的呢?再读课文,搜索一下,找到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生:在老王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之后,我给他钱。还有第一段,我做他的车,照顾他生意。

师:哦,常坐他车,就能给他钱,他就赚到钱了。

生:第三段,给他鱼肝油。

师:哦,女儿对他的照顾。

师:好,我们来小结一下。(ppt展示)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618zm9bzv&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2555oa5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品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师:作者用自己的善良体察到了老王的善良,用自己的善心回报了老王的善心。可是在最后一段,当他得知老王在给她送了香油和鸡蛋后第二天就去世的消息之后,她回到家看着香油和鸡蛋想了很多,我们齐读一下,看一下作者想了些什么?

(生齐读)

师:这里作者有两个疑问,“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和“因为她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师:是因为哪一条呢?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几年”是多长时间?我可以告诉大家,杨绛一家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时间大约是1972年,而文章写于1984年。她这一想就想了十多年。

师:那她这种想法对不对?是不是该对老王愧怍?

(精读课文,品味“我”与“老王”的对话)

师:我们不妨来品味一下老王去送鸡蛋时,作者和老王之间的对话。先把对话从文章中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画相关句子)

师:我们先看第一句,作者怎么说的?

生: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师:第一句,应该是当老王一进门的时候。

生: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师:这时老王已经是好长时间不到我们家了,见到一个非常熟悉的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高兴还有惊奇。

师:你来读一下,读出惊喜之情。用升调来读一下。

(生读)

师:为什么要问“你好些了吗”?

生:一是先前他病了,二是一看见他的瘦弱。

师:你找一下关键词,说一下他当时是个什么样子?

生:死灰、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僵尸。

师:当看到老王这幅样子的时候,可以想见老王的病情应该非常(生:严重)。所以后半句“你好些了吗?”应该是关切的语气。哪个同学试一下?

(找两生读)

师:那这时老王的反应只是“嗯”了一声,说明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接下来作者又问了一句话,就是刚才同学读的,再请这位同学读一下。

(生读)

师:你想一想,作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鸡蛋是不是应该我们吃?(不是)读的时候重音应该放在?(我们)好,你再试一下。

师:这个时候鸡蛋这样的营养品应该给谁吃啊?

(生齐声:老王)

师: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说“都给我们吃?”言外之意是可以留一点。为什么?

生:如果都让老王拿走老王就会不好意思,不能叫人家白来一趟。

师:恩,想着对方,照顾对方的情绪、面子。再后来作者是给了他钱的,为什么给他钱?

生:他认为老王身体很虚弱,是拿着鸡蛋来换钱。

师:换钱干什么?

生:去治病。

师:恩,去治病、贴补家用。所以作者想着要留下一点,留下才好给老王钱,让他治病。

师:这些句子把杨绛内心那种替别人着想,又不为难别人的那种心情、想法,那种金子般的心写出来了。我们接下来看老王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

生:“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这句,他好像知道、明白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师:那是后面一句,前面呢?

生:他只说:“我不吃。”

师: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

生:身体病的很厉害了,吃了也没有用了。

师:他为什么不直说?

生:怕作者担心。

生:直说的话,有可能作者不吃了都给他吃。

师:恩,从对方角度着想。接下来作者说了什么?

生: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急切的说“我知道,我知道”,后面还说“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心情还是很着急的。

师:对,很急切。他恨不得马上把这钱给他治病,好去补贴家用。然后进一步补充说“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如果给别人捎呢?可能时间就怎么样?

生:耽误了。

师:从他们的一番对话当中,他们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ppt展示“心”)

师:一面是老王想着用鸡蛋和香油把自己的感谢在临终前表达出来,而另一面杨绛以为他是用鸡蛋和香油来换钱去治病、贴补家用。而这样一个误会最后却让作者纠结了十多年。他在文章最后谈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ppt展示这句话)这种愧疚之情一直让她思考、纠结了十二年。

(课外拓展,学生小练笔)

师:老王就是这样一个人,杨绛也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许多的富人行善,然而也有更多的贫穷的人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帮助我们,做着许许多多善良的事。让我们记住这些善良的人,让我们记住大学问家杨绛,记住老王。

师:老王,老王叫什么?他没有没有名字吗?作者为什么没有交代老王的名字?

生:这样就更觉得他们两个更熟悉,也非常亲切,毕竟相处了多少年了。

师:也就是说作者跟老王就跟朋友一样,朋友之间常用昵称,这个时候作者也没有必要叫他王某某了。

生:是。

师:那在文章当中,要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人,是应该交代他的名字的呀?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其中两个小组的讨论)

师:大家再想一想,像老王这样的人我们周围多不多,从这个角度再思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中)

师:哪一个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说说?

生: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故意设的局,让你好好品味品味,这是从写法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吗?

生: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师:你们认为老王就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善良的代言人。

生:老王代表的是一类人。

师:老王确实很普通,普通的就像空气中的一粒尘埃,他的存在或者离去好像与这个社会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的有点多余的人,甚至他还是一个残疾人,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人,身上却有我们人性当中最可贵的品质—善良。老王的善行不是一桩一件,老王的善心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而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的品格。(ppt展示)

师:这表达了作者对千千万万善良的人的敬仰,我找了一段话,我们一起读一下。

(ppt展示:修习善德可以改变心态。我们不再一味地只想着自己,而会开始超越“我”和“我的”。只要心中经常记着他人的苦难,记着每一个人都有追寻快乐的愿望、和拥有觉悟的可能,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具超越性。这将感得和善的外在情境与喜悦安详的内心。)

(齐读)

师: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诗的题目就叫《善》。(ppt展示地上种了菜,就不容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容易生恶。)

师:是啊,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心中有了善我们就能有阳光的心态,心中有了善我们还可以说更多的话,表达我们更多的思想,拿起笔来说一说心中有了善还能怎么样?

(生思考、写作中。3分钟左右)

生:心中有了善……(5-6人展示,老师简短点评)

(教师寄语)

师:心中有了善,这个世界就会变和谐;心中有了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齐读一下:行善能厚德,厚德方载物,载物容大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以善为本,载物容大器。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谢谢大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35ouecv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配套的PPT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