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课文解析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电子课本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课文知识点

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42emju1p&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课文图片详解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比如《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就说明是秋天。又如《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做霜枝”中“菊残”就点明是秋天。《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秋风”便是点出是秋天。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参考答案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