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教案

语文

作文

数学

道德与法治

英语

物理

化学

音乐体育美术

地理

生物

历史

育儿

网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知识点精讲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  (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        气候(降水)        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四、当堂训练

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寒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温带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属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3.我国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C.我国东临太平洋,北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D.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经济条件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界线为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半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教学重点】

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

1.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____千米,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个。

3.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有       海、       海、       海、

        海。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

5、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所在的海域是  ()

A.黄海、渤海    B、东海、黄海 

C、渤海、东海    C。南海、东海

2.当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纬度跨度大    B。我国经度跨度大

C.我国地势落差大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四、小组探究

1、阅读图1.3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3、阅读图1.4、1.5,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4、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洋、两个海峡、两个内海及三大半岛和主要岛屿、群岛。

五、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3.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日本和菲律宾

4.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

A.领海面积广大             B.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南北跨度广               D.东西跨度广 

二、填空题

我国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          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维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导入:这么大的面积,中国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

1.我国采用的是哪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包括       、       、       。

县级包括       、       、       、       。

乡级包括       、       、       。

2.写出你的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是指  (   )

A.京、沪、粤、桂       B.沪、渝、晋、鲁

C.渝、沪、津、京       D.琼、台、辽、宁

6.我国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福建省  B.台湾省  C.广东省  D.上海市

 

四、小组探究

1.读图1.7中国政区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可以归纳为: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请在图中找出“两湖”、“两广”、“两河”、“两山”、“五江(疆)”、“二宁”分别指哪些省级行政区?

2.在图1.7中国政区图中指出:

(1)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2) 临海的省级行政区;(3)江苏周围省级行政区

6.填图游戏:每组准备5分钟后上填中国政区图,并计时,根据时间长短评出一、二、三等奖

7.竞猜答题:每组准备5分钟并根据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出六道题提问其他组同学,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

五、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B.辽宁、山东、江苏——东海

c.江苏、安徽、山东——黄海              D.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二、读下图完成作业:

1.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省名)

2.四个省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写省名)

3.②南临___________海,流经③境内的河流为_________。

第二节  人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增线长曲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对我国辽阔的疆域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众多的人口。

二、展示目标

三、预习交流

1、2010年第   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占世界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     的国家。

2、为了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

四、小组探究

利用下图表提供我国人口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年)

人口

(亿)

 1949

5.4

1953

5.9

1956

6.3

1964

7.1

1974

9.1

1982

10.3

1990

11.4

1995

12.1

2000

12.95

1、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3、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五、当堂检测

1、下列省区中人口超过9000万的是(      )

A、山西省      B、广东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上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在增加

4、小杰想通过某网站购买几本书,他在收货地址中应依次写清楚自己

所在的(    )                        

A、省、县、村、学校             B、省、县、乡、学校

C、市、乡、村、学校             D、县、乡、村、学校

5、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上,全国各地送来了17副春联,其中一幅春联:“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这幅春联对应的两个省区是(    )

A、宁夏 北京                     B、内蒙古 黑龙江  

C、云南 吉林                     D、青海 福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回忆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二、展示目标

三、预习交流

1、人口密度是指                                            。2、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总人口数为        ,总面积为       ,其平均人口密度为       ,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            ,如果以从             到            一线为界,则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四、小组探究1、比较并计算下列各国家的人口密度。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1707998960936
人口(亿人)1.420.3413.402.44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143
人口密度排名



•摩纳哥15790人/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仅1.98平方公里)•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平方公里。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美洲最大的是百慕大。•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在1亿人以上的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2、我国上海人口密度约为3630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另外,我国人口密度在6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的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外,还有北京、天津、      ,      ,      ,      ,      ,      等省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人口密度大约为2.1人/平方公里,另外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省级行政区还有      省。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      ,      ,      ,      ,      等省级行政区。3、试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势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便利,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所以聚居大量的人口。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因而人口稀少。五、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6-7页。

第三节  民族

【教学目标】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哪三级?

2.       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构成情况。

3.       写湖南省邻省(市)的简称。

4.       写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二、展示目标

三、预习交流

1.       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       各民族不论大小,(        )。

4.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       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四、小组探究

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   )

A.山东   B.云南     C.内蒙古    D.新疆

2.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   )

A.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   D.昆仑山-祁连山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

7.读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P19表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        )省。

③(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五、当堂检测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

2.泼水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

A.回族     B.满族    C.汉族     D.傣族

3.说出分别反映哪个民族的风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难点: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 “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 “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活动3:展示图A和图B,两图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学生:很快正确选择了答案,并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动画来验证大家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阶梯



界  线:(    )山——(      )山——(    )山

第二阶梯



界  线:(   )岭——(    )山——(   )山——(   )山

第三阶梯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小组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

年降水量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东部

对河流的影响:

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填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的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  线:(      )山——(        )山——(     )山

第二阶梯          

界  线:(  )岭——(   )山——(   )山——(   )山

第三阶梯          

从上表看出,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学生答)五种基本形态——比较齐全。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世界,下面咱们就共同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形吧!

讲授新课: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复杂多样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                                                         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       

横断山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南侧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活动5: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窑洞图片,讨论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教师归纳: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小结。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学生: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学生:(118.2º+93.6º+36º)/360º≈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2:小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要点:

①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②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学生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教师归纳: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图片,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小组讨论:山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讨论要点:

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小结。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

师:看来,北方的冰雪让人期待,南方的沙滩也很火热。为什么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

(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3、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以北<0℃,以南>0℃)

(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

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

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 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

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 海口:28℃, 温差12℃)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

(新疆的吐鲁番。)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

(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板书: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转)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

(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5、阅读材料: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9.6℃,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2℃以上,可以晒热鸡蛋。西游记中有一处位于吐鲁番。[课件:吐鲁番]火焰山真的是熊熊烈火吗?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极强。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名火焰山。

(转)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一些变化,“三大火炉”城市也有了小插曲。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还记得2008年初南方雪灾吧?我们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回顾一下。 [南方雪灾图片;]

(师小结)在面对灾难时,我们始终众志成城。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四、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那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气温分布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呢?

南北衣食住行的不同:生活中,体育运动(滑冰、游泳);饮食(冷饮、火锅);服装(夏装、冬装);  住房(北方土炕、暖气、地炉、双层窗——取暖保暖;南方——高大宽敞、注意通风);交通(暴雪封路、河流结冰),农业生产方面:作物种类、熟制、播种时间等也有很大差异。

五、拓展引申,应用升华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看教材33页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图[课件:温度带]

1、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什么是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温度不够不行,旺盛生长需要≥10℃,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过渡)根据我国各个地方活动积温的大小,气温的高低状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与“1月气温分布图”中的哪条等温线一致?(o℃等温线)

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热带与北回归线的关系?(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5、那么,我国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 (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明。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

6.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民居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六、练习巩固,及时交流,,

1、课堂小结。

2、练习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教学难点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湿润地区

>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水田

半湿润地区

800毫米~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草原

旱田

半干旱地区

400毫米~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地区

<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多荒漠

三、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上题目

第三节  河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 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一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

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

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

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

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

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

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当堂检测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屏”。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委,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教师用动画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活动:找学生上台  画地上河。

探究2:

播放黄河水灾视屏并提出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重点就是“治沙”。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应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治理。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黄河的状况。

四、当堂训练:

基础训练上题目。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河流的特征,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心的课文《自然灾害》。

板书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课堂活动

了解避灾方法。举出实例如“遇到洪水时如何自救?”“当发生泥石流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可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自救方法,后由老师补充,并提供给学生实用、正确的自救方法。

当堂检测

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3)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2.通过材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引导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1.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要求:①仔细阅读课本62-66页的内容,独立自学。

②依据学案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知识并标记,时间10分钟。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练一练:我们使用的纸张和铅笔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

2.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

3.结合图3.1、图3.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各有何特点?

练一练:将下列资源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代号

 A温泉  B树木  C草地  D潮汐能  E藏羚羊  F风能

G海鱼  H核能  I天然气  K花岗岩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4.对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

二、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5. 阅读课本64页,填下表

种   类

陆地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不足1/2


 

1/4


 

6.从上表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为:总量       ,人均     。

7.受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影响,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图3.4,完成这个任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合作交流】

要求:①小组长组织,先核对答案,后解释原因。   

     ②组内成员积极发言,互帮互助,时间6分钟

8.交流【自主学习】中所有题目

9.结合64页活动2,思考: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10.完成课本66页活动1:为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示提升】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流利,时间:5分钟。



【当堂检测】

要求:独立完成,时间7分钟

1.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对人类活动有价值    D.对人类活动无价值

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大米、煤炭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闪电、工矿产品      D.野生动物、噪声、草地

3. 连线: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风能  

4.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行为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B.节假日大量赠送纸质贺卡     C.学生使用“循环课本”         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6.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5。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资源现状是


★(2)我国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漫画“所剩无几”反应了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了使自然资源可以可持续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

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板书  二、地区分布不均

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展示]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4.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2.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是生命之源”(或出示黄河断流、遭受旱灾地区旱情图片)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二、讲授新课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出示漫画“全球水危机”

结合课本P76活动题2谈谈你对水资源危机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短缺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讲述】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原因?

出示漫画“洗车”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在我们身边有类似现象发生吗?(答:略)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出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漫画“就地取材”

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生答:水资源污染严重)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图片),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问题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播放视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提问】从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出示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读图】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哪一个因素有关?

【提问】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库。

【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2.你认为解决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

【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

【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

【提问】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还有哪些途径?

(生答)寻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寻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数量。

(生答)节约、保护水资源。

【小结】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                            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A.跨流域调水                     1.人均水资源不足

B.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保护水资源           3.时间分布不均

D.兴修水库                        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在实施工程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什么?(生答)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讲述】为了更好的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1000多份稿件。2001年3月22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用具体行动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播放视频】“保护水资源”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出示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图片。(如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等图片)

【讲述】在农业用水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动】工农业生产离我们学生群体似乎比较遥远,生活中如何节水、保水却可以大显身手。

(1)首先,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你和你的家人

没有

评价

1.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




2.淘米、洗菜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3.有没有使用节水龙头或节水器具?




4.有没有经常用水解冻或冷却食物?




5.洗碗筷是有没有把水龙头关上?




6.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7.有没有过量使用洗洁剂?




8.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洗?




9.上次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




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要真实

(2)他们的行为习惯该如何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怎样做才是节水的行为?我们来讨论一下,总结出家庭节水的小窍门。(生答师小结:)

(3)制订一个节水在家或学校节水计划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4、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路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  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

(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

 (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

(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骆驼等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已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且运输方式多样: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这些都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水、陆、空越来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大多使用燃料做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排放CO2等气体,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讨论)那么应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植物造林,使用新能源等。开放式讨论,正确的予以肯定鼓励)

(承转)现代交通运输工具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人们还广泛利用它呢?它有什么优越性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资料来分析。

 (资料1)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资料2)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全部开工。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同)秦(皇岛)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师生总结)现代交通工具的优越性

1.现代工具速度快,容量大。

2.现代工具可加强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往来。

3.现代工具的使用可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还是对偏僻的村庄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先发展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当之无愧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难怪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

3.新增的公路、铁路起什么作用?(便于煤的运出,便于游客和当地人的出行,带动经济的发展)

(板书)三、铁路运输

说明,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矿山、工厂和城市,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板书)1.铁路线的命名

为了方便人们坐车,顺利到达目的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每条交通线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北京到包头之间的铁路线叫?(京包线)宝鸡到成都之间的线叫?(宝成线)那么这些交通线是怎样命名?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大家利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明察秋毫,找出其中的奥妙。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板书)三横五纵

 (填表总结)让学生脱离开图,依记忆填。(分组计时比赛)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线——京广线

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

5.包兰线——宝中线(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陇海线——兰新线

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当堂训练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二节  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

(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3)得出农业的地位(人民温饱、现代化的关键、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P93和图4.10,完成表格,总结东西部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请同学找出最明显的界限。

(2)分析我国东西部农作物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小结如下表:

地区分布

农业部门

分析差异原因

东部地区

种植业、林业、渔业

气候(热)

地形(土)

水源(水)

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西部地区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

  3.学生活动三:讨论比较,了解南北方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结合阅读P93课文及图4.10,分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四个组,讨论各自的农业特点。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

旱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小麦、花生

甜菜、棉花

分界线: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三节 工业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三节 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板书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明确: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再由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指导学生完成P104页活动题。

板书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分析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了解了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同学们生活在中关村地区,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1988年,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科技园区。现来学习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幻灯片展示主要内容: 《中关村——科技的摇篮》

1.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果。

3.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未来。

让学生举例你所知道的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边、内地依靠各自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教师: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正在以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使老工业基地出现心的活力。

举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例,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图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全册PPT课件swf动画word教案练习题等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