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 月夜》教学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8-08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月夜    

沈尹默

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赏析


《月夜》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首散文诗。诗中出现了四个意象:霜风、明月、高树和“我”,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和挺立的高树来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的形象,显示了独立不倚的强大人格,展示了五四时期追求科学和民主的时代潮流。使人联想到参与新文化运动的青年,个个都像参天大树,顶天立地,是国家的栋梁。


《月夜》就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


在这一首诗里,风不是风,月不是月,树不是树,我却是我。


当身边的环境一切都不是一切的时候,是否有屈原的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所以,唯独孤独二字可言。


霜风:冷;

月光:明;

树:是遮蔽、是保护、是传统、是固执;

并排立着: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虽然明知变革是唯一的路,也知道前途是光明的,但在当下,在而今,毕竟处于黑夜之中,也终究要走过黑夜这段路。


在古老的观念和现在的管线中,他是他,我是我。


他古朴、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我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崇尚光明更要探索真理


我有我笃定的信仰,虽然我知道与我并立的是与理想冲突,与信仰相悖,与目标相反的;我也知道,也许他是为了保护我,免我风吹雨打,免我无枝可依;也许是遮蔽我,虽然热血激昂却终究脱不了的弱点;也许他当我依旧是个婴孩,用紧而规整的襁褓规定我的成长。


但,这是人生,我看到天上明月如此皎洁,我要坚持,我要独立,我要做有信仰的人,我不要被从前的思想蒙蔽我而今的视野,我要伸手去触碰那属于我的,哪怕是望不到天边的梦。


我不要倚仗大树,我不需依靠大树,我无惧风雨、不畏风霜、不怕摔倒,我要我的自由。

 

从写作技巧上看,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人格独立的要求,避免直白浅露,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情感和思绪蕴藏很深。这就是说《月夜》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让读者看到了唐诗的影子。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府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写了月夜树下徘徊的心情孤独的游子;而《月夜》则写了月夜树下的志存高远的新时代的青年。其次这首诗采用叠音词“呼呼”“明明”来描写景物,虽然是散文诗,每句都有韵脚,押“歌戈0”韵( 《中原音韵》韵部),就像古典绝句一样。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今湖州)。书法家,诗人。主要成就:一,工书法,诸体兼备,尤擅行书,用笔圆润秀美,清俊飘逸;二,工诗,尤其是旧体诗词,诗飘逸潇洒,词清丽典雅。

  

沈尹默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创作了17首新诗,未单独结集,但收入各种白话诗选,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版的诗集有新旧诗合集《沈尹默诗词集》及旧体诗集《秋照集》。和早期其他白话诗人比较,沈尹默平白叙述的成分相对较少,擅长景物描写及象征手法。沈尹默个性原因,诗不紧密,疏散随意,有散文化倾向,开创了散文诗的写作。

  

《月夜》为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诗,虽然技巧相对于广受称誉的《三弦》略有不如,但其中体现的现代精神和诗意却更为强烈。尤其是最后两句,人物的孤独情状跃然而出,又有一些神秘的气息。

 

 关于《月夜》的经典性,五四时期诗人康白情(愚菴)1922 年在北社《新诗年选·1919 年诗坛略纪》中就有很高的评价:“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胡适也高度评价《月夜》:“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谈新诗》)


教学课件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预习

第2课《梅岭三章》课文教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