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下课文21 伟大的悲剧 课堂实录
21 伟大的悲剧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其实,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这个伟大的悲剧,但是我对221班的学生有信心。不过,话又回来,在这伟大的悲剧面前,再充分的准备也会充满无力感。只要我们能沉静下来,用心灵和文字一起战栗,也就是最好的准备了。昨天,我们学习了《真正的英雄》,还记得老师怎么定义描述冒险吗?
生:远行的都是优秀的灵魂,而冒险的都是卓越的灵魂。
师:为什么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放弃安逸的生活,走向无限的未知,踏上探险的征途。探险,意义何在?
生:探索未知的世界。
生:挑战自我。
生:用挑战自我的极限更好。
师:探索未知的世界,挑战自我的极限,是为了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海明威说,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然而,在自然界面前,我们人的生命又显得那样脆弱,常常被打败。我们需要足够的氧气,窒息数秒钟就会死亡;我们也需要足够的睡眠,只要连续60个小时不睡觉,生命就可能面临崩溃;我们的生命还常常遭受各种疾病的折磨,甚至小小的病毒也能夺取无数人的性命。可是,探险,让我们看到,我们原本脆弱的生命正在某些地方,以最顽强的姿态 着!(我做了一个手势,提示学生填词语)
生:攀登、延伸、生长、蔓延.....
师:屹立着,像山峰巍巍不倒!接下来我们进入典型环境——南极,去看典型人物——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用生命写就的伟大悲剧!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我希望这节课我们能够比平时更安静一点,也更严肃一点,因为,任何戏谑的调侃和无聊的搞笑,都是对英雄的大不敬。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只用你们的心贴近文本,感受英雄生命的诉说,静静地阅读课文20分钟,用笔划记你最感动的细节。而我要做的,就是和你们一样,静静阅读。
师生课堂阅读。
师: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今天,我们和平常不一样,我们不要管你是属于哪个小组,也不要管你是属于哪个学习层次,你有话想说,就说。今天,我们不采用小组计分制,用分数来衡量我们的心灵对于悲剧的感悟,是不妥当的。谁先来?
刘星烁:“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里让我感动的原因是,我觉得威尔逊博士把科学研究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的执着,坚毅,让我感动。
师:科学家往往是这样,生命不息,研究不止。这里,我想起了《阿基米德最后的请求》的故事:希腊被攻陷时,敌人冲进城,喊杀之声惊天动地。阿基米德没有逃,他的研究工作还没有作完,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圆圈,计算着深奥的数学问题。当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罗马士兵持刀向他奔来时,阿基米德这才抬起头来说:“我的朋友,在你杀死我之前,让我先画完这个圆圈吧。”
张琳:“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这句话采用了设问的形式,这个简短有力的回答体现了他们对于同伴的热爱,体现了他们的集体精神。
师:请注意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句号。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在艰难的时刻抛弃同伴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需要商量的事情。
师:我真的非常感激张琳的敏锐。是的,一句简短有力的回答,说明这个否定回答是不容置疑的;一个铿锵有力的句号,说明是否抛弃同伴也是不必再进行讨论的。
丁家琪:“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从这里,我感觉到奥茨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选择了舍己为人,这是多么可贵啊。
师:同学们,你们相信巧合吗?我没有先见之明,却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选择了丁家琪,而丁家琪的答案,又刚好和张琳的答案相得益彰。集体,不抛弃个体的生命,哪怕他成为了大家的负担;个体,不拖累集体的前进,宁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在这个极端的环境下表现得迥然不同——既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别人的生命。让我们齐读接下来的这段话,看绝境中的英雄对于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不言弃”。
生:齐读“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孙鑫:我最感动的一个细节是“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我感觉到他们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相互支持,情同手足。
师:是啊,在生命罕至的恶劣环境下,人即使看到一只活的老鼠或者苍蝇都会倍感亲切,何况是一起出生入死的伙伴。他们在这里的关系,已经超越的同事朋友的界限,变成了生命和生命的惺惺相惜。
刘凯:“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个细节我很感动,感动于他们高度的事业心,奋斗到最后一刻。
师:斯科特坚持写日记的毅力除了高度的事业心,还有来源于什么?
生: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师:对的,他知道自己虽然注定葬身南极,但是他坚信还会有其他人来到这里,他希望有人能把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带回去,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这既是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也是对整个人类的信赖。我想起我看过的周国平的一段文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074xjye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个人,永远不能再回地球接触人类,同时让你长生不老,那时你做什么?
写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远没有被人读到的希望?
自杀。
这段文字,可以应证我们刚才对于斯科特坚持写日记的推断——对于人类继续探索南极的坚定信念。而我们的作者茨威格也正是凭借着他们留下的这些日记加上天才的想象来创作这篇伟大的传记的。
付卿:“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我觉得同伴们也许还怀着侥幸心理吧,觉得奥茨还会活着回来。
师:你的想法很温暖。就像我一样,我读着这篇文章,我希望文章不会结束,希望这些人不会死。但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浪漫是奢侈的,甚至是疯狂的。我们看这里,用到了两个“不敢”,不敢体现了伙伴们的什么心理?
生:尊重、理解、敬佩。
师:是的,在这种必然来临的死亡面前,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让他有尊严地走向死亡,是此刻同伴对奥茨最好的爱和关怀。大家看过《非诚勿扰2》吗,当孙红雷饰演的成功商人李香山得知自己得了全世界的不治之症的时候,他的朋友秦奋承诺给他一个有尊严的死亡。当我看到秦奋亲手把自己的朋友推向大海,海水发出巨响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对朋友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当然,在我们中国,讨论自杀的方式是不合时宜的,但我觉得,对朋友最好的友爱便是尊重他的每个决定,包括他对自己生命处置的方式。我们看到,奥茨走向死神的时候,像一个英雄一样。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他的表情,我相信,那应该是一种坚定的微笑!
熊江波:我同意老师的说法,不仅奥茨是这样,他们剩下的三个人也是这样,“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的最后遭遇的种种苦难。”他们对于自己的选择是永不后悔的,他们是里根总统所说的真正的英雄,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自尊心。我还特别要说到“各自”两个字。据我所知,人是群居动物,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恐惧,会互相诉说,而这样只会更增加对方的恐惧,所以,他们选择爬进各自的睡袋,独自面对死亡。我觉得他们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师:你真的很睿智,你的睿智来源于对人性和心理的了解,你给大家提供了一种解读课文的全新角度,功不可没!是的,人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死亡,而比死亡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清楚地看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而这种巨大的痛苦,他们都选择了独自面对!
许楠:我觉得其实他们也是有过害怕的。“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这让我们觉得英雄也是平常人,就像我们昨天学唱的歌曲《英雄》里说的,都说英雄是硬骨头,怎知道温柔心,他也有。
师:说得真好!请看教材后面“研讨与练习三”斯科特的绝命书,斯科特说“我在这里向我们的同胞们呼吁,请大家对我们的遗孤加以适当的照顾”,这就是英雄的平常心,英雄的温柔情。然而,在大多数中国的文艺作品里,英雄都是冷血的,是为了祖国利益而大义灭亲的。我不知道我们的价值观里为什么推崇大义灭亲这一条,但是,我觉得这是伪善的,是不近人情的,它使塑造出来的英雄,都带着假惺惺的味道。
许嘉雯:“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他明明知道他自己就要死了,永远回不到他们的身边去了,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给他所爱的人写信,他的爱多么真挚感人啊!
师:或者说,多么纯粹啊!
刘童:“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这里“精疲力竭”和’夜不成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见他们当时是多么痛苦啊,可是面对注定的失败,他们仍然选择走向南极的极点。如果是我们,发现一件事不能成功的时候,就会放弃了。
师:这就是英雄和平常人的不同之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失败还要继续,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们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悲壮”!
唐欣瑜:老师,我可不可以只说一个字——拽,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显示出他们在目标将要完成之前,浑身充满了力量。
师:这种力量来自于哪里?
生: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师:哪句话说明这个业绩是决定性的?
生: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未必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端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师:这里介绍一下背景,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0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 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他们想把英国的国旗,第一个插上南极的极点。可惜,斯科特他们是第二个到达的。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都不是。请问,这是作者的想法,还是斯科特一行的想法?
生:斯科特的想法,如果是作者的想法,他就不会写这篇传记了。
师:在成王败寇的价值观盛行的时代,为失败者立传,茨威格的选择多么可贵!熟悉南极的人都知道,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字,就叫“阿蒙森—斯科特站”,这两个名字之间用一个“连接号”连接。在南极考察的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相等的。尽管斯科特不能亲眼看见人类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但是,我们后人,应该永远给他们留下一个位置!
刘滢:我觉得后面有一个“拖”字刚好和这个拽字相照应,当他们发觉自己是第二个到达的时候,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师:非常敏锐。我在想,如果他们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他们是不是就能凭借着精神的力量和鼓舞活着回来呢,也许可以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心灵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这就是课文结尾所说的,让我们齐读。
生: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师:这个悲剧确实伟大,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感受到了悲痛,也感受到了力量。这个伟大的悲剧悲在哪里?
生:死亡之悲。
生:失败之悲。
师:但是,你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没有发现。这是这个悲剧里非常深沉的一点。
程必立:我知道!“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冷酷无情和热烈追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如果说阿蒙森叫斯科特带信给哈康国王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显得不够厚道;那么斯科特忠实地履行这项任务,则是人世间最高尚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英国人民引以为傲的绅士风度。绅士风度的首要原则就是——
生:大度宽容。
生:诚实守信。
师:这种大度和诚实,使斯科特的行为具有了深沉的悲壮的意味,这就是作证之悲。
师:本文还有最后一份悲剧色彩,那就是世人之悲。通俗地来说,斯科特一行生命的消逝是全人类的一个悲剧。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把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就是悲剧。喜剧可以愉悦我们的生活,但是,悲剧却可以获得恒久的力量,这力量,足以使任何人动容,我们看文章结尾有一个细节: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几位英雄,是英国人民的骄傲。英国国王一定也会像美国总统里根一样,向全世界人民发表演讲。我们无从得知演讲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里根总统的演讲的形式,以英国国王的名义来写一篇《国王的演讲》。
生:很难啊,我们又不是国王!
师:但是你们有最好的老师,里根总统啊!想想写作思路吧!
生:先赞颂和哀悼英雄,接着回忆英雄的事迹,然后发出号召,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南极探险。
师:你们可以学用文章的语言,也可以把我们今天课堂的发言综合起来。特别提示,就像里根总统会宣扬美国精神一样,英国国王也一定会特别颂扬英国的绅士风度。我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配套的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