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知识点
2.2.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1)必要性: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②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③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2.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①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此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②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权力机关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等;(3)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4)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依法行使监督权。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的职权——监督权)、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纪委)、人民政协的监督(民主监督职能)、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权)、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权、舆论监督制度);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等,这就构成了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政务公开:
⑴现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⑵意义: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判断
⑴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⑵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司法机关、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外部监督: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和公众、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划线部分是国家机关。)
◆真题
1.(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3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制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①②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③强调法律、立法的的重要性,④强调的是公正的审判,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二者都符合法制精神。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依法治国。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察《政治生活》依法治国。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根本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①“皆决于上”反映的是中央集权;②“国王制造法律”也是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③“良法善治”④“公正”都符合法治精神。本题通过引用古今中外关于“法”的名句,使学生从中悟出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所包含的的价值追求。
2.(201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5)某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国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其中,2011年以来31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如图2所示。该图反映了
A.政府权威不断增强 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D.公民知情权进一步落实
【答案】D
【名师点睛】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017年课标卷3卷文综政治16)某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对公共服务“做加法”,对增加办事门槛和费用负担的中介服务“做减法”。截至2017年1月,“公共服务清单”新增2505个服务项目,增幅135%;“中介服务清单”取消或规范147个项目,精简比例达43%。两个清单的形成不公布,意义在于
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 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④方便社会监督,防止政府的缺位和权利滥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名师点睛】着力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4.(2016年北京卷文综政治33)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2015年,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以区政府以被告的行政案件,涉及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社会民生问题。许多区政府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
①表明行政机关积极接受法治部门的内部监督
②表明行政机关积极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并对其负责
③有利于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与公共政策的改进
④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法院属于司法机关,它与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内部”监督的问题,①不选;在我国,各级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②中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负责的提法是错误的,不选;地方政府出庭应诉,有利于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有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改进,③正确;地方政府出庭应诉,法院判决,这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学&科网
【考点定位】政府的权力受监督
【名师点睛】我国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人民法院对政府的监督应属于外部监督。
5.(2015年江苏政治13)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诉讼受理范围。该修改
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行使
③更好地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名师点睛】《行政诉讼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体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6.(2015年课标卷Ⅱ17)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司法等部门的监督机制等。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司法公信力与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的区别。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客观表现,是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得到民众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的高度反映。质言之,司法公信力一方面体现为民众对司法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包括对司法主体的充分信任与尊敬,对司法过程的充分信赖与认同,对司法裁判的自觉服从与执行;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权威与尊严已经树立,广大民众对法律持有十足的信心,公民的法律信仰包括司法信仰得到空前的加强。可见,司法公信力不仅与司法权的行使密切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仰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司法公信力还与宗教信仰、法律文化等因素也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7.(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中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浓厚。长官意志、“拍脑袋”作决策,做事遇到障碍就“蛮干硬上”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法律只管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的推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探究政府该如何约束好自己的权力。(12分)
【答案】1.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建设有限政府/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3分)
2.加强政府权力监督/建设责任政府/完善政府纠错问责机制。(3分)
3.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3分)
4.提升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3分)
【考点定位】、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权力监督、依法行政
【名师点睛】本题第三问,较为简单,政治生活的题目,行为主体确定之后,政府措施类的题目,知识点的运用基本就确定了,然后针对设问和材料做出一些具体语言上的调整即可。
(3)政府的权威
2.3.1政府的威信及其体现
1)政府威信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区分有无威信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2.3.2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影响政府威信的因素: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依法决策的水平。②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
▲我国政府威信的树立:1)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树立自己的威信,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③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原则。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3)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应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拓展:如何解答有关政府的试题?
1. 政府为什么要做……?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工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4)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
(5)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
(6)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打造威信政府的要求。
2. 政府应如何做……?
(1)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政府的工作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4)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5)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6)政府提高公信力,打造威信政府。
◆判断
⑴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备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⑵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真题
1.(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2)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氛围更加浓厚,行政审批加快了,执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权威 ②保障公民各种利益诉求
③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④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名师点睛】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树立起来的。树立政府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2017年课标卷2卷文综政治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来源:学科网ZXXK]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法定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
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点。(12分)
【答案】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是国家权力;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民负责。
特点:依法行政,履职行为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具体明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高。
【名师点睛】答以政府为主体的政治主观题时,一定要牢记并选择运用以下知识要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执行(依法行政)、监督(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政务公开),在此基础上,要恰当地分析引入材料加以说明。
3.(2015年天津文综政治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10分)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③通过国际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威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民主决策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综合再现课本基础知识,此题可以根据设问回忆政府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把互联网和政府联系起来思考。在分析积极影响的时候全面分析,对政府的影响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分析。答题时注意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偏离方向,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4.(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39)材料二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10分)
【答案】(2)理论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应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解析】(2)本题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对于政治生活的依据,考生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学科.网
【考点定位】我国国家的性质、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治国
【名师点睛】原因类试题解法概述: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的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其基本设问的方式:直接问“分析……的原因”“为什么……”“……的依据是什么”。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即最新的时政术语。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让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5.(2015年江苏政治3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6分)
【答案】(2)关注民生改善,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积极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或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注重意见反馈,做到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政府的宗旨、工作基本原则和职能等
【名师点睛】(2)仔细结合材料,从政府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的工作,问题限定从政治生活角度,把握政府主体,从政府关注民生状况、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政府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体现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136xnt0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考点5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㈠依法行政
⒈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⒉原因:
⑴必要性: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⑵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⒊措施:
⑴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合理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高效便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 依法执政 | |
内涵不同 |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 指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
地位不同 |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体现和保证。 |
主体不同 | 国家行政机关 | 中国共产党 |
㈡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⒈意义: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⒉措施:
⑴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⑵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⑶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⑷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㈢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⒈原因:
⑴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⑵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⒉要求:
⑴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⑵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 | 国家机关 | 非国家机关 | ||||||
国家权力机关 | 司法机关 | 中国共产党 | 人民政协 | 社会与公民 | ||||
内部监督 | 上级政府 | 法制部门 | 审计部门 | 监察部门 | ||||
◎检察≠监察≠检查
检察 | 监察 | 检查 | |
主体 | 各级人民检察院 | 各级行政监察部门 |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
客体 | 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公民 |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党组织及党员 |
性质 | 国家法律监督 | 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 党内纪律监督 |
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①要求: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②意义: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⒈含义: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们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⒉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⒊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⒋政府权威的树立:
⑴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业绩。
⑶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课件图解:
资料来自网络,如影响您的权益,请留言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