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学写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
【训练目标】
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观点,能围绕观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写作指导】
导入:
由学生这次足球比赛谈起:(出示学生参赛图片)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新授:
一、技巧点拨
读后感:
第一步是研读原作,读出感想来;
第二步是根据此类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写好读后感也是有章可循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读透原作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呢?
(1)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2)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表达出来的观点。
(3)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关注说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由此而引发感想。
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就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并围绕这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部分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学生们写出来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此为“议”。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对自己的原文加以评析。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联系实际进行感悟。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一句话进行升华。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个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