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课文10 小石潭记 课堂实录
10 小石潭记 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赵老师根据学生生源较好,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安排导入、深入品析、感受情感、拓展迁移等环节,用学生的质疑作为切入点,真正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形成研读成果,将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二、案例描述:
(一)学者评价导入
苏轼曾这样来评价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矣。【设计意图】评价导入,突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品析词句
* 质疑探寻
环节一
出示学生质疑、依据以及“过、清”的词典意和语境意意。
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以“过清”来形容小石潭?
质疑依据:文中描写了日光、游鱼、水、石、树,笔调都很明快,并不凄清。
环节二
肯定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寻找依据。
*追情溯源
环节一 出示问题1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情感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环节二 出示学生旁批、教师补批。
环节三 出示问题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补充作者政治遭遇和创作背景,追溯作者情感源头。仕途
妻子难产而死,母亲染病而亡
知己获罪而殁,自身被谪而伤
板书“清”
环节四 梳理作者整体情感变化。出示《囚山赋》和他人的评论。
梳理情感:
怀才不遇,寻找慰藉
寄情山水,暂时忘却
无以排遣,更加苦闷
回顾质疑——同“病”相怜
(三)、感受情感,品悟提升
环节一 进一步设疑,出示问题3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感?
补充【他人评说】 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希望获得超脱,但他激切孤直的心性似乎过于根深蒂固了,他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此很难超拔出来。 ——袁行霈
环节二 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教师小结柳宗元寄托在山水游记中的情感。
*寄情山水 以求排遣
*渴望“得遇” 执着追求
(板书去和寻之间的虚线)
环节三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提升,推荐拓展阅读材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134sdm08&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94g3clh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1、学法总结——小结学习成果
善于思考 学会质疑
运用探源、寻因等方法结合文本深入品读。
2、作业布置——升华已有感悟
“去国投荒误流年,满目山水皆悄然”。运用本节课所学探寻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自学柳宗元《永州八记》。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有意识培养探寻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三、案例分析:
我认为赵老师所设计的这节课,探究柳宗元情感教学路线是非常清晰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师由学生的质疑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之后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感悟“境由心生”的内涵,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紧接着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者山水游记的情感特点,将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学会质疑,借助文本、工具书解决疑惑,知人论世,学会深入探寻作者情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为赵老师的本节课存在以下优点:
(一)鼓励学生积极质疑
本课教学中赵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寻据,展示交流,又通过质疑引发学生的探讨,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学生质疑: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以“过清”来形容小石潭?而且还提出质疑依据:文中描写了日光、游鱼、水、石、树,笔调都很明快,并不凄清。教师先肯定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寻找依据。接着追情溯源。到后面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即情感由乐变忧。最后进一步设疑,出示问题3: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感?并补充袁行霈对柳宗元评价。本课赵老师以学生质疑作为切入点,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发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论文”展示也是本课一大亮点
对描写游鱼特点句子解读中,刘腾同学的解读;学生解读过程中的学生旁批:从“隔”可以看出小石潭非常隐蔽,作者是特意寻它而去的;以及教师要求结合前面的分析结合柳宗元的遭遇给第四段写一段内心独白,写好后分享展示;最后写《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教师要求把说不尽的话,感受不完的情感写出来。学生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分析探究,展现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及时给予了点评。并且这样设计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把读写结合起来,读中悟写,以读带写,把阅读教学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
(三)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在品味小石潭过程中,教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愉悦心情。当学生读到描写游鱼的句子时,赵老师提醒学生“请把鱼的活泼读出来”,“很有味道”,“请再读出节奏,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的特点”,“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的朗读,一定要读出作者快乐之感”。赵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走进了小石谭,走进了柳宗元的内心。
(四)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
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课文的能力,在经验中也具备了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概括,从不包办代替。要概括日光、游鱼、潭水、石、树的特点时,赵老师让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其特点。当有学生说“阳光普照,明亮”时教师引导“明亮一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吗?”当描绘游鱼状态时,学生回答“活泼”教师积极引导“还有要补充吗?”学生:“随心所欲”“动静结合”“衬托出水清”……教师让学生旁批,写下自己的见解。通过旁批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将知识内化、吸收。
(五)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诗人的情感这个过程中,赵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概括小石潭的石、水、鱼的特点并想象画面,指导学生在阅读指定部分课文时体会此时作者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然后,教师酝酿感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坐在潭边环顾四周时,所见景物的特点,进而领悟作者这时的凄凉悲苦的心境。一前一后的乐忧变化,是全文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经过“走进作者”这个环节,解决疑惑,理清作者情感变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语文课堂展示的应是是学生的魅力和风采。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多质疑探究,多练笔,多读。而且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还要注意重难点的突破等,从而让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053p770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配套的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