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下课文12 卖油翁 课堂实录
12 《卖油翁》 课堂实录
学生: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预备(2)班
授课:梅洪建
事由:借班公开课,事先没有预习,初一(上)内容在预备年级(相当于其他地方小学六年级)上
一、起
师:同学们好,知道今天学习哪课吗?
生:知道,丁老师(该班语文老师)刚告诉我们了。
师:好,既然大家知道上哪课,请先读一遍课文好吗?主要是读准字音。
(大约一分半钟,同学们就读完了)
师:哪位同学能给读一下。
生1:(开始读)(读课文是走进文本的基础,文言文必须要读,集体读,再个别读)
师:声音洪亮,竟然还含有比较丰富的情感。还没开始正式学你就这么牛了,呵呵!那,他读的有没有有问题呢?
生:(沉默了一会儿)没有!
师:真没有!下面大家用3分钟时间,结合注释揣摩一下,看能否更好地读出语气语调。(读注释,是对教材的最好利用,省时省事。公开课上很多老师不读注释,都用自己的课件)
生:(大约两分钟的安静之后,都开始小声地揣摩朗读)
师:我们班谁读得好啊,做个示范?
生:(异口同声)方岩涛(音)
师:谢谢,请。
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示范,而不是老师自己示范,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又给了信心。)
师:真好!呵呵,因为是刚刚接触这篇课文,我们暂时先不请同学评价方岩涛的朗读。大家已经将文章读过几遍,是不是对大概意思有了了解?
生:是的!
(起——朗读。文言文教学,首先是朗读,这是符合学文言文的规律的。)
二、承
师:好,用北方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呢,我出一个难题来考考大家。请问: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读解结合)
生2:陈康肃、卖油翁
生3:陈康公、卖油翁
生4:康尧咨、卖油翁……(大家争论不休)(学生对文言文中人名、字、号还不清楚)
师:看来,卖油翁没问题,前面那个人争议比较大。请大家看看注释1,本文选自?
学生们看注释,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有删节。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
师:明白了吗?
生5:明白了,这个人叫陈尧咨,康肃公是他的谥号。
生6:应该是康肃是他的谥号。
师:是康肃。(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穿插恰到好处。讲解了字、号的知识,又介绍了人物)
一、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二、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称呼别人多用字,有名气的要称号,死者一般都要称谥号。
三、古人称号表示尊敬,称谥号更有尊崇之意。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058b6jdh&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34l69ff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陈尧咨,宋代官员、书法家。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四川南充阆中)人。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武信军节度使、等卒谥康肃。
师:所以呢,本文写的是关于(一边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接下来,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生7: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学生精彩的概括)
师:呵呵,真好,还是很工整的对联,要不我们这节课就照着你的对联写下去?(抓住了很好的契机,为对联做铺垫,教师的灵动,智慧就在于此。)
生:(兴奋的样子)好啊,好啊……(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8:老师,他说卖油翁卖油不对。(老师眉毛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篇文章中主要讲的不是卖油翁卖油,而是卖油翁倒油。
生9:要用文章里的字,卖油翁沥油比较好。(好厉害的学生!)
师:(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嗯,听你的,能用文章字句的就尽量用,不能用的就尽量创造工整的字句好吗?
师:我举得这个对联不能就这么结束了,还缺点什么?(引起思考,衔接下文。还是扣住对联思考,课堂的过渡如写作一样,要自然。有很多课堂的转接生硬)
生10:横批!
师:呵呵,你着什么急嘛!我们还能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写下去。
生11:我知道。就是看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师:一个字儿,聪明!你说说水平如何?
生11:老师,是俩字儿,真聪明!(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的幽默引起多么活跃的气氛)
师:看来大家情绪高涨啊,下面你想回答问题就直接站起来,别举手等我同意好吗?
生11: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生12:我不同意对陈尧咨射箭水平的评价,应该是十中八九。
师:嗯?
生12:“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八九”才是他的真实水平。概括文章内容,要科学。
生:(鼓掌)
师:没办法,一个字儿,聪明!
生:(异口同声)俩字儿,真聪明!
师:那接下来,这个对联应该怎么写下去呢?
生:(沉默,继而有“还有啊”的疑问)
师: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课文,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
生13:我发现了,那就是他们自我的认识态度。
师:聪明!
生13: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
生14:(立即站起来)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生15:熟能生巧不行!人家“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生成的漂亮!看到学生的争论,谁不开心啊!他们真正在动脑啊!
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巧妙穿插闻言词语积累)
生15:(低头看注释)
师:别看注释,根据文意猜。(教方法)
生16:骄傲的意思吧,因为“唯手熟耳”表明了卖油翁很谦虚,那陈尧咨肯定就是骄傲。
师:确实很聪明。注释是“夸耀”的意思,其实也就是骄傲。大家笔记记一下。那“耳”呢?
生16:语气词,罢了。
师:太好了。(一边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一顿)嗯——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再扣住对联推进)
生:(沉默,继而窃窃私语)
师: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我来提示一下: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根据斗争把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小组讨论划分一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示于愤悱之际。)
生:(开始小组讨论划分,3分钟过后)(合作于恰当时机,时间给的合适)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一下?
生17:老师,我们明白了,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师:交换位置?
生17:是的,就是在现在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师:理由?
生17: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合作的成效,令人叹服!学生的发现比老师讲要好多少倍啊!)
师:我想鼓掌。(拍起来手,同学们也跟着鼓掌)(然后板书:卖油翁,陈尧咨)
师: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写起。
生17:卖油翁先是“睨之”。
师:你能告诉我“睨”什么意思吗?
生17:就是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
师:继续。
生17: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教了方法,举一反三)
师:呵呵,聪明了,你都懂得抢答了。“颔之”?有不同意见吗?(幽默的表扬,更激发兴趣)
生:(沉默)
师:确定?
生18:应该是“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给了时间就有生成,鼓掌!)
师:我们班同学回答问题的习惯真好,不单说结论还说原因。你能解释“但”的意思吗?(教方法及时)
生18:只是。
生17:然后是“我亦无他”。
师:(板书“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请同学们读——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
师:很好,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
生19:第一回合里应该是“疑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师:然后呢?
生19:忿然对之。呵呵,以对应“但微颔之”。(对联意识也有了)
师:很好,自觉的对联意识。继续。
生19:笑而遣之。
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穿插积累“而”的用法)
生19:承接?
生20:并列?
师:呵呵,我们常见的确实就这两种,但可惜都不是。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
生19:“遣”。
师:“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
生19:“笑”是修饰“遣”的。
师:对,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而”的用法里面修饰是比较难掌握的,大家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师:好,请大家一起大声读一下这幅对联: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生齐读)
生20:老师,我觉得下联最后一个字不能再用“之”了,上联最后一个都改了,我觉得把“之”改为“翁”较好。(对联意识的生成)
生:就是就是……
师:大家的对联意识还是蛮强的嘛。很好。我再来提示一下,其实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我们这个对联肯定是不工整的,请大家课下再雕琢这幅我们共同创作的“千古奇联”,呵呵。
承——课堂中心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后,真正在思考,在动脑。生成的效果令人击掌。
三、转
师:对联也写好了,重要文言知识点也掌握了,就是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
(学生讨论)
生21:熟能生巧
师:的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这个道理。但是,这是从卖油翁的角度得出来的结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来想想。
生21: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一般的老师也许就此结束了)
师:是的,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
生22:(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师:很好,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我们读书,是要学习正能量的,不是学他的自高自大的,谁能从陈尧咨身上得到正能量?
生2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引导的效果)
师:很好,咱就用四个字吧,人外有人。所以,我们的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前者从求学的态度上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以为是,后者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真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力。
转——转的巧妙而简洁,完成了对联。
四、合
(师不出声,一直在笑;生茫然。一会儿)(一个幽默又引人思考的细节,自然引出对“笑”的分析。造成一个悬念——智慧的设计!)
生24:老师,你笑得好阴险。
生25:老师,你笑得很诡异。
生:笑得莫名其妙,笑得老奸巨猾……
师:其实,我在笑陈尧咨的“笑”,大家说说他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生26:不屑
生27:苦笑
师:大家讨论一下是“不屑”还是“苦笑”。
(同学们争论不休)
生28:其实,我们不必追究他是“不屑”还是“苦笑”,关键是要获取正能量。如果是“不屑”,那这个陈尧咨将是悲哀的,因为他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
师:陈尧咨的生平,大家可以去“度娘”一下,上面有的,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生28:如果是“苦笑”,恭喜你,陈尧咨,你长大了!(老师的幽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生大笑)
师:恭喜你,答对了。最后借苏格拉底的话送给大家: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但愿我们用谦虚的态度和勤奋的追求,结合陈尧咨的教训和卖油翁的经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合——合的高妙!语文是学习语言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评析语言、理解语言是前提,在评析一个“笑”字过程中,
补:关于陈尧咨
陈尧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残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后,遭弹劾削职。徙邓州数月后,复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很快又因失职,降兵部员外郎。母亲病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时遇边患,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为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位在蔡齐之上。不久,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辞而不就。皇太后以双日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赴任,虽整修器械,但驭下粗暴。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谥康肃。
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总评:有人称课堂教学为“课堂作品”,我喜欢这个名称。一节课的确要把它当做文章来做,要有精心的预设,这个预设,首先是“教什么”,解决内容问题;然后是怎么教,解决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学的问题。
本篇课文不算难,但对预备班的孩子,初学文言文,是值得重视的。如果仅是背背课文,把字词讲讲清楚,把主要意思做做笔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讨厌文言文学习,就像我们第一次吃某一新鲜东西,头一次觉得不好吃,永远都不感兴趣了。听了梅老师这节课,学生会终生难忘,读文言文同样能读出感情,同样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同样能上得生动活泼。他把教学内容选在教方法上——读故事的方法,读文言文故事的方法。(什么人——干什么?表现人物什么性格?——表明作者什么意图?读课文——读注释——根据文意推导、猜——分析文时穿插对言的理解。言、文结合)。怎么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平台,让学生动起来,所以有了课堂的精彩。具体说来他的精彩
1.梅老师把这一节课当作一篇文章精心构思:起-承-转-合四部分有详有略,重心突出。起得平和,承得自然,转得恰当,合得高妙。
2、以对联为线,一线穿珠,读解结合,使学生随着对文章理解的深入,对联也随着延伸。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学到了对联的知识,一举几得。
3、合适的对象,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方法。一个设计无论多么好,如果不了解学生,可能达不到生成效果,或许造成老师一言堂,借班上课多数是老师表演,本节课老师对学生的能力是有估计的,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引导得当,就达到了生成目标。
4、恰到好处的穿插。穿插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文言文的学习,不是现代文,要有文言文的特点。一般老师是字词句的解释翻译落实后再讲中心。梅老师的言的问题给学生自己解决,读课文,读注释,还有的字词是在分析文的过程中巧妙穿插着讲。如“耳”“而”的解释。
5.巧妙的转换细节——笑。为了评析“笑”的含义。老师一直笑着不说话,神态幽默,引发思考 又有吸引力。所以就有了学生的大胆评价。老师的幽默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28:如果是“苦笑”,恭喜你,陈尧咨,你长大了。可敬的老师,聪明的学生。
6.最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了,从他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思考了。
7.真合作讨论。很多公开课的合作讨论具有假象。合作一分钟就结束,做一个样子。也不知一分钟能讨论什么。更重要的是,合作时机的恰当性。当学生都回答不出了,是真遇到难题了,需要合作才有意义。本节课合作时机恰当,时间恰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634nmss3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配套的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