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总结

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一 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 圆柱和圆锥

圆柱

圆锥

三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四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统计综合应用

你知道吗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五 总复习

数与代数

你知道吗 鸡兔同笼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扫码下载全册教案文档

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11_35_44_62

知识点总结

总复习(数与代数概念部分)

一、数的意义:

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分或几份的数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4、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o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o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小数的循环节。

 (5)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5、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6、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7、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就是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既通常说的“逢十进一”),  这种以“十”为基础进位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8、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10、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百分数的分母是100

11、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后面可加数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两数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因此百分数不带单位。

12、正数和负数:像1/3+20.5+4.5…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2、―5.5、―6…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不能认为: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正数,也不能认为: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比如:“—a”这个数我们就不能判断是负数,因为a可能:是正数、是负数、0都有可能;所以我们无法判断。

自然数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也可以说是不小于0的整数,既是非负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往下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的连续的几个0都只读一个。

2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为上写0

(一)、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通常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只读出数字。

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从左向右的顺序

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读带分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又”字,最后按分数部分的读法读分数部分。(分数线的读法:“分之”),

写法:写分数时,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写带分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对其分数线,二者要紧凑。

(三)、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相同。

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四)、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先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因为分母相同,分数单位就相等,分子大的就意味着含有的分数单位多。);分子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大。(分子相同含有的分数单位数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分数单位就大)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

4、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都比正数小。0大于一切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

5、两个负数相比较:如果abab均为正数),则-a<-b。就是在不看负数符号的情况下:数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三、数的性质:

1、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分数的分单位有变化,分子、分母都有变化)

2、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且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小的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的位数有变化,精确度有变化。)

5、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

四、数的改写:

1、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以”亿”单位的数。

1)直接改写: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以”亿”单位的数,先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或者8位,再在数后面加上“万”或“亿”字,中间用“=”连接。

2)省略尾数改写成近似数:先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者亿位后面的尾数,再在这个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或者“亿”字。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用“≈”连接。

2、求小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按照“四舍五入法”省略,中间用“≈”。

3、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方法:先看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上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成小数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

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分子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后面的“%”。

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的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在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质因数2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 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了2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2、因数和倍数:如果a×b=cabc都是非0整数)那么ab就叫做c的因数,c就叫做ab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列举法,就是把两个数的因数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数就是这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采用短除法。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把两个数写在的横线上,先用着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做除数,如果两个数的商是互质数,除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所得的商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的商不互质,就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直到两个数的商最后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6、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也采用列举法,把两个数的倍数数根据需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一部分,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有的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采用短除法。

     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把两个数写在的横线上,先用着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做除数,所得的商写在横线下的相对应的位置,如果两个数的商是互质数,就把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的商不互质, 就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直到两个数的商最后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所得商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7、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小数就是较大数的因数,则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8、奇数和偶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9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0、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数合数。

11、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1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用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出的商如果是质数,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直到得出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13、大于0的自然数的分类方法:(1)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2)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

六、数的运算: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的意义:(1)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小数,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3)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除法的意义:以这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计算方法:

1、加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分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

2)分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分子之差做分子)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3、乘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末尾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每次乘得的积的相加。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末尾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除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的时候,除数有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为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相同位数(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七、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

 1、加法的验算方法(1)用加法验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2)用减法验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加法验算:差+减数=被减数。

2)用减法验算:被减数—差=减数。

3、乘法的验算方法:(1)用乘法验算:调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称一遍。

2)用除法验算: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的验算方法:(1)用乘法验算:如果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如果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用除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  或(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八、01在四则运算中特性:a+0=a   a×0=0   0÷a=0  a0=a    a×1=a

   aa=0   a÷1=a    1÷a=1/a   (在上面算式中a作除数时a0 

 九、运算定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交换律:a×b=b×a   4、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5、乘法的分配率:(a+b)×c  =  a×c+b×c   

十、运算性质:

1、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2、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b×c)=a÷÷c

   a÷(b÷c)=a÷b×c    (a+b)÷c=a÷c+b÷c   (a-b)÷c=a÷c-b÷c

十一、运算顺序:

1、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十二、解决问题:

1、复合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分析此问题,一般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分析法:从要求问题入手,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求得问题的解决。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利用已知条件看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何所求问题;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3、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2)总价=单价×数量   3)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4)总产量=单产量×数量(5)收入--支出=结余(6)利息=本金×利息×时间

十三、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2、用字母代表数的作用:

1)用字母代表任何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3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者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4等式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解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更具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4)检验写答语。

十四、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一)意义:(1)物体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2)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二)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货币单位及其进率:1=10    1=10

 2)长度单位及其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3)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0平方毫米

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1=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及其进率:(11年有12个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既不是大也不是小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3)按四个季度分,123月份属第一季度,456月份是第二季度,789月份是第三季度,101112是第四季度。

4)每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上旬、中旬各有10天,下旬的天数大月11天,小月有10天。闰年二月下旬9天,平年8

51星期=7 1=24小时  1小时=60    1=60   1世纪=100

(6)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整百,整千年份能整除400的是闰年,反之是平年。

(三)计量单位的改写:1、名数的意义:计量的结果,要用数表示,并且还要带上单位的名称,通常把他们合起来叫做名数 。只带一个名称的叫单名数;带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复名数。如:2千克508平方米20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

 2、名数的改写: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乘,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用进率去除。当进率是101001000···是也可以把小数点向右(左)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足时,用零补足。

十五、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意义

 方法

 结果

 

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一个商(整数、小数或分数)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也可以根据求比值的方法,用前项除以后

 一个比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五千二百万平方米,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写作( )平方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平方米。

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162,甲是乙的一半,乙是丙的一半,那么甲数和乙数分别是(   )和(   )。

3、用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0平方分米,原来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4、3x+8=14 成立,则3x+2=(   )。

5、两支粗细、长短都不同的蜡烛,长的能燃烧7 小时,短的能燃烧10小时,则点燃4 小时后,两只蜡烛的长度相同,若设原来长蜡烛的长为a,原来短蜡烛的长是(    )。

6、某校五年级(共3 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3 人、5 人或7 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 人.这个学校五年级有(   )名学生。

7、掷两粒骰子,出现点数和为7、为8 的可能性大的是(  )。

8、四个同样大小的圆柱拼成一个高为40 厘米的大圆柱时,表面积减少了72 平方厘米,原来小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老妇提篮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全部鸡蛋都卖完了。老妇篮中原有鸡蛋(   )个。


二、判断正误

1、在65 后面添上一个“%”,这个数就扩大100 倍。(  )

2、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3、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   )

4、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5、1+2+3+…+2014 的和是奇数。(   )


三、选择题

1、a、b 和c 是三个非零自然数,在a=b×c 中,能够成立的说法是(   )。

A、b 和c 是互质数

B、b 和c 都是a 的质因数

C、b 和c 都是a 的因数

D、b 一定是c 的倍数

2、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的分数值一定(  )。

A、与原分数相等   B、比原分数大

C、比原分数小      D、无法确定

3、如图,梯形ABCD 中共有8 个三角形,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4、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5、华老师特制了4 个同样的立方块,并将它们如图(a)放置,然后又如图(b)放置,则图(b)中四个底面正方形中的点数之和为( )。

A. 11   B. 13    C. 14   D. 16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求未知数

3、怎样简便怎样算。


七、应用题

1、红星自行车厂原计划30 天生产自行车2000 辆,前20 天每天生产了60 辆,要按时完成任务,后10 天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辆?



2、一个编织组,原来30 人10 天生产1500 顶草帽。现在增加到120 人,按照原来的功效,要生产9000 顶草帽需要多少天?



3、一个人步行和乘车共用6 小时,共行270 千米,乘车时间是步行的2 倍,乘车路程比步行多210 千米,求乘车和步行每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4、修一条路,甲、乙两队合作8 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修12 天可以修完。实际上先由乙队修了若干天后,再由甲队继续修,全部完成时共用了15 天。求甲、乙两队各修了多少天?



5、学校决定六年级两个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购一本单价为5 元的《古诗文读本》。学校与书店商议,书店对一次购买达到50 本以上的给予10%的优惠,一次购买达到100 本及以上的给予15%的优惠,现有情况是:六(一)班有48 人,六(二)班有49 人,学校请你计算一下,怎么买最合理?说明理由。



6、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 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 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 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7、如图28-3 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3 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水?


8、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 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



9、王小二把一只山羊带入牧场,在彼此相距10 米处打下两个小木桩,在小木桩之间系紧一条带一个环的绳子,环能从一根小木桩滑向另一根小木桩,用一条5 米长的绳子把山羊系在环上,画出山羊能够达到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并标出相应的数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05200 万,11 亿

2、166,332 

3、30 

4、8, 

5、5/7a

6、107

7、7 的可能性大

8、120 

9、15

二、判断正误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3,459,2.99,1.6,0.07,33,1/49,90;

2、求未知数。

x=11.1,x=16/3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0,3,1,1.28

五、应用题、

1、(2000-60×20)÷10=80(辆) 

答:每天生产80 辆。

2、9000÷(1500÷30÷10×120)=15(天) 

答:需要15 天。

3、步行用了6÷(2+1)=2(小时) ,

乘车用了2×2=4(小时)

步行路程是(270-210)÷2=30(千米),

乘车路程是30+210=240(千米)

步行速度是每小时30÷2=15(千米),

乘车速度是每小时240÷4=60(千米)

4、解:设乙队修了x 天,则甲队修了(15-x)天

1/12×(15 - X)+(1/8 - 1/12)X=1 

x=6 

15-x=15-6=9 

答:略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方案一:每人单独购买则每人应付购书款5 元。

方案二:两个班分别合起来购买,每人应付购书款5 元。

方案三:每个班合起来购买50 本,则每班都能享受10%的优惠,每人应付购书款为

六(一)班每人应付购书款:5×50×(1-10%)÷48=4.69(元)

六(二)班每人应付购书款:5×50×(1-10%)÷49=4.59(元)

方案四:两个班合起来购买100 本,则可以享受15%的优惠,每人应付购书款为5×100×(1-15%)÷(48+49)=4.38(元)

比较上述四种购书方案,选择第四种方案比较合理

6、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 千米

7、因为圆锥内水面的高度等于圆锥的1/2,所以圆锥内水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的1/4也就是圆锥内水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1/8,所以还能装水3÷1/8-3=21(升)

8、三个儿子共拿出1200×3=3600 元,这3600 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每个儿子应该分得3600÷2=1800 元。三间房子共值1800×5=9000 元,那么每间房子值9000÷3=3000 元。

9、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