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
一、淝水之战
1.背景: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自恃国力强盛,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
2.概况:383年,前秦80万大军PK东晋8万精兵,最终前秦战败,东晋以少胜多。
3.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①统一时机不成熟——(根本原因)
②民族融合不充分,民族矛盾严重,内部不团结——(最主要原因);
③苻坚轻敌,指挥不当;
④战火烧到南方,不得民心;
⑤东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指挥有方。
※※注: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 巨鹿之战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淝水之战 |
流域 | 黄河 |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时间 | 前207年 | 200年 | 208年 | 383年 |
双方 | 项羽PK秦军 | 曹操PK袁绍 | 曹操PK孙刘 | 前秦PK东晋 |
结果 | 项羽胜 | 曹操胜 | 孙刘胜 | 东晋胜 |
影响 | 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战乱 |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统一北方:
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2.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目的:顺应统一和民族融合趋势;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的)。
3.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
1)494年,迁都洛阳。
迁都原因:原都城气候干旱,供给不足;政治保守不利汉化;位置偏北,不利融合和控制中原。
迁都目的:推进汉化改革;加强对中原的控制;促进洛阳繁荣,中原发展。
2)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4.孝文帝汉化改革意义/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实质:是少数民族民俗汉化、社会发展封建化过程。
2.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
3.表现:
①生产生活上:各民族互相学习。
②政治制度上: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③经济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④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4.意义:丰富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24n0vosd&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2.时间 383年
3.双方 前秦对东晋
4.特点 东晋以少胜多
5.影响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前秦失败原因
(1)前秦人民厌战
(2)前秦民族矛盾尖锐,内部不团结
(3)苻坚骄傲轻敌
(4)东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
(5)东晋战略战术得当。
7.典故: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2)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目的:顺应统一和民族融合的趋势,巩固北魏统治
3.内容(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迁都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洛阳繁荣。
(2)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4.影响(意义):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内容(表现、方式):
(1)与汉人错居杂处,加强交流
(2)生产生活上互相学习
(3)政治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实行君主专制
(4)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
(5)社会习俗上互相借鉴
(6)民族心理上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减少。
4.影响(意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难点简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主要是对北魏(鲜卑族)和汉族而言,所以说促进了(汉和鲜卑)民族的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的。指内迁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等之间交融,它们都属于中华民族,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有了新的组成,所以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交融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和偏见,增强了民族了解和认同,为他们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为以后隋唐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其中前秦(氐族)和北魏(鲜卑族)是少数民族政权。
3.东汉末年到隋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同种颜色属于并立政权,有魏蜀吴,东晋与十六国,南朝与北朝)
课件教学:
历史教育
下载全册课件文档或复制网址打开:
http://www.1ydt.com/video/n_show/Nav_95/812B4BA2_1.htm
请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